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金容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話語、表現(xiàn)、行為以及交互作用等是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基本反映,也是改進課堂教學、促進師生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教師想要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就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手段,以此提高教學質量。本文著重從關注學生課堂狀態(tài)入手,提出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一些做法,以供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關注課堂;優(yōu)化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用好教材,更要優(yōu)化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思維品質和道德情操方面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下面,我來談談如何關注學生學習狀態(tài),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
一、關注學生的注意狀態(tài),優(yōu)化課堂導入
課前,每個學生的注意力都有不同,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課堂的學習內容上,教師就需要把新課的引入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來設置,以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提高課堂實效。有趣的導課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簡潔的導課能夠節(jié)約教學時間,在整節(jié)課中做畫龍點睛之筆。例如,我曾經教學二年級《找春天》這一課時,正好是春雨綿綿、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于是在導入新課時,我讓學生放眼窗外、說說自己眼中春季的特點,結果學生很快就把一連串描寫春景的詞語說出來了,但沒有一個學生說把春天找回來。面對這種情況,我立刻在他們說得興奮時轉入啟發(fā)性的提問:此時小草探出頭來,野花開了,樹木長出了嫩芽,解凍的小溪叮叮咚咚的歌唱著,那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對此問題,學生歸于平靜,專注地思考,默默地期待著。這樣,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了閱讀中,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二、關注學生有意注意狀態(tài),優(yōu)化教學情境
俗話說“十聞不如一見,看到的不如做過的好”,這說明了聽來的不如見過的記得牢,見過的不如動手做過的好。所以,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設各種讓學生動手參與的情境,讓學生的手、眼、腦、口、耳等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內化過程,使學生的心理活動處于主動、活躍的狀態(tài),這樣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動力。
1.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多種感官參與的情境
語文教材中有的內容富有故事性,有的頗具形象性,更有的蘊含著趣味性等,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內容創(chuàng)設讓學生的手、眼、腦、口、耳等多種感官參與的情境。例如,學習《詠柳》一詩時,我讓學生在反復吟詠古詩、理解大意的基礎上扮演詩人,演繹詩的意境,看誰領悟得深刻。這樣的設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注意力處于主動活躍狀態(tài),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古詩的意境中去,充當了詩人的角色,切身體驗到了詩意的味道。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單純地讓學生讀、記詩人寫詩的背景和理解詩意,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一般都以形象化、具體化的表象認識為主。因此,在教學中可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引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高度重視。例如,部編版第二冊語文園地五的“口語交際”訓練中安排了“打電話”這一主題內容,我教學時先讓學生回憶自己打電話的經歷,想想自己是怎樣打電話的。然后請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教材上李中與阿姨的對話,思考:插圖中的阿姨和李中是怎樣打電話的?接著讓學生和同桌合作,模擬打電話,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最后明確要求:打電話時,把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接電話時,能聽清楚主要內容。接打電話時,都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然后老師再請小組代表重新展示一次,學生打電話和接電話的方法就水到渠成。
3.適時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電子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生動地學習。例如,在《雷雨》這一課的教學中,當學生了解到雷雨的情景時,我演示配樂的CAΙ課件:雷雨前,沒有一絲風,悶熱,很靜;雷雨中,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樹、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雷雨后,經過大雨的沖刷,一切變得那么清新,那么美麗,那么富有生機的景象。這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內心的感受,使學生融入情景,紛紛發(fā)言,表達自己那時的真情實感。
三、關注學生的學情,科學進行課堂評價
結合學生的學情,教師科學、藝術地進行評價,既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又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內在潛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如在課堂學習中,對發(fā)言積極、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你真會動腦筋”“精彩極了”等表揚;對思維遲鈍、不愛發(fā)言的學生則可采用“不用怕,大聲些”“回答正確,掌聲鼓勵”等語句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若平時很少發(fā)言的學生突然舉手,他起來后由于緊張,什么都忘了,可以鼓勵他說:“你能主動回答問題很好,盡管這一次沒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庇秩?,做練習時,對解答正確、書寫工整規(guī)范的學生,可給予“你做得又對又好,是同學們的榜樣”等評語;對練習出錯的學生,則可以說:“再來一次,我相信你一定行!”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能根據學生不同的學情進行科學藝術的評價,學生就會覺得老師重視自己,自然而然會產生學習的動力,課堂教學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教無定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不能拘泥于某一種方法,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拓展。教師只有真正轉變觀念,真正領會課改的精神,真正地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才能不斷地探索出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使課改切實收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