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英
摘 要:為了有效提升閱讀這一語文教學過程中重點內(nèi)容的教學質(zhì)量,教師可以嘗試從轉(zhuǎn)變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采取對話教學的方法是比較有效的。在參與對話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其閱讀的積極性會不斷提升。對話教學包括師生間對話、學生間對話以及學生與文本間對話三種基本形式。本文結(jié)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際以及基本的對話形式,對具體教學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對話;教學策略;效果提升
【中圖分類號】G 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087-01
師生對話是閱讀對話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促進閱讀教學質(zhì)量提升的關鍵。在師生對話的雙向反饋交流中,教師對于學生的了解和學生對于教師的了解程度都會加深。在對話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讓其根據(jù)具體的文本內(nèi)容,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情況進行作答。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而加強學生與文本間的對話也是深化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認識的關鍵。在不同形式的對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具體的閱讀文章內(nèi)容來設計相對應的教學方法。
1.設置由易到難的問題,讓對話教學更靈性
作為閱讀對話教學的重要形式,不論是在師生對話過程中,還是在生生對話過程中,都需要相對應的問題引導。在師生對話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及本篇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留給學生相對應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作答,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思路理解文章。而在生生對話過程中,結(jié)合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很難抓住文本重點的情況,教師可以留給他們具體的問題,讓學生以對話的形式進行交流與討論。因此,在設置相應的問題時,教師要注意采取由易到難的原則,以簡單問題作為導入,讓學生產(chǎn)生較強的閱讀興趣,然后過渡到較難問題的思考中。
例如在教學《社戲》這篇課文時,為了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同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留給學生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的問題“課文中提到了哪些風景美?提到了哪些人性美?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這三個問題屬于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關系,需要學生先對閱讀文本內(nèi)容進行分析,然后結(jié)合整篇課文以及作者的經(jīng)歷進行思考,進一步體會作者對于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2.留給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對話教學更靈性
在師生對話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同時忽視了問題本身的難度,在自己提問完之后,立即由學生來進行回答,這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同時由于教師提問與學生作答之間時間緊張,學生也容易出現(xiàn)因為緊張而導致回答不夠全面的情況,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學習信心降低。因此,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留給他們充足的思考時間,在具體的對話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根據(jù)閱讀文本提出問題,然后留給學生三到五分鐘的時間進行思考,梳理自己的語言,然后再由學生進行實際的作答。
例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時,由于學生對科學小品文的閱讀量不多,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疏理不清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寫作結(jié)構(gòu),以及閱讀興趣低下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的形式,啟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圍繞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可以留給學生類似于“課文中主要介紹了哪幾種物候現(xiàn)象,物候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等問題,這些問題都與課文內(nèi)容有直接聯(lián)系,同時也貫穿于整篇課文。學生需要在閱讀整篇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梳理與作答,教師則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避免學生由于時間緊張而出現(xiàn)閱讀不充分的情況。
3.增強與文本間的對話,讓對話教學更靈性
學生的閱讀主要是圍繞具體的文本內(nèi)容完成,部分初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低與其閱讀興趣低下有關。初中學生接觸的閱讀文本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征,既有散文、說明文,也有故事情節(jié)比較豐富的小說。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增進學生與具體文本之間的對話,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此來避免學生因為閱讀興趣低下而產(chǎn)生理解不全面的問題。教師可以先講解給學生文本閱讀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把閱讀文本當成一個老友,將閱讀的過程當作自己與作者對話的過程。具體的文本是作者進行情感表達與抒發(fā)的途徑,在增進自身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和作者抒發(fā)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最后一次講演》這篇課文時,為了增進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對文章中所抒發(fā)的情感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增進自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這篇文章是聞一多先生在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深惡痛覺地批判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倒行逆施的行徑。由于學生沒有經(jīng)歷過當時的具體歷史,很難產(chǎn)生共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閱讀的過程作為自己與聞一多先生對話的過程。結(jié)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從聞一多先生的角度來看待具體的事件。
4.結(jié)語
總之,在師生對話與生生對話的設計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問題的設置是由易到難,從而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逐步對文本本身產(chǎn)生準確的認識。在具體的課堂上,教師也不能因為過于追求課堂教學進度而忽視學生思考的重要性,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可以緩解其緊張的情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文本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內(nèi)容,對于文本本身的學習與掌握情況是衡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標準,增進學生與文本間對話的過程顯得格外重要。
參考文獻
[1]譚坤瑞.初中語文課堂閱讀對話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7(16):81-81.
[2]葉香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指導“對話過程”的有效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