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
摘 要:閱讀憑借其對主體思維視野的開闊、情感感知敏銳度的促進、對現(xiàn)代信息化社會對人所提出的處理大量信息與面對大量信息而堅守初心能力的高度要求的契合等,而成為自小學階段便需緊抓的教育項目。而依據(jù)閱讀和語文的緊密聯(lián)系性而亦成為語文學科教育的重點。在此閱讀必要性理論根基之下,除卻對所閱書籍難度、種類等的選擇,對于不同種類書籍的不同閱讀方法的指導作為理想的閱讀效果能否達成的核心標尺而成為話題探究的重點之一。本文便就此話題在小學階段的落實做出分列:依據(jù)書籍種類和特點鎖定閱讀方法、制定閱讀目標;閱讀方法的基本模式建構此兩大方面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不同書籍 不同閱讀方法
閱讀本身便為一種以視野和思維開拓為目的、加強主體包括自然、社會、生命、世界在內(nèi)的綜合性認知的活動,閱讀內(nèi)容與文本體裁皆不應被設限。但對應的,對于不同種類書籍的閱讀亦應依據(jù)其特點匹配不同的閱讀方式,以使主體能夠最大限度地深入文本。而在根據(jù)不同書籍制定的不同閱讀方式的具體實施模式話題上,我們則可以以具有普遍通用性的背景文體了解、閱讀方法掌握、深思方法建議此三環(huán)為綱,結合文本具體內(nèi)容進行應用。但在此之前,教師應先依據(jù)書籍種類和特點鎖定閱讀方法,并制定閱讀目標,以此指導之后的具體模式運用及學生閱讀。
一.依據(jù)書籍種類和特點鎖定閱讀方法,制定閱讀目標
不同書籍由于其內(nèi)容屬性、文學體裁和文章體裁等的各維度種類與特點的不同而具有不同閱讀方法的需求。在對整本書的閱讀方法指導中,依據(jù)此對整體閱讀方法進行鎖定,則是有效指導的第一步。而后便應是對閱讀目標的制定,以為之后的具體閱讀方法指導與學生的閱讀思考奠定基礎與提供方向。
例如:《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是一部以推理為關鍵詞的偵探小說集,因此,對其閱讀的方法亦應是推理法,抓住細節(jié)線索進行分析等。再例如:《三毛流浪記》是一步以三毛的人物遭遇代表舊上海窮苦兒童命運的連環(huán)漫畫作品,輔佐以簡單的文字介紹,因此對其的合理閱讀應把握?。河行蛴^察圖畫、圖文結合、圍繞四素的方法此三大方法要點;對應的閱讀目標則應遵循:了解文體特點,明確文本背景——運用閱讀方法——理解、感受主題的邏輯,規(guī)定為:感受漫畫簡單而夸張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深入閱讀文本的興趣;運用上述三大方法進行漫畫閱讀;感受三毛堅強、善良等的優(yōu)秀品質和時代特點。此目標作為之后針對此特定文本的具體閱讀方法基本模式運用的導向而存在??傊?,此項工作是老師以閱讀方法的指導為目的的導讀環(huán)節(jié)所應預先制定好的總指南方案。
二.閱讀方法的基本模式建構
1.背景文體了解——閱讀基礎奠定
在上述閱讀方法與閱讀目標的定位之后,便是據(jù)此對學生特定讀本的閱讀展開切實方法指導的環(huán)節(jié)。方法指導的第一步則是在閱讀基礎維度上的對文本創(chuàng)作背景及文本呈現(xiàn)形式,也即文體的了解。學生對此步驟的掌握與對其答案的檢索將促其得出一個良好的文本基本情況認知,從而能夠以一定的內(nèi)容印象基調去進行閱讀、以一定的適應文體特征的方法進行高效閱讀,并長此以往而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準備習慣。
例如:在《三毛流浪記》一書的閱讀之前,我先帶領同學們共同通過教室互聯(lián)網(wǎng)對此書籍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了資料查閱:本書作者張樂平的早年生活異常艱苦,為養(yǎng)活自己,他小小年紀便歷遍各種工作,同時飽受欺壓。1946年,作者在上海弄堂口發(fā)現(xiàn)兩個流浪兒童慘被凍死,再也無法忍受內(nèi)心的悲憤,便創(chuàng)造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兒童漫畫形象——三毛。如此,同學們對于此書籍的閱讀則有了一個思考起源點,知道其源自哪里,又指向何處,并能夠通過此養(yǎng)成讀書前查閱文本背景的習慣,以利于之后關于整本書的自主閱讀。在此之后,我則又利用了《孤苦伶仃》這一小組故事,通過對其中每一幅圖的內(nèi)容與繪畫筆法的觀察,引導同學們感受了漫畫簡單而夸張的特點。如其采用簡筆畫法只畫出事物輪廓,卻形情兼?zhèn)?,又如組內(nèi)的第四幅圖,三毛抱著一個狗寶寶,傷心地哭起來,眼淚大而夸張地表現(xiàn)三毛的傷心,同時讓同學們初步自主感知與提煉漫畫類作品的諸如有序觀察圖畫等的閱讀方法,為之后對閱讀具體方法的指導奠定基礎。
2.閱讀方法掌握——有效閱讀保障
