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容好
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中國人具有世界上強烈的家庭情結。家,是每個人愛的起點。家庭教育,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起點。我所在的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家庭狀況,卻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有的家長自顧享樂,推缷責任,認為教育是學校、老師單方面的事情;有的家長忙于工作,無心無力,放任孩子自我生長;有的家長不懂教育,方法簡單,僅以成績高低來衡量孩子的成長;有的家長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幾次教育沒看到效果,就干脆放棄;還有的家庭不睦,親人矛盾,父母離異,給孩子造成永久的心理陰影和心靈傷害……這些缺少家庭溫暖、心靈慰藉的孩子們,在內心深處,渴望得到關愛又不敢表達出這份渴望,他們或許是教室里最沉默的孩子,或許是課堂中最調皮的孩子。對于這些孩子來說,一間教室、一套課桌椅、一本教科書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需要的,是我們一線的老師,用愛呵護、用心澆灌,讓孩子感受到溫暖、感受到陽光,感受愛的滋潤。而愛,是這些蒙受心靈創(chuàng)傷的孩子們最好的療傷良藥。愛,也可以讓這些孩子重新煥發(fā)生機,蓬勃生長。小俊,就是在老師愛心澆灌下,成功轉化的一個案例。
一、多面了解——走進學生心靈的前提
1.通過老師了解。小俊是我新接手的初三的一名學生,我從他以前的班主任處了解到,他經(jīng)常上課發(fā)呆、作業(yè)不交、遲到曠課也是常有的事情。我還得知他家境貧寒、常常借錢不還。但語文王老師的一句話讓我至今也不能忘懷:“一個孩子回家面對家徒四壁,一個成年人都很難忍受,何況是一個孩子?”這些從老師們口中了解到的信息,為我后面的工作做好了鋪墊。
2.通過同學了解。學生呈現(xiàn)給老師的大多是他們的表象,而同學面前才往往呈現(xiàn)出自己的本象。于是,我總在有意無意間,向和他玩得好的同學打聽小俊的情況。從同學口中,我了解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小俊,了解到小俊在內心深處的童真、善良、以及對關愛的渴望,也了解到盡管貧苦,但他憑借自己的力量在生活著、堅持著、勤勞著。
3.利用家訪了解情況。家訪是了解孩子家庭生活、家庭教育的最好渠道。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小俊父母離異,各自去外地打工了。他先是和爺爺生活,幾年后爺爺就過世了,家里還有比他大幾歲的姐姐,姐姐高中畢業(yè)后也去外地打工,現(xiàn)在他一人生活。我心疼這個孩子,生活困難、缺乏溫暖、缺乏愛。
4.細心觀察學生的言行。第一天見到小俊,我就有意識地多看了他幾眼,當他發(fā)現(xiàn)我的眼神時,他表現(xiàn)出了閃躲、不好意思,他躲開了我的眼神,不敢和我進行交流。這一躲、這一閃,從中我看出小俊并不是一個桀驁不馴、頑劣不化的孩子。輪到他值日時,他一定是最認真的孩子,從不偷懶,踏實認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絲毫沒感到臟、累。我想,這孩子在家應該是經(jīng)常干活,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
二、建立信任——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
怎樣打開小俊自閉、冷漠的心靈呢?
