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娟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標提出的一項重要教學目標。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其中預習習慣是提高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生擁有良好的自主預習能力有助于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讓學生能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實現(xiàn)新課標教學目的?;诖?,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習慣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預習習慣;策略
習慣作為人腦下意識的行為,具有一定的思維性。好習慣的養(yǎng)成能夠根植于學生的腦海中,并在同類型教學中自主運用,根據(jù)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好學習習慣對于語文教學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且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
一、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
很多語文老師對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僅僅局限于課堂,重視的程度不足。本身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且學生年紀較小,注意力較為不集中,容易開小差,40分鐘的教學實踐無法滿足語文教學的工作需求。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預習,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加強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堅持先預習后學習的習慣,確認學生是否有經過深入的預習后才能開始傳授新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制定預習計劃,讓每次的預習活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讓小學生明白自己需要預習什么,怎么進行預習,預習的重點在哪里,學習過程要遵循什么好的習慣等。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積累預習經驗體會、方法和方式,堅持寫預習心得等,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預習的優(yōu)缺點,從而提高自身的預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習慣的策略
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不是在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不斷循序漸進。小學生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等各方面有所限制,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根本無法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因此就需要教師對小學生的預習工作多加指導,讓學生懂得如何自主的進行預習。
(一)明確目標,任務要適當合理
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生比較不足的部分。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低,根本不知道要如何預習,通常都是大致的瀏覽下課文,對課文中內容了解并不深刻,甚至對于預習中產生的疑問不求甚解。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要像課堂教學那樣重視,給學生明確的預習目標和任務。例如,預習課文的時候,需要通讀課文,讀出感情,掌握課后的生詞等。這樣學生在回去預習的時候就會有明確的目標,針對性的進行預習,并在后面課文的預習中舉一反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二)分層設計預習目標,因材施教
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可能是均衡的,肯定會有一定差異。對于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講,他們能夠將學到的預習方法自覺地運用到學習中來,按照目標去預習,預習的效果較好。而一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盡管也閱讀了,但是課文依舊不能流利的讀,遇到不會的生字不會主動的去查字典,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另外,除了基礎能力的差異外,小學生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對事物的理解是孤立的,不注意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對文章的理解經常是支離破碎的,抓不出文章的重點,無法理解文章的意義。對此類問題,教師在安排預習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差異以及理解的水平,從而給學生安排適合的預習目標。
(三)抓住教學的特點,因材施教
教材的編著是根據(jù)內容進行歸納的,將同類的題材或載體歸類為一個單元,各個單元的側重點不一樣。所以目標預習的實施要從各個單元的題材類型出發(fā),讓學生掌握各種文章的學習方法。例如:在學習寫人物文章的時候,學生在預習時候就要明白寫的是誰,寫了什么特征;記事的文章,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就要明白文章寫了什么故事,表達了什么思想等等。不同的文章,在預習的時候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在預習不同類型單元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好重點,針對性的進行有效的預習,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適時的指導方法,熱心教導
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有些小學生不懂得如何進行預習,對于不會預習的學生來講,預習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對學生自主預習方法的指導,教師要因人而異,可以讓學生利用注釋和工具書來解決學習生字的問題,同時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大膽的質疑,嘗試發(fā)現(xiàn)不同的問題,并嘗試解答。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課文選用不同的預習方法。如:在學習課文《司馬光》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寫出故事的梗概,找出文章的關鍵詞,找出文中的重點句子等。教師在這時候要耐心的教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預習方法,根據(jù)文章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五)自主出題,展現(xiàn)個性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自己的學習基礎等,自問自答、自主出題。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課堂作業(yè)或者試卷中的題型,在預習文章的時候進行自主出題,學生自主出題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多音字詞組、識字方面的練習以及近義詞反義詞等,通過抄寫、造句等多種形式,分類進行積累。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經過一篇文章的預習能夠對文章有個大致的理解,不懂的問題在課堂上可以跟同學和老師探討,從整體上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有質量的預習能讓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提升學習效率,讓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等方面得到提升。特別是針對可塑性強的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夠讓他們終身受益,并在未來靈活的運用于生活和學習中。
參考文獻
[1]楊會.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預習習慣[J].學周刊,2014(20):151-151.
[2]任宏.學生自主預習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7(6):88-88.
[3]楊華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下),2013(10):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