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摘 要:在國內各行業(yè)領域都注重能力發(fā)展的現(xiàn)今時期,面向于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心理教育屬于幼兒教育教育中的主要項目,該教育項目能夠對幼兒志向、情感、素質的形成和提升都會起到無可替代的現(xiàn)實作用。那么在本文中就基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對幼兒園開展心理教育的具體策略做出分析,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問題;路徑
【中圖分類號】G 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031-01
幼兒教師可對幼兒學習、生活以及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起到引導作用,而處于幼兒園時期的幼兒都不具備明顯的心理定力和發(fā)展目標。所以幼兒教師就應當加大對其實行心理教育的重視程度。作為幼兒成長的啟蒙者和能力發(fā)展的引導者,幼兒教師還需要在教育部門提倡新課改的現(xiàn)今時期,也適當提高心理教育標準,并在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來為幼兒實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結合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實行相應的教育方法。
1.在平時引導中促進消極心理矯正
在國內有句名言:“打鐵還須自身硬”進一步健全幼兒心理教育機制,加大對幼兒管理和教育的注重力度,強化幼兒教師本身的職能作用,是提升現(xiàn)代幼兒心理教育效果和能力的根本前提。同理,如果教師想給學生建造一個花園,就應當體現(xiàn)出高度的培育花園的能力。國內幼兒教教方面的單位或管理人員就應當加大對幼兒教師實行理論培訓的重視程度,并在具體培訓中,請專業(yè)資深人士為幼兒教師實行幼兒心理教育方面理論的講解。并且對幼兒教教過程所運用的素材做出進一步更新和完善。不僅如此,還應以規(guī)律的時間安排幼兒教師參與高等院校的相關培訓活動,強化幼兒的專業(yè)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幼兒教師還應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職能作用。處于學齡前階段的幼兒都具有高度的模仿力,幼兒教師的言談舉止都是幼兒欲積極模仿的榜樣。所以幼兒教師就需要在平時工作中,加大對言傳身教教育的重視程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教育幼兒。例如,如果幼兒教師注意到幼兒出現(xiàn)撒謊的言行,就不能在第一時間給予硬性說教,而是應當以適當時間借助一些現(xiàn)實案例或故事的講解來對幼兒實行教導,促進幼兒對所講案例和故事有充分的了解,并感知本身的不正確言行。幼兒教師還可基于其高度模仿力的條件,引導其對不正確的言行進行轉變。如此科學的方式相對于純粹的說教方式更具引導意義,更有利于對幼兒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矯正,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為幼兒的良好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2.在教育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為幼兒實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對言行和心理上有偏激狀態(tài)的幼兒實行教育,還需要對處于健康成長狀態(tài)的幼兒實行教育。因為正確的心理教育是幼兒建立正確的人生三觀、合理確立發(fā)展路線的基本條件,這就需要幼師為幼兒實行科學的教育,使幼兒都能夠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幼兒未來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而在具體教育工作中,如果僅僅是為幼兒講解相關知識,就不能很好的切合幼兒心理發(fā)展的需求,如果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來為幼兒實行潛移默化的滲透式教育,更有利于幼兒持續(xù)良好的發(fā)展。借助對現(xiàn)實情境的融入,能夠促進幼兒心理的良好發(fā)展。那么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教師就需要借助對游戲活動或故事情境的引入,來引導幼兒參與到具體活動中,并進行角色式表演。在具體表演活動中,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形象,使故事情境有所再現(xiàn),以此促進幼兒對所扮演人物的心理世界有更充分的了解,也對故事的涵義有更深化的領悟,為幼兒心理的持續(xù)良好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3.通過趣味性教學推進幼兒園心理健康
教育幼兒的思維方式和與成人不同,因此不應當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而應當用兒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設計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戲活動是幼兒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將心理健康教學融入到游戲中,幼兒不僅能夠在游戲中獲得歡樂,也能夠在游戲中獲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謂一舉兩得。通過游戲活動提升兒童心理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游戲策劃時注重游戲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設計游戲時必須考慮到幼兒的興趣所在,只有幼兒對游戲活動有足夠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活動。其次,在游戲活動中融入語言教學應當將游戲內容與幼兒的世界緊密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進行《四個好朋友》的故事教學時,讓幼兒分別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雞、小黃狗、小花貓,分別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禮貌用語,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確則游戲出局,剩下的幼兒繼續(xù)游戲。幼兒們在游戲中進行禮貌用語交流,不僅具有趣味性而且現(xiàn)實教育意義較強。通過游戲與故事的有機結合,不僅借鑒了游戲的趣味性,還通過故事對語言的鍛煉,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語言交流、溝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進了幼兒之間的溝通教育,對一些思想比較自閉的幼兒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4.結語
綜上所述,為切實強化幼兒心理教育實效,進一步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保證幼兒具備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就需要幼兒教師在為幼兒實行教育的過程中,采取童趣化的教育模式,逐步提高本身的專業(yè)能力和職能作用,以高度的愛心、熱心和恒心來感化幼兒,以陽光向上的狀態(tài)促進幼兒形成陽光的心態(tài)。不僅如此,教師還必須要以客觀的態(tài)度來看待幼兒所表現(xiàn)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并盡快對其實行教導,以此為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余,李雪平.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獻研究綜述[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7(12):102-108
[2]韓梅.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華章,2012(36):286
[3]朱淑媛.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讀寫算(教研版),2012(1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