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能慶
摘 要:文言文作為高中語文考試中的必考題型之一,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有著重要的教學地位和不可忽視的教學任務,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中語感、語法缺失等問題,讓文言文成為一大教學難題,亟待教師解決和突破。在新課改的推動下,相比起初中的文言文教學,高中文言文教學對于學生有著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學生充分學習和掌握,還要求學生對于文中傳達的優(yōu)秀精神優(yōu)良品質外化于行內(nèi)化于心,在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素質和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高中語文;重點字詞;文言文句型;文章思想
在現(xiàn)如今的學習生活中,學生缺乏文言文學習的語言環(huán)境,亦缺乏文言文對學生長期的熏陶,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更加依賴初中打下的基礎。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夯實學生文言文基礎,讓學生掌握、積累更多字詞的翻譯理解,牢記“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注重分析文言文句型,減少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理解障礙,引導學生進行文章分析,從而挖掘文章思想,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質。
一、講解重點字詞
字詞作為文言文學習的基礎和關鍵之一,教師對于這一部分的講解就非常必要。文言文教學中,有許多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的文言現(xiàn)象,對于學生而言,文言文的字詞理解是學生學習中需要翻過的一座大山,學生的基礎不牢,底子不穩(wěn),容易產(chǎn)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為難情緒、抵觸心理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疏通文言字詞,講解重點字詞能幫助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有一個更好地理解,讓學生對于文言現(xiàn)象有更好地記憶,也能培養(yǎng)學生文言學習的語感。
例如,在教授《蘇武傳》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重點字詞的梳理教學,歸納整理。這篇課文中存在許多的古今異義、名詞活用、通假字等,教師可以將每種文言現(xiàn)象都分開教授,讓學生有整體上的掌握。如,古今異義有“成就”、“丈人”、“實在”等等,教師分別展示古代用義和當今詞義,著重讓學生掌握古義,進行常見字詞的積累。在講授名詞活用時,則可以繼續(xù)細分出如意動用法、使動用法、名詞活用等文言現(xiàn)象,讓學生對照學習。教授通假字時,教師可以首先教授學生課文中,如“畔”、“旃”、“決”等通假字,讓學生梳理課文,再著重針對重點,如“亡”、“見”等較為常見常用的通假字,讓學生對重點有更清晰明確的掌握。
二、分析文言文句型
文言文教學中,各類句型是讀懂文言文,正確理解文言文的基礎。而在課文教學中,有大量特殊句式的文言現(xiàn)象,對于學生而言,對于重點句型的了解、掌握,是除文言字詞外又一座大山,是讓學生認為文言文閱讀難的關鍵之所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詳細講解重點句型,將重點句型進行歸納,讓學生對于句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進行舉一反三的訓練,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點句型,進行文言文的閱讀理解。
例如,在教授《赤壁賦》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明確特殊句式的概念和常見特殊句式及其常見判斷標準,進而引導學生一起分析文言文句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首先分出被動句、判斷句、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幾大文言文句型,在授課講解過程中,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對于句子意思進行分析理解。如“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句,是“于”表被動的被動句,結合上下文分析,可以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嗎?又如“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一句,這句應是疑問句,疑問句中代詞“何”提前,是賓語前置的判斷標志,這句話分析理解應該是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
三、挖掘文章思想
每一篇文言文中都暗含著作者感悟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高中課文所選的多數(shù)文言文,對于現(xiàn)如今依然有著值得借鑒、學習的地方,對學生思維的開拓發(fā)展,人格、品質的培養(yǎng)依然有著不小影響。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通過深度剖析挖掘,可以讓學生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對于文章整體有一個較好地把握,也可以讓學生學會分析文言文思想內(nèi)容的技巧。在長期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分析,讓學生在把握中心思想的基礎上,做到學以致用。
例如,在教授《勸學》這篇課文時,文章的中心思想句是“學不可以已”,這也是作者論述的中心論點。然而學生如果只了解到這個層面,容易淺嘗輒止,故而教師要挖掘文章思想,進行充分的深入探討?!秳駥W》不僅強調學習不可以停止,還強調“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學習需認真、長期持久。也還反復論證人的知識、才能、品德是通過學習和積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具備的觀點。這篇文章大量運用了比喻論證,每個論證都為中心思想、為中心思想的分論點服務,教師通過深挖掘中心思想,能讓學生更加明白、認同其中的道理。
總而言之,文言文教學在高中三年的語文教學中的安排,表明著它是一個需要教師耐心教導細心引導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學生長期積累不斷掌握的學習過程,無論如何對于文言文學習都不應該心急,想要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教師要夯實、打牢學生根基,不僅注重學生對于重點字詞、文言文句型的積累掌握,還要深挖課文思想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文言文,讀懂文言文,在學習中有“至千里”的能力,最終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和文言文答題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永龍.高中文言文詩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初探[J].文學教育(上),2016(06)
[2]胡衛(wèi)清.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