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云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yǎng)十分重要,隨著科學發(fā)展的不斷進步,學生們的思想與社會接軌的過程中,往往受到不良的影響而導致品德教育的偏差,例如馬加爵事件以及開封高三學生打架斗毆在高考前被刑拘等事件,呼吁人們更加重視起品德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品德教育;教學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給予了規(guī)定,語文教學需要滲透品德教育,根據學科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分辨美丑善惡,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們的品德教育。新課標也要求學生將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當做重點,從而形成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凸顯出教育過程中德育的重要性。本文基于語文教學經驗提出幾點滲透德育教育的建議。
一、提升自身素養(yǎng),從而感染學生
隨著社會發(fā)展的突飛猛進,青少年面臨的誘惑也越來越多,很多學生在思想道德層面上的教育并不完善,與教師的德育問題也有一定的關聯(lián)。一些老師覺得德育工作是家長與班主任的事兒,和自己沒什么聯(lián)系,但實際上教書育人是一體的。在教師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進行設計,對情感與價值觀的培育同樣要著手。很多教師的教育觀念停留在落后的層面上,仍然認為只有提升學習的成績才最為關鍵,因此為了提高成績而變相地懲罰學生,體罰甚至變相體罰等,為了學生成績的發(fā)展丟失了教師的尊嚴,為了一個“利”而競爭,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品德教育。而豐富的精神生活則是道德層面上的,教師只有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提升上來,才能讓學生們更加欽佩,從而對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讓學生感受到品德修養(yǎng)的魅力。比如在語文課程中作文寫作輔導上,以“團結”為中心思想的寫作,語文老師應該與同學們一同探討團結是什么,并通過一些小游戲來促進學生們對團結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開展作文教導,讓學生們體會到品德的教育。語文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引路人之一,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完善自身,自我教育,才能成為學生們學習的楷模,促進學生們的品德教育[1]。
二、把握課堂教育,進行德育的滲透
通過課程學案、課程教案與鞏固教案來促進學生們的自學質疑、交流展示與矯正反饋,從而實現學生們在互動探究過程中的精神啟發(fā),有效促進德育教學的滲透,是語文教學的一種革新。比如在教學學案中,教師通過作家生平來引起學生們的樂趣,讓學生自行去尋找關于作家生平的一些信息,并對生平中的事件作出點撥,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們對品德教育的想象。例如在《我與地壇》這一文章中,凸顯出的是史鐵生在殘疾之后,經歷過彷徨與迷茫,甚至曾想通過自殺來了斷一生,但他最終還是選擇堅韌不拔地面對苦難的生活,選擇頑強地生活下去,并用筆墨來走進中國的文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這一課中,教師可以運用遷移應用的手段,讓學生先看一看《懂你》這一MV,為課文創(chuàng)造氛圍,再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去探討對母親與母愛的看法,從而讓學生了解這位飽受苦難的作家對生命的執(zhí)著,從而啟發(fā)學生更好地面對生活。通過合作探究與小組互助的形式,讓學生們發(fā)現彼此的優(yōu)點,養(yǎng)成合作的習慣,從而形成合群的品格,更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趨勢。另外,每一篇文學作品之中都包含了作者的精神與品德,通過作品來解讀出作者對祖國、生活、人民與自身的一些解讀,來實現德育教育的滲透,讓學生們養(yǎng)成美好節(jié)操,感受世間的真善美。教師應該巧妙運用課堂內容與文案教學來豐富課堂中的德育教育,用故事、多媒體以及課外素材開拓學生們的精神視野,從而使學生在高尚的情操中完成語文教學,不斷提高學生們的精神素養(yǎng),得到人生哲理的武裝,從而更好地面對學習與生活。
三、課外輔助教學,美化學生內心世界
語文教學不應該僅局限在課本之上,老師可以通過課外讀物、作文等來不斷接觸學生們的生活,通過多媒體、小游戲等來豐富學生們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們敢于將自己的遭遇與體驗講出來,并通過這些來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品德[2]。例如有學生在周記中傾訴:班主任硬性規(guī)定不準看課外書籍,而自己從初一就開始看課外書,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教師則可以寫出這樣的評語:“我最佩服有理性的人,而你就是這樣的人,只要你能保證所看的書籍質量較高,并能把握看書的時間,稍微讀些也是無可厚非的?!?有的學生還會在周記中流露出與同學相處、異性交往、家長管教、自信不足等思想困惑。一般筆者都會通過評語交談、個別交談、課內討論等方式引導他們正確解決這些困惑,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正確對待挫折、友誼、情感。
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里,教師不應該僅局限于課本的內容,而應通過課堂主陣地來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對癥下藥,充分了解學生們的生活與各項行為習慣,從而更好地進行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培養(yǎng)出思想品德高尚而又學識淵博的學生,從而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皇甫茉莉. 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 都市家教月刊,2017,56(3):128-128.
[2]張明俊. 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3(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