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風
最初的夢想成為現實
回想一下,不知你們兒時有沒有對地下的世界充滿好奇,反正我童年的時候總會暗暗在想,地底下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土地公公在地下可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蚯蚓在地下又是如何生活的?作為一個未諳世事的孩子,我一直對地下的世界充滿了向往。等到再大些,我跟著爺爺奶奶在電視機前看《地道戰(zhàn)》的時候,就在想:哦,原來地底下真的可以建房子啊?,F在想起來,倒覺得小時候的興趣與我現在就讀的專業(yè)頗有幾分淵源呢。
我的專業(yè)——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如其名字所表述的那般,專注于城市地下建設和城市空間利用。每當有人問我學這個專業(yè)將來能做什么的時候,我總會回答說:我們是未來的地下建造師。
與力學的愛恨情仇
說到我的專業(yè),就不得不提力學。畢竟未來是要做地下建造師的人,力學自然是地下建造的基礎,也是在這領域之中最應該貫通的技能。大家可不要以為力學只是一門簡單的學科,因為我們要學的力學包括理論力、材料力、結構力、彈性力、流體力等七大力學,這讓我一度以為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是物理學院里的力學專業(yè),但這僅僅只是開始而已。
從大一下學期的理論力開始,各大力學由易到難依次登場,輪番考驗著我們的腦容量。最簡單的理論力,與高中物理中的力學有些許相似,可利用高等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還是讓我有點難以接受。隨著力學難度的不斷提高,我們也愈來愈感覺到來自專業(yè)的壓力。雖說大學中有著“學好高數,難于上青天”的傳言,但在城空專業(yè)的學生看來,七大力學比起高數可要恐怖的多。
系里的同學曾戲謔地說“力學使人頭大,也使人頭冷”,但不得不說,力學確確實實是我們冒著“禿頭”的風險也要學好的專業(yè)基礎課。對于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的學生來說,將來在建造地下工程的時候,力學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試想一下,一個不懂力學的人去設計地下工程,純粹是無稽之談——因此系里也出現了“力學虐我千百遍,我待力學如初戀”這樣的笑語。
木條與膠水的手工DIY
作為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的學生,我對木條和膠水再熟悉不過了。創(chuàng)意模型大賽,結構設計大賽,還有專屬于我們專業(yè)的城市地下空間模型設計大賽,這些比賽過程中每次都離不開木條和膠水的結合。我們用木條做護蛋模型、做橋梁、做輸電塔,甚至做地下的深基坑支護模型……各式膠水和各類木條的碰撞,在我們的手工DIY下變得格外神奇,像是充滿奇幻色彩的魔法一樣。
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參加比賽做模型時,三個沒有任何經驗的新手組成的隊伍總是狀況百出:木條鋸短了,支撐點粘錯了,切口的斜度太小,膠水粘手上了……做模型的過程用“千辛萬苦”來描述,一點也不為過。當終于把模型做出來時,沾滿了502膠水的手指就連手機的指紋解鎖都解不開了,說起來實在可笑。
縱使鋸條劃手、膠水粘手,可是我們在做模型的漫長過程中,還是感到無比快樂。持久討論后迸發(fā)出的新鮮想法令我們欣喜若狂,鋸木條時鋸條折斷也會讓我們捧腹大笑,夜以繼日地終于做好模型后更是激動萬分……有時候我都覺得,與做模型愉快的過程相比,比賽結果倒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們也會拿自己的模型與別人的模型進行對比,那些千奇百怪的形狀和模樣總會有一個戳中你的笑點。當然,自己的模型被嘲笑了也不會感到難受,反倒覺得有些“傻的可愛”——畢竟我們的模型注重的從來都不是外觀,而是承重能力和實用性。雖說經歷過很多比賽之后,我已經不看重比賽結果的判定,可當看到自己的模型在承重測驗時毀掉的那一刻,心里多多少少還是會彌漫起一陣陣惋惜和難過。因為每一個模型,都傾注了自己的所有心血。
一次次越挫越勇后的奮起直追,一點點積累經驗后的精益求精,使得我后來做起模型也愈加得心應手。不必說鋸木條這種小事變得輕而易舉,就連在幾毫米寬的木條上挖個小槽也能很快完成……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這個專業(yè)以前,我是一個不怎么喜歡手工制作的人??涩F在的我也會在閑暇時光,用之前比賽剩余的木條給自己DIY一個筆筒、擺飾、書簽等。雖說有時膠水還是會不可避免地粘到手上,但自己再也不會像第一次那樣難受和懊惱了。
深入地下的參觀實習
既然這個專業(yè)叫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那實習時我們自然也要深入地下去探尋它的奧秘。
還記得大一那年的7月,我們專業(yè)的所有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徑直去了地鐵8號線的施工現場。盛夏的陽光耀眼又明媚,再加上要坐三四個小時的大巴車,每個人都燥熱難耐。等到老師一一下發(fā)了安全帽,反復強調過注意事項,我們才終于跟著專業(yè)人員進入到地下,而地下的清涼瞬間就消融了剛才的疲憊和悶熱。
我們這群學生都是第一次進入地下施工現場,每個人都像惺忪著雙眼的孩童,帶著驚奇的目光四處打量著這個新的世界。與我想象不同的是,地下施工現場并不是漆黑一片,也并不需要頭戴探明燈。地下的亮度雖不及地表的光亮,但足以看清周圍的事物。那次以后,地下的參觀實習讓我欣喜,讓我為之念念不忘。
地上的世界我們總是很熟悉,地下的世界還有待我們探索,一想到將來可能會在一個新奇的世界工作,我便抑制不住地激動。
做地下的建造師
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地上的空間越來越擁擠,地上的建筑越來越林立,而交通擁堵也成為了城市的致命瓶頸,所以聰明的人類便把目光瞄向了地下,準備建造一座嶄新的地下王國。小到地下停車場,大到城市地鐵、海底隧道,這都屬于地下建造的范疇。無論是令人稱贊的北京地鐵,還是嘆為觀止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都是城市地下空間工程人才的成就。所以說,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還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專業(yè),有可操作性,有未來的最優(yōu)規(guī)劃,還有豐富的技術支撐和潛能挖掘。
做地下的建造師,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的我們是專業(yè)的。如果有朝一日能夠夢想成真,想想都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成就感的事情。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yè)是根據我國城市發(fā)展的趨勢和當前城市地下工程人才匱乏的實際情況而設立的新專業(yè)。主要培養(yǎng)具有堅實的數學、力學等自然科學基礎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規(guī)劃、工程材料、結構分析與設計、機械基礎及工程機械、電工技術、工程測量、施工組織和工程概預算、工程監(jiān)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術和知識,具備從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的規(guī)劃、設計、研究、開發(fā)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較高的外語水平的高級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