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江亭
摘 要:寫景類美文具有原生審美價值和教學審美價值,教學時需要進行“深度解讀”,發(fā)掘出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學有所得”的審美價值。寫景類美文的深度教學,要著眼于挖掘教材的審美價值,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抓住詞句、誦讀,點撥促進學生的審美體會。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通過想象、仿寫激發(fā)審美創(chuàng)造,真正習得寫景類美文的美。
關鍵詞:寫景類美文 審美價值 深度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021-01
1.細讀文本,挖掘審美價值
(1)挖掘結構美,習得表達范式
《廬山的云霧》語言精美,句式整齊,朗朗上口,為學生積累語言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特別是它的“總-分-總”的謀篇與“先總后分”的構段更為教師指導學生表達提供了范例。文章以“總-分-總”的方式布局,全文分為4個自然段,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總述廬山的景色,突出最有特色的云霧。第二、三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分述云霧的特點;第四自然段為第三部分,總述云霧的魅力。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作者用“那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一句來概括總述,突出云霧的與眾不同,給人以整體的印象。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作者抓住云霧“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特點來具體描寫廬山云霧的“變幻無?!?;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僅用14個字,既概括了全文,又流露出作者對廬山云霧的贊美與喜愛之情。
(2)挖掘情感美,體會豐富情韻
寫景類美文往往是作者親身游歷后所撰,心馳美景中,情融筆尖下,文筆優(yōu)美,涵義深遠,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常常會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所描繪的景物之中?!稄]山的云霧》這篇文本中并沒有直接披露作者的情感,但如果教師通過修改句式過關鍵詞句的方法引導學生品析:在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時,如果沒有整齊的排比,廬山的云霧會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呢?教師將“那些……就像……;那些……又像;它又是……”改成“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像絨帽,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像玉帶。彌漫山谷的云霧像大海,遮擋山峰的云霧像天幕?!睂W生通過對比朗讀就會發(fā)現(xiàn),原文這段話由于有了作者精心設計的排比句式,實際上是融入了作者對廬山云霧的喜愛,文字就多了一份溫度和韻味。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批文入情,學生就能體會到文本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領悟到特定的句式、精心選用的詞語或充滿溫度的想象都可以用來披露作者的情感,為豐富言語表現(xiàn)提供素材。
2.促進審美體會
(1)立足詞句,涵詠美
寫景類美文大多富于詩情畫意,十分精美。精美的文本需要精致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文本的語言韻味。教學中對“景”美的欣賞,不能僅僅停留在領會圖片和錄像中自然風景的美,而是立足“詞句”,通過涵詠文字體會到語言的美,情感的美,表達的美,結構的美等等?!昂保掇o?!返慕忉屖恰俺两?;“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涵詠”的意思就是學習語文要沉浸在作品的文本之中咀嚼品析,反復體悟。因此,在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涵詠”,就是要畫畫它的“形狀”,聽聽它的“聲音”,摸摸它的“手感”,辨辨它的“色彩”,把它擺在它和整體的關系之中,把它擺在它和上下文語境的關系中加以揣摩、掂量、咀嚼、評析、體味,精細地感受文本言語的內(nèi)涵,從而獲得審美的體驗。
(2)緊扣誦讀,融會美
“讀”是寫景類課文教學的精髓,更是這類課文教學的生命線。新課標中指出要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要讓學生多讀多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寫景類課文教學必須達成的目標之一,閱讀教學,以字詞教學為經(jīng),以閱讀教學為緯,二者同樣重要。教師在執(zhí)教時,要充分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充分引導學生感悟,注重提高朗讀的深度,而非寬度,根據(jù)每一篇課文的特點選擇合宜的朗讀方式,將初讀——精讀——品讀三個層次無縫對接,幫助學生達成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讓“美”口齒留香,引發(fā)心靈感應。
(3)巧妙點撥,深化美
在關鍵詞處點撥,在課文省略號處點撥。引導學生不僅停留在淺層次的思考,通過恰當?shù)膭?chuàng)設情境和問題的發(fā)問引導學生往思維更深處漫溯。
在《廬山的云霧》執(zhí)教過程中,我在帶領學生品析完四幅云霧姿態(tài)圖之后,引導學生思考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姿態(tài)時,我通過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并且出示了另外兩幅云霧姿態(tài)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進行表達訓練。在學生回答“那些飄蕩在山與山之間的云霧,就像輕柔的羽毛?!边@句時,我及時追問:“就像什么樣子的羽毛呢?”,學生順著我的點撥思考問題,很快便發(fā)現(xiàn)了,后半句的比喻句缺少一個動詞,于是還是這個學生補充自己的答案為——就像(乘風旅行)的輕柔的羽毛。這樣的點撥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更高級的語言表達,想象更豐富。其他孩子之后的發(fā)言也都注意到這一特點,說出來的句子較一般的比喻句而言表達層級變高了,孩子心中的云霧形象也更鮮明、更具體,對云霧的姿態(tài)美感受更深。
3.結語
寫景類散文教學的審美價值主要在于:一是讓學生體會文本所描繪的景色美,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審美情趣;二是選篇中的優(yōu)美詞句、語段可供學生積累運用。教師在教學寫景類文本時,要能夠分清“語言中的美景”與“現(xiàn)實中的美景”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抓住“詞句”、“結構”、“情感”三個方面引導學生對寫景類美文進行“深度解讀”,不僅能鑒賞詞句、結構之美,內(nèi)心有所體會,還能在已有經(jīng)驗與所學知識的激蕩中真正內(nèi)化這種美,并且用自己的語言與感受創(chuàng)造出基于個人體驗的美。
參考文獻
[1]蔣輝.美景美教,上出審美味——寫景類文本的教學研究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3(02):68
[2]王雪紅.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廬山的云霧.課堂教學片斷與反思[J].新課程(中),2011(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