江家慧 方繼平
摘要:本文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興趣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和方法,分析了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特殊性。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德育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語文教學中,蘊藏著大量的德育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成為當今的熱門話題,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有限,所以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更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在長期的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方法。
一、在識字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滲透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漢字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最為基礎的載體。通過對漢字的識讀和對漢字構造的形象化講解,讓小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在進行生字教學時,教師應結合文字的演變和發(fā)展歷程,讓學生懂得每一個方塊字中都凝結著祖先的偉大智慧,以培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中國的漢字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字形和字意往往蘊含著許多道理,富有很強的德育意義。比如“人”字有兩筆,一撇一捺,相互支撐,暗含著人活著就需要互相幫助,互相扶持的意思。再比如“林”字可解為“眾木成林”,很多樹團結起來就能成為樹林;“信”字可以理解為“人言為信”,每個人都要守信用。
低年級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到的生字較為簡單,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形象化的思維,挖掘其中的德育內涵,在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生字形、義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
二、通過課堂情境開展德育工作,注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
小學語文老師在低年級課文課堂上要善于利用課文進行情境渲染,開展道德教育。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 然后在課堂上著重介紹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以及與作者相關的德育小故事等,再配以動畫課件,營造一個立體情境,讓小學生在課堂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學習, 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實踐證明,將知識傳授、閱讀和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在情境中激發(fā)情感結合起來,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比如《朱德的扁擔》一文,在教學中可以介紹課文的背景,然后通過動畫展示井岡山黃洋界地勢的險要,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的情景思考為什么要到井岡山打游擊?——因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以保存革命的火種。國民黨對井岡山進行經濟封鎖,紅軍缺衣少食,怎么辦?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大家到山下挑糧。在這種背景下,才有了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再通過動畫和音樂創(chuàng)設井岡山險要的地勢,讓同學們體驗一下,井岡山地勢那么險要,挑一擔糧食上山,那該是多么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斓伦鳛榧t軍的領導人之一,而且年齡比其他人大,居然和普通士兵一道下山挑糧,這種同甘共苦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正是中國革命最終能取得勝利的原因之一。實踐證明,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更容易接受德育。
另外,在語文教學中還要注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比如一年級語文統(tǒng)編教材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國人”為主題,讓學生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作為中國人是多么自豪,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這一課的教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三、通過各種語文課外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達成往往需要課內和課外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和互相促進,因此課外實踐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實踐活動要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成長特點,通過這些課外活動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對道德的認知,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舉行講故事比賽,講具有德育意義的故事,如“孔融讓梨”、“鑿壁借光”等,提升孩子們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提升了道德認知;比如舉行小小志愿者活動,到敬老院去獻愛心;比如讓同學們分別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重現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切身體會課文中人物角色的沖突,感知其中的德育內涵。
四、引導閱讀注音版繪圖兒童讀物(童話、寓言等)進行德育滲透
低年級的小學生識字量有限,注意引導其閱讀童話和寓言故事,這些讀物短小精悍,篇幅不長,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而且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比如《王爾德童話》中的諸多故事都非常富有教育意義,教導人與人為善,樂于幫助別人等,這些都需要引導孩子們去閱讀。另外,還有一些機智人物民間故事,如《阿凡提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而教育意義深刻,孩子們可以在機智人物幽默風趣的言辭中領會做人的道理。在版本選擇上,小學語文老師應幫助孩子們選擇注音版和繪圖版的簡寫本的童話、寓言或機智人物民間故事,孩子可以借助于注音和圖片去理解文本的含義。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擴大了字詞量,又開展了德育工作,可謂是一舉多得。
五、在課文及課外讀物朗誦中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生最初的語文學習活動除識字外就是背誦兒歌和朗讀課文了。但是,朗讀并非簡單地將課文讀出來,而是要通過情感和聲音將文章的寫作意圖表達出來,這就需要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的情感或者文章中角色的情感變成了讀者的情感。此時小學語文老師應根據不同文章的情感基調對小學生進行德育。例如在《寒號鳥》一文中,寒號鳥不停地叫“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 老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冬天雪花飛舞的視頻和寒風呼號的音頻,加上學生低沉悲哀的嘆息,讓小學生深刻體會到寒號鳥平時不搭窩,得過且過,冬天被凍死的沉痛教訓,教育學生懶惰沒有好結果,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得到好結果。
另外,很多詩詞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富有節(jié)奏感的語氣朗讀文章內容。這樣更容易進入詩人描繪的意境,從而感受詩詞的美,提升孩子們的道德感知力。
六、語文教師作為榜樣的示范作用
在小學生的認知中,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認為老師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之一,比他們的父母還要偉大。那么這時候,作為崇拜對象的老師就成了孩子們刻意或無意中模仿的榜樣,老師的一言一行都被認為是正確的。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 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個為人師表的良好的人民教師形象, 給學生以榜樣的力量,為在小學語文課中進行德育奠定基礎。
通過以上分析和探討,可以知道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特殊性。在進行德育滲透時要注意將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成長特點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2]江家慧.小學語文教學中貫穿品德教育策略初探[J].新課程,2018(28).
責任編輯:陸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