在基本的文本背景了解與文體特征清晰之后,便應是依據(jù)問題特征進行具體閱讀方法指導的環(huán)節(jié)。閱讀方法是在文本的經(jīng)典價值具備之后能否將此價值營養(yǎng)滲入進學生成長過程的關鍵,即是達成學生有效閱讀的保障。同時,學生對此閱讀方法的掌握亦是其自主獨立完成相對應閱讀任務、提升其自主閱讀能力的前提。
例如:在《三毛流浪記》一書的閱讀過程中,在前述的文本背景和文體了解之后,我則展開了對其具體閱讀方法的指導,并還以漫畫第一組《孤苦伶仃》為例。如:我先介紹了“四素”的概念,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而后讓同學們按此去對此組內(nèi)的每一幅畫進行解析。如:第一幅畫:在一片草場上,三毛正在注視著羊媽媽舔舐羊寶寶的畫面,表情難過;第二幅圖:在一塊家禽飼養(yǎng)圈地上,三毛正在注釋著雞媽媽喂食雞寶寶的情形,傷心難過等。在此之后,我則讓同學們按照每橫排從左到右的順序和此漫畫解讀方式對下面四幅圖進行自主解讀。而后,我則再引導同學們?nèi)⑦@幾幅圖的相似點提取出來,即:看到小動物都有媽媽,有媽媽的關愛和保護,三毛傷心難過。但在此,同學們并不明白三毛看到此類情形傷心難過的真正緣由,因為此類動物生活在一般情況下很難被人所注意,更勿論使人對其產(chǎn)生某種感情。在此,我則讓同學們?nèi)ラ喿x本組漫畫的文字標題——孤苦伶仃,以明白三毛傷心哭泣是因為這類情形加劇了自己在無父無母、無家可歸而到處流浪的悲慘境遇下的孤獨感。在此針對第一組漫畫的閱讀方法指導范例之后,我則和同學們共同總結出連環(huán)漫畫閱讀的總方法:按照每橫排從左至右的閱讀順序,按照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在做什么的解析方式進行圖畫解讀,而后以圖文結合的方法,結合文字對漫畫意義進行整體感知和確認。同學們對此的掌握將大大幫助其提升對此文本及其他漫畫類文本的閱讀準確性、速度和效果,同時在其能夠看懂漫畫的前提下亦更能激發(fā)其對漫畫類作品的閱讀興趣。
3.深思方法建議——深入閱讀促進
在通過文本內(nèi)容的閱讀方法指導而使學生能夠初步具備進入文本以自主閱讀的能力之后,以提升其深入的理解、分析能力為基點,教師還應加附“深思方法建議”此一要點,以使學生逐步形成“邊讀邊思”、“學思結合”的能力,從而使書籍閱讀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例如:在《中華成語故事》一書的閱讀方法指導中,繼文體背景的介紹、具體閱讀方法結合諸如《負荊請罪》、《精衛(wèi)填?!返木唧w案例的指引與總結之后,在深思維度,我則建議同學們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意愿自由自主地提出疑惑問題,如可以提出“精衛(wèi)真的可以用樹枝和石塊把大海填平嗎”、“人死后真的可以化為一只鳥嗎”等問題。據(jù)此,同學們則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查詢,從而了解到這背后“神話”概念的作用,即:“表現(xiàn)對超能力的崇拜、斗爭及對理想追求及文化現(xiàn)象的理解和想象”之“理想”和“想象”此關鍵詞的含義。除此之外,我還建議其可以將成語故事所反映的主題道理與現(xiàn)實事件相結合,得出一定的生活啟迪。如由精衛(wèi)填海所反映的“按照既定的目標堅毅不拔地奮斗到底”道理思考延伸出為自己的理想實現(xiàn)進行堅持不懈的學習和努力。同學們對此“深思”建議的掌握,將促其在掌握不同書籍應有的不同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從而提升閱讀效果。
總之,對學生整本書閱讀方法指導工作的目標在于幫助其掌握針對特定書籍的閱讀要領,以使其有目的、有方向、有條理地進行范例之外的閱讀與在此本書之外的同類型書籍的閱讀,即其著眼于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而契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并大大促進了學生閱讀的可持續(xù)性。
參考文獻:
【1】毛英穎. 蔣軍晶“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
【2】陶麗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小學生閱讀[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262.
【3】王東艷.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技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126-127.
基金項目:
本文為省級一般課題《小學中高年段名著導讀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XJK014CZXX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