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紅艷
摘 ?要: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閱讀理解、語言表達和思維發(fā)展以及文化感受四個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重點從這四個方向來進行發(fā)展。為了能夠保證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吸收效率,并且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yǎng)出良好的語文素質,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來作為輔助,本文將據(jù)此展開討論。
關鍵詞: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技巧
引言:
語文核心素養(yǎng)需要教師在配合教學目標與指南的前提下展開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各有作用,首先,語言表達能力是基礎,然后在基礎之上衍生出閱讀理解能力、思維發(fā)展能力以及文化感受能力三個內容,過程中需要不斷夯實語言建構和運用的課程內容,以培養(yǎng)出學生良好的預感,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學生具備良好的傾聽習慣,并且運用有效的表達、閱讀與寫作技巧來做好生活中對于語言的靈活運用。
一、內涵特征
(一)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僅能夠為語文學科的學習建立基礎,也能夠幫助其他學科提升核心素養(yǎng)與能力,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起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首先,閱讀理解力的提升包含感知、理解、鑒賞等活動內容,在過程中需要積極調動學生對于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動機、情感、個性還有意志等方面的因素[1]。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與辨識能力進行自我提升,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加快自身對于文字的認讀速度和能力。然后學會針對關鍵詞句、文章結構以及表現(xiàn)形式等內容進行理解分析,還可以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進行一些鑒賞和品評,在提升閱讀量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學欣賞水平。最后,針對閱讀材料的思想內容與表現(xiàn)形式方面進行評價和實踐應用,從而綜合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2]。
(二)語言表達
語言表達能力水平的高低能夠直觀地體現(xiàn)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語言表達能力主要包含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個方面內容。其中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比較注重的是根據(jù)具體語境和任務要求來與人進行口語交流和情感溝通,表述過程中需要保證音準、達意以及情感的合理表達。書面表達則是需要學生能夠按照交流需要,運用語言組織能力和言語活動經驗來規(guī)范準確地表達出符合特定語言環(huán)境的具體內容,書面表達所涉及的知識面與情感態(tài)度范圍較廣泛,也是考試過程中需要重點考察的關鍵部分。
(三)思維發(fā)展
語文學科針對思維發(fā)展力方面的內容需要運用多項活動來進行培養(yǎng),例如閱讀、表達、交流等活動的參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鍛煉出語文思維,并且多角度運用想象與聯(lián)想等方法,也能夠針對客觀事物形成良好的初步感知。借助語文的力量針對客觀事物實現(xiàn)基本的感知以及針對語言與文學形象做到良好判斷,同時還能夠運用概括、比較等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
(四)文化感受
語文課程當中涵蓋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史當中相當多的內容,其也是對于文化傳承來說十分重要的一個傳播途徑與載體[3]。在授課過程中應當運用豐富的文學形象與多樣的語言文字來進行探討傳統(tǒng)思想文化,并且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世界與充實人格。此外,語文課程自身也能夠發(fā)揮出獨有的審美教育效果,幫助學生領略到傳統(tǒng)文化的美感。從而不斷培養(yǎng)其良好的審美情趣。
二、培養(yǎng)技巧
(一)教學目標
從教學目標的設立來看,不僅僅要緊跟語文教學大綱的整體趨勢,從小的方面考慮也是應當確保每一堂課都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新知,不論是在問題解決、方法學習還是思想內容方面都可以進行延伸。那么在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切勿貪多求全,而是要將重點聚焦到如何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層面之上,從而幫助學生在該方面實現(xiàn)持續(xù)的發(fā)展與提升[4]。
(二)教學內容
語文與其他學科最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不同的文本之間也會千變萬化,具有各自的風格與特點。為了能夠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水平,就需要對不同類型的文章展開針對性教學。首先,應當從文體類型上來進行分類,目前教學大綱里所提到需要學習的文體類型主要有敘事性作品、詩歌、說明性文章以及非連續(xù)性文本等內容,這些不同文體的文章都具備著自身的特點,其在教學過程當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也各有不同,所以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需要教師具備基本的文體意識。其次,應當針對教學功能來確定教學內容,大部分的文本按照教學功能基本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也就是定篇、例文、樣本、用件這四個部分,教師需要據(jù)此展開教學內容與策略的制定。
(三)教學形態(tài)
為了能夠使得語文課堂的教學形態(tài)更加豐富多彩,就需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進行課堂活動的展開。首先,對于文學經典的賞析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文化感受力,過程中為了實現(xiàn)語言積累,也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對文章材料進行適當?shù)谋痴b。其次,需要專門針對語文知識學習來進行閱讀指導,在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的培養(yǎng)閱讀習慣。然后,像是讀寫結合的課堂內容則可以幫助學生良好提升習作水平,從模仿到領悟再到應用,在教學內容中重點加入文本寫作特點的學習,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讀寫結合。最后,為了能夠鍛煉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則應當從能夠引發(fā)話題討論的專題研討課入手,運用豐富的信息資訊與閱讀面來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認知角度,在思考和判斷過程中,通過自身對于課堂內容消化來實現(xiàn)思維方式的轉化。
三、結束語
學生對于文本方面的審美、應用以及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有效的積累,所以在中小學語文課堂當中,針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用性思維以及分析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都需要進行考察研究。使得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語文的價值,并且形成閱讀積累的習慣,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語言建構思維,拓寬自身知識面。
參考文獻
[1] ?李作芳.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14:60-61.
[2] ?杜淑儀.淺談“悅納”教育下的初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6:78-79+96.
[3] ?傅登順.核心素養(yǎng)關照下小學語文教學新思路[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08:47-50.
[4] ?林崢,張妍,劉惠,蘇敬.“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高考語文考生水平評價中的表現(xiàn)[J].考試研究,2016,0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