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浪 于亞東
[摘要]目的:分析AT關節(jié)置換術后早期針對肺栓塞的診斷與處理方法。方法:選取68例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34例,溶栓方式治療)、研究組(34例,抗凝+溶栓結合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以及早期診斷后與治療前的QOL評分(生存質量表)。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早期診斷治療前QOL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后,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于人工關節(jié)置換手術后的患者,實施早期診斷和治療肺栓塞,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肺栓塞;早期診斷
[中圖分類號]R68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21-0184-02
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形成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肺動脈或是分支受到了一些某些物質的阻塞,從而中斷了組織的供血,此外,還引起了其他一些臨床疾病?;颊咴趯嵤┤斯りP節(jié)置換術之后,會會對膝關節(jié)的恢復造成嚴重影響,從而使得靜脈血流的驅動力逐漸被減小,直流緩慢,甚至出現(xiàn)停滯的癥狀。早期診斷對病情的控制、環(huán)節(jié)臨床癥狀、挽救生病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選取68例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早期診斷與治療肺栓塞的臨床效果,相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我院20165F7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以研究患者中的一般資料為:性別:男女比:38:30。年齡:31~72歲,疾病類型:晚期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25例、類風濕向關節(jié)炎28例、重癥骨關節(jié)炎15例。(1)納入標準:①通過所以家屬和患者的同意下進行本次研究。②無精神病史、語言表達能力清晰。(2)排除標準:①傳染病史;②有精神病史。
1.2方法患者在通過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之后,應認真觀察患者的實際情況。并將患者的疾病動態(tài)全面的記錄下來,并全面的分析與整理數(shù)據(jù),以期為早期診斷肺栓塞,提供全面、準確的依據(jù)。同時監(jiān)測患者的心電圖、血氣指數(shù)、動脈氧分壓的變化的情況,并檢查患者的凝血功能、肺部動脈造影、凝血功能等,按照檢查結果和患者的臨床癥狀診斷患者是否存在肺塞。在早期診斷后針對已經(jīng)確診患有肺栓塞達到患者,需指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1)參照組:單純抗凝治療:小面積的肺栓塞患者采用抗凝方式治療,在皮下注射肝素鈣,一次4000U,一天兩次,給藥時間為3天~5天。在必要的情況下,在使用低分子的肝素鈣十天后,可開始使用華法林,給藥的計量是2.5mg,使用方法:口服給藥,用藥時間為:4天~5天;(2)研究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患者靜脈溶栓:針對肺栓塞面積較大的患者,通過抗凝+合靜脈溶栓的方式進行治療,注入尿激酶:每次靜脈泵注入量為75U~150U左右,泵注時間為兩個小時,一天一次,總治療時間為四周。
1.3觀察指標①治療療效:顯效:在通過治療后疾病癥狀明顯消失,在對患者進行肺部造影檢查后結果顯示為正常;有效:在治療后,患者的疾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在進行肺部動脈造影檢查之后結果顯示為正常;無效:指的是患者在治療之后,疾病癥狀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現(xiàn)疾病惡化,在通過肺部檢查后,其結果為異常,甚至患者由于肺栓塞而死亡。②治療后生活質量:QOL(生存質量評定表),在患者接受治療后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分析和對比,它的內容主要包括體力、睡眠、精神、食欲等,共12項,滿分為12分,分數(shù)越高則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版本的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統(tǒng)計學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通過(x±s)進行表示,行t效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進行表示,行x效驗;如果結果為P<0.05,代表兩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手術前后發(fā)生肺栓塞的概率研究組療效優(yōu)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QOL對比治療后QOL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討論
人工換置手術后,由于患者的活動量減少,同時伴有肌肉松弛等現(xiàn)象的存在,導致血液流動的速度變得緩慢,而在血管壁受到損傷的情況下,會導致血液處在高凝的狀態(tài),從而使得盆腔、骼部等處出現(xiàn)靜脈血栓的癥狀,而在還沒有出現(xiàn)在下肢癥狀前就形成了肺栓塞,肺栓塞同時具有高病死率、病情嚴重、起病急等特征,而患者在患上肺栓塞后,會嚴重威脅到生命。所以,應做好對肺栓塞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工作,根據(jù)患者的癥狀,采用適當?shù)闹委煼椒ǎ捎谜_的防治肺栓塞的方式,不僅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使患者減輕痛苦,同時還能幫助患者提升生活質量,也能使患者降低治療費用,同時醫(yī)護人員也應對人工換置手術后的患者,做好早期預防和診斷肺栓塞的工作,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與治療療效。
針對人工關節(jié)換置術后的肺血栓患者來說不管使用什么樣的治療方法,都應按照患者的病情,合理的進行規(guī)劃,主要規(guī)劃方案應按照患者肺血栓面積來確定,針對肺血栓面積較大的患者,和面積比較小的患者治療選取方法以上筆者已詳細說明,但是在使用溶栓治療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例如:出血等。雖然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概率比較低,但在使用溶栓治療中,如果出現(xiàn)初雪情況,應立即處理,避免對患者治療無效。通過抗凝治療與溶栓治療相結合,臨床效果更好,但是在治療肺血栓的過程中,應合理的控制藥物使用量,不可過多,也不能太少,確保用藥的合理性。
本次研究對68例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對早期診斷和處理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肺血栓的患者,疾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治療方法的不同最終治療療效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在早期診斷和治療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肺血栓疾病中,應采用合理診斷與處理方法。
本次研究得出,通過對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對幫助患者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通過早期診斷后,對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治療后的QOL評分(67.79±23.93)分高于治療前(30.95±13.47)分,P<0.05,差異顯著,由此能夠看出,早期診斷和治療人工換著后的肺栓塞癥狀,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對人工換置手術后的患者,早期診治和治療肺栓塞癥,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