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紅桃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這與當下的經濟發(fā)展形勢有關,也與農村家庭對教育的認知有關。要想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帶來的教育負面影響,教師要采取積極的教學措施激發(fā)家長的教育積極性,讓他們認識到家庭對孩子成長與教育的重要性,力爭減少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從而帶動農村留守兒童積極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改善措施
農村“留守兒童”是當前農村教育發(fā)展的重要阻礙因素之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形成不是一種偶然,而是一種社會形態(tài)下的縮影,農村留守兒童的存在最大的影響者是學生。作為社會初級群體,家庭實際上是兒童接受啟蒙教育的學校。長期與家長分離的狀態(tài)導致大部分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關愛,無形中讓孩子內心渴望的安全感逐漸消失。一旦學生內心沒有了安全感,他們的心理也會跟著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比如留守兒童大多有超強的自尊心和虛榮心,他們大多比較自我,稍有不稱心如意之事,他們就會感到社會與自己為敵,從而引發(fā)一系列違法犯罪事件,給社會和家長帶來煩擾和損失。為此,要想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發(fā)展心理狀況,首先要從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努力,降低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給予他們足夠的溫暖和關愛,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積極發(fā)展。
一、前提——引導留守兒童家長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教師作為與學生長久在一起的主要人物,不僅擔負著教書的任務,還肩負著與學生家長溝通的責任。為此,要想提升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首先,教師要強化家長的教育責任感,使其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法國著名少年節(jié)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經這樣忠告做父母的人:培養(yǎng)你們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此,學校教師應加大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力度,讓家長認識到金錢的短缺是短暫的,而教育孩子的機會卻是彌足珍貴的。為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家長多陪伴孩子,再忙要記得與孩子溝通,關心孩子的學習及心理,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其次,學校教師應加大對留守兒童家長的宣傳力度,強化學生家長的責任力度,讓家長認識到所謂的家庭責任不僅僅是給予孩子足夠的錢,而是給予孩子精神的指導,關心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最終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途徑——加強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作
教育的責任不僅僅在學校一方面,除了學校,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任教師,社會對學生的成長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學校教師應加大與學生家長及社會的聯(lián)系,力爭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學校、家長、社會合力而成的教育“城墻”,共同呵護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首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所編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指出,“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完善的人”。從這種理念出發(fā),學校教師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尤其是要關心留守兒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對于農村留守兒童而言,教師要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成長檔案,及時關心留守兒童每個階段的發(fā)展狀況,盡可能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任何難題。其次,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意義是無法替代的,教師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讓家長留下至少一個人照顧孩子,增加留守兒童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改善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最后,還可以開展社會聯(lián)合教育行動,實施“手拉手”活動,具體形式是,教師加強與社會團體的聯(lián)系,讓社會團體對留守兒童多一份關心和關注,與學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從而降低社會對留守兒童的誤導和消極影響,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積極快樂發(fā)展。
三、根本——結束農村留守兒童的留守生活
從長遠來看,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應從形成留守兒童現(xiàn)狀的根源做起。留守兒童的形成與家長對經濟的需求有關,要想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發(fā)展現(xiàn)狀,首先,學校教師應聯(lián)合村里的發(fā)展委員會,向相關部門申請增加農村的經濟產業(yè),讓農村的人民有更多的就近上班的機會,從而減少外出打工的幾率;其次,現(xiàn)行的教育發(fā)展差距造成重視教育的家長努力賺更多的錢讓孩子讀更好的學校,為了減少農村留守兒童的發(fā)展現(xiàn)狀,教師還應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用專業(yè)的硬性教育水平讓家長認識到農村教育照樣可以出人才,從而減少家長對農村教育發(fā)展看法的芥蒂,提升家長對農村教育的認同感。另外,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極力縮小城鄉(xiāng)教育的發(fā)展差距,讓農村家長認識到農村教育的發(fā)展前景,提升他們對學校發(fā)展的可信度,從根本上結束留守兒童的留守生活。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在當前的農村中依然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措施,加大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提升學生家長的認同感,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從根本上促進留守兒童的積極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悅,張愛琴.“教育精準扶貧”視域下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與路徑[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02):101-106.
[2]賈勇宏,范國.論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親職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20(01):85-91.
[3]黑龍江省兒童中心課題組.社會學視野下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