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燕
摘要:無論是進行語文閱讀還是寫作訓練,都需要小學生具備識字能力。識字是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難點,貫穿義務教育階段整個教學過程?;诖耍疚囊孕W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為例,探究如何運用不同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得到了較多關注。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識字教學是開展其他教學活動的基礎,有了識字能力才有可能提升口語表達、閱讀和寫作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學生語文識字能力成為了語文教師討論的話題之一?;诖耍救私Y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總結了幾點建設性意見。
一、集中識字,識寫分開化教學
集中識字就是讓學生集中在短時間內(nèi)認識一批字,以此來滿足學生需要閱讀的識字量,讓學生能夠不受識字的影響,盡情的進行閱讀。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欲望很強烈,如果識字和寫字一起來進行,就會讓教學的速度減慢許多,這樣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影響。所以,我們可以采用識寫分開教學,先集中識字,在學生掌握了基本閱讀的識字量以后,再進行寫字的教學,這樣既不會影響學生的閱讀,還能減輕寫字教學的壓力。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前期的識字教學不必緊隨教材,只要能達成教學目標就可。例如,筆者在教學時,會選用《三字經(jīng)》、《千字文》、《百家姓》這些中國具有傳統(tǒng)文化傳承意義的蒙學教材,利用多媒體,先導入書本內(nèi)容,然后帶領學生進行識字的朗讀教學。先讓學生把不會的標記上拼音,然后讓學生每天在課前進行朗讀。這樣不僅能增長學生識字數(shù)量,還能讓學生了解一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二、寓教于樂,采用游戲化教學
在千篇一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固定的教學形式、固定的教學場所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寓教于樂,采用游戲化教學方式,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從沉悶的課堂教學中解脫出來,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例如,《找春天》這一課,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學會識讀和拼寫九個生字:沖、姑、吐、蕩、杏、尋、娘、柳、桃。為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筆者先讓學生口頭組詞,加強學生的印象。然后,筆者設計了一個游戲情境:將學生分為兩組,每一組學生都發(fā)一個寫有漢字的卡片,卡片上的漢字大部分是本課文章涉及的內(nèi)容。每一組學生依次根據(jù)自己拿到的卡片的漢字尋找另一組中的成員,如果組成了一個正確的詞語,那么這兩名學生就可以得到教師的一份小禮物。有小禮物的誘惑,學生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隨著教師一聲令下,兩個小組的孩子們急忙四處尋找自己的小伙伴,組成正確的詞語。在此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一邊對照著書本上的生字詞,一邊尋找對方成員卡片上的漢字;有些學生則是存在僥幸心理,隨意找到一個對方小組的學生就急忙拉到筆者面前邀功,當然這樣的成功率較低,老師應該對他們進行一些指導;還有的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搜索自己的記憶,最終獲得了成功,受到老師的表揚,為此,筆者號召其他的同學也能向他們學習。最終,在大家互幫、互助下,順利地完成了此次的教學任務,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應有的禮物。在這次教學活動中,筆者用一個小游戲開展課堂識字教學,使孩子們都沉浸在游戲的樂趣中,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到了新知識。
三、尊重個性,進行層次化教學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循序發(fā)展的過程,小學生接受語文教育的過程也是如此。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不可急于求成。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當學生遇到問題瓶頸時,教師要耐心的、反復的、分層次的、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教學工作。
例如,在教學《識字加油站》時,筆者用課件展示了幾幅圖片,并依次出示了“亭、咨、詢、劇、管、理、寶、塔、餐、廳”十個生字。在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的過程中,筆者提出了問題:你認識上面的字嗎?它們應該怎么讀?有些學生見過圖片中的事物,因此能很快地說出答案;有些學生預習過本課的知識點,因此也能回答出老師的問題;剩下的學生則是充滿疑惑的看著筆者。這就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如果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學方式,既不能讓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跟上課堂教學進度,又不能讓幫助已經(jīng)熟練地掌握這個知識點的學生提升學習能力。所以,筆者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和對不同學生的了解,采用了分層教學方式。筆者把學生為三個小組,A組的學生跟著筆者識讀生字詞,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打好基礎;B組的學生則是在識讀這些生字詞的基礎上,學會運用這些生字詞進行造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C組的學生則是在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小組表演,加深對本課知識點的印象。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其中,并能夠與老師、同學之間互動,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如此,筆者就能夠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取新知識。
四、字理識字,提升理解化教學
字理識字就是指用造字法來進行漢字的教學。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圖示教學讓學生理解文字的含義,然后再通過歷史以及文化的講解讓學生知道文字背后的故事,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圈,能夠較為輕松的理解文字,同時還能理解文字背后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這樣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打下基礎。
例如,在教“家”字的時,筆者利用多媒體,運用字理識字的方法讓學生先觀看圖示,然后講解:“宀”是房屋的意思,“豕”指的是豬。房子里有豬,說明我國古代主要以馴養(yǎng)豬為主。最初,我們的祖先是把房子架在樹上的,后蓋木為屋。屋一般分為兩層,上面住人,下面養(yǎng)牲畜,目的是防止野獸的襲擊,所以養(yǎng)豬的地方也住著人,也就是有“人家”標志。
總而言之,小學是接受教育的起點,也將伴隨孩子的一生,因此,要求教師要切實提高語文教育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開展語文識字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組織形式,開拓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營造和諧高效的課堂氛圍,以此來提高學生思考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袁燕燕.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2019(10):23-24.
[2]張衛(wèi)花.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0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