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卉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難點部分。就實際教學情況來看,班級中學生對于古詩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存在非常大的差異,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甚至失去了對該部分知識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嚴重影響該學科的教學效果。通過在古詩文教學時,運用情景教學法,有助于改善該學科的教學效果,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本文在此對具體的運用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情景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9-0142-01
在開展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時,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欣賞能力。同時,通過合理運用該教學方法,有助于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一方面,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可以為學生生動的呈現(xiàn)古詩的內容,促使學生可以從其中獲得更加真實的學習與生活感受,進而起到豐富其情感的效果,促使學生審美等多方面的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古詩文的情境,能夠促使學生加深對現(xiàn)實生活各種情況的認識,進而提升其學習古詩文的質量。
1.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對于古詩而言,大都具有形象美特征。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根據(jù)古詩的語言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鮮明的形象意境,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古詩的主旨,進而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幫助學生展開對古詩文內容的想象與聯(lián)想,促使學生可以在充分感受古詩美的同時,接受古詩教育。對于教師而言,要想達到這一教學目的,需要充分了解古詩的內容,才能更加準確的把握教學的關鍵點,進而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古詩《詠柳》時,可以發(fā)現(xiàn)詩人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對該詩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采用從整體到部分的表達手法,巧妙的描述了春天柳樹所具有的特征,充分展現(xiàn)了在二月時分,柳樹所呈現(xiàn)出的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也展現(xiàn)了詩人對二月時分柳樹景色的喜歡與贊美。其中,從詩句“二月春風似剪刀”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柳樹的動態(tài)美,給讀者帶來了非常多的有關美的啟示,在學習與生活中都要充分關注美的事物,要有一顆美的心靈。
通過對古詩內容的探究和分析之后,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出更多相關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加深對美的認識,更好的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
2.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把握古詩意境明確教學目標
意境主要體現(xiàn)在古詩的情感和外界的景物相結合的方面,要想體現(xiàn)古詩的意境,需要運用巧妙的詞句充分展現(xiàn)出來。在閱讀古詩時,教師可以利用其中的詞句,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主動的進行聯(lián)想,并充分感受古詩的外在內涵。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教師需要充分把握古詩的意境,并借助語言對其進行描述,以此創(chuàng)設出相關的情境,進而對學生的學習氛圍進行熏陶。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早發(fā)白帝城》時,可以發(fā)現(xiàn)詩人在進行該詩的創(chuàng)作時,運用了非常多的生動的詞語,構建了充滿深化色彩藝術的情境,雖然看起來好像是在寫景,但是實際上是在進行抒情。該詩的情感基調相對來說比較輕松愉悅,充分表達了詩人在被特赦之后,無比歡快的心情,在閱讀時基調非常歡快。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夠抓住該核心部分,將其作為教學的重點加以拓展,會引導學生很快融入詩中所表達的意境之中,同時與詩人的情感實現(xiàn)相融,進而感受該詩所描述的主題,加深學生對該詩的理解與認識。
通過挖掘詩中所包含的創(chuàng)設情境的點,教師可以更好的把握教學的關鍵所在,創(chuàng)設出更能反映古詩內容與吸引學生學習的情境,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實現(xiàn)情境再現(xiàn)
在開展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時,閱讀是其中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古詩閱讀而言,其中包含精度和表演以及美讀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古詩教學時,要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更好的融入教學情景之中,進而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古詩素養(yǎng),以此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提升與教學質量的改善。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題西林壁》一詩時,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該詩之前,可以將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講述給學生聽,也就是詩人蘇軾從黃州被貶之后,到汝州擔任團練副使,途中經(jīng)過九江,游覽了廬山,看到了其中的美景,引發(fā)了其創(chuàng)作興致,因此寫下了該詩。然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提問,詩人為什么要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并請同學們一起先后運用齊讀和精讀以及唱誦與表演等多種方法,對該詩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該詩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做一些閱讀提示,引發(fā)學生進入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進而感受詩人的情感,更好的學習其中的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對于教師而言,要掌握介入的時機,更好的引領學生融入詩的意境之中,進而改善該學科的教學質量。
在從事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時,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法,有助于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幫助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意識。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古詩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古詩的意境,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古詩內容,最終取得預期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程莉.“古”文意蘊“詩”中情境—小學語文古詩閱讀教學的分析[J].好家長,2018(92):150
[2]葉秋彤.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以江雪.的教學設計為例[J].新課程(上),2018(08):141
[3]李文瑜.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啟用情境教學的實踐探尋[J].新課程(中),2017(07):137
[4]徐衛(wèi)兵.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情感讀本,2015(32):70
[5]陳雪梅.探究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古詩情境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