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珍
摘 要:為了了解校友與福建各大學的交流與合作情況,研究福建高校的校友文化,我們采用了電訪、面訪、信訪、網(wǎng)絡交流等形式進行在閩校友文化的調查實踐,用顧建民教授的校友文化及其培育的闡釋框架對在閩校友文化進行了界定,再結合實踐中獲得的資料對在閩校友文化特點及其對高校建設作用進行分析,最后得出在閩校友文化意識、校友工作機制、價值取向三個方面上的在閩校友文化培育途徑。
關鍵詞:在閩校友文化;特點;作用;培育
1.在閩校友文化的界定
在閩校友文化是一種以學緣關系和地緣關系為基礎的共同體文化。學緣關系包括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舍友關系和校友關系,這些關系基于成為一所大學的學生,由于共同的或相似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逐漸形成并認可接受的情感聯(lián)系。地緣關系,通俗的講是以地理位置為紐帶,由于在一定地理范圍內共同生活和交往而形成的人際關系。歸結起來,在閩校友文化就是基于在閩院校就讀產(chǎn)生的學緣關系和地緣關系,相關主體圍繞在閩校友、閩籍校友、心系閩地的校友這種群體資格所持的取向與程式的統(tǒng)一。
2.在閩校友文化特點
2.1多元性
2.1.1主體多元性
在校友文化這一范疇里,在閩校友文化也包含在校園文化中,其對象包括校友、高校、教師、管理人員、在校生。按地域來界定校友,他的范圍就是在閩工作的校友、隸屬閩籍的校友、心系閩地的校友。
2.1.2情感多元性
校友的在閩情懷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最普遍的是家鄉(xiāng)情,籍貫為福建,家人定居福建,童年記憶歸屬地是福建,由于人的歸屬感和依賴性,在福建工作和生活并推動福建省發(fā)展就是校友的在閩情懷表現(xiàn)。再者,在福建省高校學習和生活期間積累下的人情和資源亦是形成校友在閩情懷的重要因素,在校時期結識的伙伴、戀人以及各自的未來規(guī)劃都會成為校友在閩發(fā)展的重要導向。
2.2延續(xù)性
在閩校友文化的形成是隨著高校建成開始發(fā)展的。高等學校經(jīng)歷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時間的發(fā)展,所培育的校友已遍布世界各地各階層,校友的群體規(guī)模也在不斷高速地擴大,在社會的影響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大。只要做好高校與校友的緊密聯(lián)系,就能使其在社會中廣泛傳播開來,得到更多的文化支撐,實現(xiàn)在閩校友文化的延續(xù)發(fā)展。
2.3缺陷性
2.3.1目標缺陷性
從學校角度來看,價值取向是培育在閩校友文化的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衡量工作的價值尺度。而目標的功利性強、服務型弱仍然是我國高校校友工作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1,這與學校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和同校友產(chǎn)生緊密友好的聯(lián)系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2.3.2形式缺陷性
在形式上,各在閩高校往往呈現(xiàn)出活動內容單調,形式單一,次數(shù)偏少的現(xiàn)象。大多數(shù)在閩高校與校友的平時交流次數(shù)偏少,以校慶做聯(lián)系平臺成為其主要的形式。同時,系統(tǒng)化的活動體系也沒有建成,缺少了緊密的溝通與聯(lián)系,情感會逐漸偏于冷淡,活動的開展也發(fā)揮不了其作為載體的作用。
2.3.3時間缺陷性
時間方面的缺陷性主要是指在閩校友文化建設的臨時性、短期性以及滯后性。臨時性和短期性主要是由于在閩高校校友工作的機制不健全、基礎不扎實,高校與在閩校友的互動不夠深入,在閩校友文化培育還不夠系統(tǒng)造成的。滯后性主要表現(xiàn)為在閩高校對校友工作的滯后性。
3.在閩校友文化對高校建設的推動作用
3.1校園文化的構建
校友在福建各地區(qū)分布廣,擁有很強的宣傳優(yōu)勢,他們特有的品質和思想極大地豐富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也有助于校風的建設,形成良好的導向。不斷培育出的校友也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大學文化的傳承,幫助在閩大學建設獨特的在閩校園文化。
3.2社會效應的顯現(xiàn)
在閩校友文化的培育使得校友作為在閩高校的“名片”傳播著高校的文化和精神,校友在社會中的認可度和贊譽度極大地影響了在閩高校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
3.3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良好的在閩校友文化能對在校生起著教育、導向、激勵、凝聚作用,可以實現(xiàn)育人的目的。校友因為積累著學校學習和社會工作的豐富經(jīng)驗,返回校園舉行講座、進行專題演講,可以為母校建言獻策,對在校生的社會理想和人生價值觀起到導向作用,進而起到一個模范的作用,提高在校生的學術專業(yè)知識和綜合素質。
4.在閩校友文化的培育途徑
4.1提升全員的在閩校友意識
對在校生的培養(yǎng)應從入學開始,積極營造好校園的校友文化景觀(校友雕像、以校友名字命名的大樓、校史館等),讓學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校里組織的校友活動,通過捐助活動、優(yōu)秀校友評選活動和畢業(yè)典禮營造在閩校友文化氛圍。成立校友周刊或期刊,構建在閩校友與在校生溝通平臺來增強彼此的交流強度和情感溫度。深化良性的校企合作,進行科研、就業(yè)、實踐等項目合作,助推學生在閩就業(yè)。
4.2完善在閩校友工作機制,構造系統(tǒng)化活動體系
在閩校友文化的主體活躍在社會各界,一個科學的在閩校友工作機制十分重要。校友工作機制要做到完善需實現(xiàn)人員配備充足、資金來源渠道多元、組織結構制度化、活動系統(tǒng)化。解決人員與組織的缺位狀態(tài),需要校方在提高在閩校友文化意識的基礎上,增加校友工作的人員投入,拓寬資金的來源渠道。在閩校友工作應是校內校外進行的,不僅僅限定在校友管理機構這一方面。
4.3樹立良好的在閩校友文化價值取向
在閩校友文化價值取向是建立在校方和校友的共同價值選擇上的,也就是建立在兩者共同的行為方向選擇上的。保持良好性,可以從高校和校友雙方的交流來提高共知的感情,增強福建地區(qū)內校友與母校的聯(lián)動力。在校生尋訪校友,校友回校辦講座;教師進入企業(yè)交流,校友步入課堂再教育。消除功利性交流,強化服務意識,引起情感共鳴,積極促進形成平等包容的在閩校友文化核心價值觀,確保價值取向成為校友與高校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顧建民,羅志敏,校友文化及其培育的闡釋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13,8(34):15-22.
[2]鄭君山 加強校友服務是重點-關于高校校友文化建設的思考 [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2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