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人群接種乙肝疫苗后體內血清抗-HBs陽性率、接種成功率以及接種后lABsAg陽性率。方法在我區(qū)所有居民(包括流動人口)內隨機抽取有過乙肝疫苗接種史的7586人進行血清HBsAg和抗-HBs調查。結果在7586位被調查者中,HBsAg(+)共有256,則乙肝患病率為3.37%,而抗-HBs(+)共有4888人,則乙肝疫苗接種成功率為64.43%。不同年齡組中比較,乙肝患病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年齡組乙肝疫苗接種成功率也存在一定差異,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乙肝疫苗的接種明顯降低了HBV感染率,但并非所有人接種乙肝疫苗后均能成功。乙肝患病率在不同年齡段有一定差異,而乙肝疫苗的接種成功率在不同年齡段亦有一定差異。
【關鍵詞】健康人群乙肝疫苗抗體
乙肝全稱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具有較強抵抗力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此病毒由外殼與核心兩部分組成,具有較強耐熱、耐高壓對醇類、季銨鹽類、氯己定滅火不敏感等特性,感染者的血清中存在3種不同形態(tài)的病毒顆粒,人類是HBV的唯一宿主,其具有較強的體液傳播能力。乙肝疫苗是一種較為有效的預防乙型肝炎的疫苗,它是從HBV攜帶者血液中分離乙肝表面抗原(HbsAg),經處理后而制成。乙肝疫苗接種后,刺激免疫系統(tǒng)產生保護性抗體,這種抗體存在于人的體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現(xiàn),抗體會立即作用,將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會傷害肝臟,從而使人體具有了乙肝免疫力。乙肝疫苗的成功率和持續(xù)時間因人而異,短則接種失敗,長則終身免疫。隨著乙型肝炎感染率的不斷上升,我國已實施新生兒國家免疫規(guī)劃,乙肝疫苗即是免費且強制性接種的疫苗之一。本研究筆者主要通過對已接種乙肝疫苗的健康人群血清HB sAg和抗-HBs陽性率情況的調查,觀察比較不同年齡組中抗體水平和成功率差異,其具體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法在我區(qū)固有居民、外來人口、流動人口中抽取已接種乙肝疫苗的居民7586人,男4396人,女3190人,年齡在8月齡一70歲之間,平均年齡37.56±4.85歲。將其分為8個月-3歲1041人,3-5歲1121人,6-9歲1095人,10-14歲1147人,15-19歲1109人,20-39歲1017人,40-70歲1056人,7個年齡組。所有入選人員均已接種乙肝疫苗且不合并其他任何急慢性疾病,但接種疫苗前未檢測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其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樣本采集
囑所有人員在樣本采集前三天清淡飲食,禁止煙酒、適當運動,采集前一日晚9時后禁止任何飲食。血標本均為入戶采集適齡對象靜脈血標本,大年齡組采集肘部靜脈血,小年齡組采集肘部、足背、頸部、腹股溝等部位的靜脈血,標本采集量均為5ml?,F(xiàn)場采集后用冷藏包保存標本,送我中心檢驗科分離血清。
1.2.2檢驗方法
標本采采用ELISA法測定HBsAg和抗-HB s陽性率,操作過程嚴格按照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書。
1.3觀察及評價標準
通過檢驗試驗,觀察不同年齡段所有患者血清HBsAg和抗-HB s陽性率,統(tǒng)計并計算所有參加調查人員中乙肝疫苗接種成功率,比較不同年齡段之間HB sAg和抗-HBs陽性率、接種成功率差異。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問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x 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α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在7586位被調查者中,HB sAg(+)共有256,則乙肝患病率為3.37%。而抗-HBs(+)共有4888人,則乙肝疫苗接種成功率為64.43%。不同年齡組中比較,乙肝患病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年齡組乙肝疫苗接種成功率也存在一定差異,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3.1乙肝流行現(xiàn)狀分析
乙肝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血液、血制品、母嬰傳播、皮膚黏膜破損接觸性傳播、性傳播等,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以及蚊蟲叮咬等傳播途徑尚未被證實。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失代償?shù)哪臧l(fā)病率為3%,5年累計發(fā)病率約為16%。據有關研究顯示,目前乙肝病毒的感染已呈現(xiàn)出世界性流行,全球約20億人曾經感染過HBV,其中3.5億演變?yōu)槁砸腋?,全世界每年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人超過100萬。近年來,有關統(tǒng)計顯示,我國已成為乙肝大國,其HB sAg陽性率約為9%,乙肝帶來的社會負擔令人堪憂。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和廣泛使用有效的控制和減少了乙肝的流行,相關研究有報道,接種與未接種乙肝疫苗的人群HB sAg陽性率分別為4.5%和9.5%,這說明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3.2實驗結果分析
據我區(qū)疾控中心以往資料顯示,我區(qū)轄區(qū)范圍內乙肝疫苗接種率已達93.62%,而已統(tǒng)計的HB sAg陽性率約為4.32%,而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HBsAg陽性率約為7.35%。除此之外,以往資料還顯示,乙肝的患病人群存在一定的空間分布,不同地區(qū),不同職業(yè)的人群乙肝患病率存在一定差異。為進一步探究我區(qū)健康人群血清HBsAg和抗-HB s陽性率,更好地指導未來我區(qū)的預防接種工作,本研究筆者通過對我區(qū)轄區(qū)內不同年齡組的居民進行抽樣調查,檢測其血清HBsAg和抗-HB s陽性率情況,通過統(tǒng)計學處理結合以往資料得出以下結果:在7586位被調查者中,HB sAg(+)共有256人,8個月-3歲11人,3-5歲14人,6-9歲29人,10-14歲34人,15-19歲33人,20-39歲51人,40-70歲83人,陽性率分別為:1.06%、1.25%、2.65%、2.96%、2.98%、5.01%、7.86%,乙肝患病率為3.37%。而抗-HB s(+)共有4888人,七個年齡段抗-HB s(+)人數(shù)和陽性率分別為:957人(91.93%)、753人(67.17%)、731人(66.76%)、697人(60.77%)、817人(73.67%)、504人(49.56%)、429人(40.62%),乙肝疫苗接種成功率為64.43%。不同年齡組中比較,乙肝患病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年齡組乙肝疫苗接種成功率也存在一定差異,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訴,接種乙肝疫苗后應檢測其成功與否,如未產生抗體需要再次接種乙肝疫苗,直至產生有效抗體;接種乙肝疫苗后有感染病例,應考慮接種前未檢測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所致。為減輕接種風險建議成人接種乙肝疫苗前完善乙肝兩對半檢測,如已確診為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就無需接種。(據:《2010版乙肝防治指南》述,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前是否需要篩查HBV感染標志物,主要是從成本效益考慮,而不是從安全性考慮。自1982年全球實施乙型肝炎疫苗普遍接種以來的實踐證明,該疫苗在接種前不篩查是安全的。)乙肝疫苗的接種明顯降低了HBV感染率,但并非所有人接種乙肝疫苗后均能成功。乙肝患病率在不同年齡段有一定差異,而乙肝疫苗的接種成功率在不同年齡段亦有一定差異,其中嬰幼兒接種成功率明顯高于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