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格格
摘要:組織形式多樣的音樂教學活動,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要務,因為音樂具有緩解壓力、陶冶情操、放飛自我的作用,所以,只要遵循學生自然的成長規(guī)律,通過有效策略的實施,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相關內容的補充,讓學生切實感知到學習音樂的最大樂趣,那么他們就會擁有快樂成長的十足動力,主動朝著正確方向突破自我后,真正變成有理想、優(yōu)秀的人。初中音樂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的研究,必須引起音樂教師的高度重視,本文對此做出了簡要總結。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教學方法;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音樂是現(xiàn)代藝術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學策略實施的好,更利于初中生綜合素質及綜合能力的雙向發(fā)展。我們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多體驗的機會,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上多做努力,將來,就能培養(yǎng)出大批可塑之才,為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很大貢獻。但是,初中音樂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沒有解決,筆者特意針對它們進行了具體分析,然后總結了幾點行之有效的改進策略,旨在促進初中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協(xié)調發(fā)展,鑒賞水平的不斷提升。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音樂教師扮演“主導者”的角色,會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這樣或者那樣的練習任務,根本不考慮實際情況,做活動方案的優(yōu)化,整體節(jié)奏的控制。異常緊張的師生關系,導致教學質量越來越差,互動效果不盡人意,音樂教育無法展現(xiàn)出它的特有魅力,還極大的限制著大多數(shù)人個性化發(fā)展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筆者認為,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問題可以這樣總結:首先,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非常落后,他們對待學生不夠公平,有的時候樂于指導,有的時候盲目灌輸,就使學生素質提高難度變得越來越大,未來發(fā)展阻礙重重。其次,音樂教學一直拘泥于教材,未能引進一些趣味的元素和新穎的材料,來刺激學生的興奮點,豐富他們的內心情感,學生思考、探究問題中衍生了嚴重的抵觸情緒,又何談有效學習計劃的完成呢?再次,教師教學時缺乏熱情,學生音樂視野較狹窄,課堂也常出現(xiàn)“自導自演”的情況,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育人效果,專業(yè)指導失去了它本身的存在意義。最后,學生從未占據主體地位,他們寧愿把精力放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知識的研究上,也不想參加形式單一、毫無樂趣的音樂活動。甚至說,其他學科教師認為學生沒有必要學習音樂,所以,干脆霸占音樂課講解各類習題、閱讀寫作等,不在乎學生的真實想法,不關注音樂教育長遠規(guī)劃。
二、初中音樂教學方法與策略的研究
(一)營造好的課堂環(huán)境
環(huán)境因素對人產生的影響雖然不好確定,但也不可忽視。初中階段,學生們處于青春期,十分的叛逆,特別的驕傲。他們經常頭腦一熱作出決定,而不考慮后果究竟是什么。倘若教師沿用著灌輸指導辦法,讓學生在沉悶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沒有意義的東西,那勢必會打擊到他們對這門課程的熱愛程度,導致更多問題頻繁出現(xiàn),教學變得極其困難。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師可以營造和諧的、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可以給學生自主的、平等的探究機會,并選擇最合適的一種方式,豐富講課形式的同時優(yōu)化教學效果,使學生意識到當前時期付出諸多努力,未來,才有機會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明天。比如,教學《七子之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采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先對學生說:“《七子之歌》因情感真摯、樸素感人,在澳門回歸時期廣泛傳唱于華夏大地,引起了祖國同胞的強烈反響。另外,《七子之歌》還被看作澳門回歸的“主題曲”,旋律比較平穩(wěn),猶如一個人失去母親后最真誠的傾訴?!币贿呏笇б贿吳楦谢樱ぐl(fā)了學生學習這首歌曲的濃厚興趣。接下來,我深情演唱了《七子之歌》,而后發(fā)問:(1)你能感知到歌曲的情緒變化嗎?(2)你掌握了幾種呼吸技巧?(3)你可以為它編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嗎?…音樂無國界,音樂教學樂趣無窮,憑借自己的努力增強了學生的角色意識,這樣一來,他們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就很別具一格,走出了思維困境,走向了新的成功。最后,教師還應該做一些總結,播放其他的愛國歌曲,在欣賞中拉近距離,讓學生產生合唱的深刻認識,并在后續(xù)合唱活動的參與中表現(xiàn)的更加積極。
(二)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
教師不能做課堂的掌控者,應該做學生的引導者,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端正教學目標以后,教師可把學生帶到專業(yè)道路上,給他們欣賞美、享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機會,課堂活動傾向于游戲、歌曲接龍等,減輕學生心理上的負擔,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求。具體實踐過程中,只要遵循著初中生自然的成長規(guī)律,想方設法增強教學的娛樂性、趣味性、多樣性特征,那么,讓學生真正愛上音樂,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就更令人期待了。比如,講授《夜曲》一節(jié)的知識點時,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介紹“魚咬尾”這一創(chuàng)作技巧,讓學生帶著感情演唱歌曲;再根據旋律的變化,走入音樂意境中,去體會自創(chuàng)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真正快樂。情境中做游戲,通過節(jié)奏接龍、旋律接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生興趣,將最重要的旋律指出來?;蛘叻纸M討論,給學生預留下充足時間,共同研究:(1)歌曲《夜曲》的上下兩行旋律是什么關系?(2)如何指揮4/4、5/4拍子?(3)《夜曲》的主題體現(xiàn)在哪里?(4)哪些途徑能讓我們吸收到更多的藝術精華?總之,教學的形式越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越高漲,他們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一切教學計劃的實施就全是值得的。
(三)足夠重視審美教育
任何一部音樂作品都有它的靈魂,也可以說,音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初中音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滲透審美教育內容,讓藝術更有價值。比如,教學《搖籃曲》一課時,不妨鼓勵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角色表演,引導他們用“輕、暗、柔”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再如,教學《渴望春天》一課時,將“春”設為主題,建議學生分三個階段感受音樂情緒及風格。第一階段——尋找春天,通過互聯(lián)網搜集有關春的資料,簡單說一說春的特色,春的元素,其他描寫春天的歌曲等等;第二階段——發(fā)現(xiàn)春天,一邊觀看視頻一邊熟悉歌曲,讓情感不斷升華,對春產生一種熱愛之情;第三階段——感悟春天,明確本作品充滿天真和童趣,能夠看出作曲家堅定的意志,學習那種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潛移默化中提升著學生的審美品位,課堂因此煥發(fā)活力,音樂教育即將取得更為突出的成就。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把更多時間放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上,教學策略的研究上。唯有把握正確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的未來開拓出更多可能,將音樂的藝術魅力真正展現(xiàn)出來。學生愛上音樂,審美水平提升,將來,一定會成為高素質、全能型的棟梁之才,主動參與到和諧社會的建設活動中去。
參考文獻:
[1]張慶龍.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有效策略的實施[J].學子:理論版,2018(20):79-80.
[2]張志.如何提高初中音樂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新課程(下),2017(08):119-120.
[3]郎文靜.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學研究,2017(1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