1.多接觸,消除隔閡。不信任源自不了解,我要讓他信任我,就得主動和他多接觸。于是,我常主動去詢問他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剛開始他有所抵觸,閉口不應或簡單回答。我并不氣餒,跟他談話的內容盡量寬泛,有時以母親的角色關心他的生活,有時以朋友的身份詢問他的愛好,以此來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他的眼神不像以前那樣戒備、冷漠,聊天時話語多了些。
2.找突破,搭建自信。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無窮的潛力,我們需要細心觀察,找準突破口,給他搭建自信的平臺,這也是轉化后進生的關鍵一步。在轉化小俊的過程中,我抓住他吃苦耐勞這一點,讓他擔任勞動委員一職,在班級樹立他的威信。運動會時我會動員他參加,讓他有獲勝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3.多鼓勵,促進自信。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多會自信;在批評中成長的孩子,多會自卑。在教育小俊的過程中,只要他有一點進步,我都會或私下或在全班表揚他,從他的眼神中我多次看出這孩子對鼓勵的渴望,被表揚的喜悅。除此之外,在運動會中,我還鼓勵同學為他加油助威,為他送水,為他寫宣傳稿,讓他感受到同學的幫助,班級的溫暖。隨著數(shù)學成績的提高,我鼓勵他把其他學科也提上來,并聯(lián)系科任老師,多給他些鼓勵和幫助,一步一個臺階地往上追。
4.需冷靜,互相信任。后進生長期養(yǎng)成的壞習慣不是很容易就能轉變過來的,往往是三五天的熱度過后,就會舊病復發(fā)。這時候,老師應該冷靜下來,明白這在教育轉化過程中是正常現(xiàn)象,我們就不會心灰意冷,輕言放棄。有一次,小俊早讀課一直沒到,剛開始我以為他舊毛病又來了,直到第一節(jié)課上課,他才氣喘吁吁地跑來。他慌忙向我解釋說自行車壞了,看到他手足無措的樣子,我說了句“老師相信你”。就是這句話,他給我了一個燦爛的笑容,這個笑容我第一次從他的臉上看到,這個笑容比太陽還要耀眼,而這個笑容也使我讀出了一份感激、一份認可、一份信任。
三、用愛感化——呵護學生心靈的良藥
如果一個人長久得不到別人的愛,他就會冷漠自私甚或心生怨恨,對他人或社會產(chǎn)生報復心理,相反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或能得到別人愛的孩子,才會去愛他人,愛社會。
1.同學的愛。和同學和睦相處,能得到同學的關愛和幫助,將有助于身心的健康成長。針對小俊和同學交往不多的情況,我發(fā)動一位在班級頗有影響力的男生主動去接觸他、幫助他,并帶動其他的學生和他交朋友。放學后一起打球,在你爭我奪中架起感情的橋梁,在汗水飛揚中釋放內心的孤獨。
2.老師的愛。老師要愛學生,這是對從事教育者的基本要求??稍鯓尤?,怎樣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還需要我們深思。由于他缺乏自制力,父母給了錢他就隨意花,花完了就饑一頓,飽一頓。了解到這個情況,我就先幫他充好飯卡,如果發(fā)現(xiàn)他有不去飯?zhí)玫默F(xiàn)象,我總是先充錢讓他吃飯,然后再教育他如何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就這樣一直堅持到小俊畢業(yè)。同時,在我的介紹下,其他科任老師給予了小俊更多的關愛。
3.家庭的愛。孩子最渴望的是父母的愛、親人的愛。在這一年時間里,我經(jīng)常聯(lián)系他的父母,希望他們多關心孩子,并時常把小俊點滴進步匯報給他們,喚回他們對孩子的希望。在我的多次勸說下,他的父母對小俊的態(tài)度大有轉變,經(jīng)?;丶遗c孩子進行交流,家長會也都能來參加,看到小俊和他父親并排坐著、笑著、聊著,我從內心感到溫暖高興。
根據(jù)小俊的文化成績和美術愛好,我鼓勵小俊報美術特長生。中考結束,小俊撥通了我的電話:“老師,我是小俊,我終于考上了!真的謝謝您!沒有您,我恐怕……我會一輩子感謝您……”接下來是很長一段時間的沉默,電話這頭,我聽到的是小俊激動的哽咽聲。
“一輩子感謝您!”對于一位老師來說,沒有比這個更高的獎勵了。電話這頭的我久久不能平靜,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個陽光下向我奔來的孩子,他帶著最耀眼的笑容,陽光照在他的臉上溫暖而又幸福。我相信他會帶著這份愛、這份溫暖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