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道升
摘 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高中生物教學應注意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F行高中生物教材中,每節(jié)都以“問題探討”專欄開始?!皢栴}探討”由“圖片+文字情境+討論題”組成。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涉及面廣。探討中的問題,有的來自生活;有的來自科學實驗;有的來自科學史;有的來自最新生物科技等。學生通過圖文“問題探討”的學習,不僅能夠加強了解生物知識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還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比較能力和表達能力,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在組織“問題探討”專欄教學時,我是根據討論題的難易、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展開的,對導入新課,驅動學生主動學習有一定的作用。下面就談談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高中生物 ?問題探討 ?課堂教學
一、直接討論,導入新課。
如果“問題探討”中的討論題較容易,學生已有一定的認知基礎,我就直接組織學生討論。例如:《細胞膜—系統的邊界》中光鏡下未染色的動物細胞圖,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象,并回顧初中學過的知識,讓他們分組進行討論:“科學家用電鏡清晰地觀察到細胞膜之前,已經能夠確定細胞膜的存在了,請你推測,科學家是怎樣確定細胞膜的存在的?”我還提出了其它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圍繞所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學生的心思集中到課堂上來,教學也就比較順利地進行了下去。又如:《細胞增殖》象與鼠的個體相差十分懸殊。討論:(1)請推測象與鼠相應器官和組織的細胞大小懸殊如何?(2)生物體的長大,是靠細胞數量的增多還是靠細胞體積的增大?
這些討論題較簡單,學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并且在教材第一段也有相應的說明。因此就讓學生直接討論,我適時提問“為什么象與鼠相應器官和組織的細胞大小無明顯差異?” 導入“細胞不能無限長大”這一知識的學習。再如:必修3第二章第一節(jié)《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jié)》中的問題探討:足球比賽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隊員之間的配合,配合要靠信息的傳遞。討論:(1)隊員之間是如何傳遞信息的? (2)隊員通過眼、耳獲得信息后,自身是如何處理信息、并迅速作出反應的? (3)隊員要有良好的表現,身體的各個器官同樣需要協調配合,這又是如何實現的?
二、直接破“題”,引入新課。
如果“問題探討”中的討論題較難或者談論內容與教學目的關系不是非常密切的,我只引導學生閱讀并進行思維熱身,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集中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維吸引到課堂環(huán)節(jié)上來,使他們能在較好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然后我直接講述具體的答案,就不再展開討論了,避免學生討論不了,又浪費了時間。
例如: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1章第1節(jié)的“問題探討”中討論:根據你掌握的資料,說說SARS病毒侵害了人體的哪些細胞,是如何危及人的生命?盡管直接給答案,但我當時再三強調“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并導入新課。
又如:“第2章第3節(ji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一節(jié)關于DNA鑒定技術的“問題探討”,涉及高新科技問題,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再如:“第4章第1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一節(jié)的“問題探討”:在一個長頸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層玻璃紙,……。討論:
(1)漏斗管內的液面為什么會升高?
(2)如果用一層紗布代替玻璃紙,漏斗管內的液面還會升高嗎?
(3)如果燒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樣濃度的蔗糖溶液,結果會是怎樣?
這些問題屬于滲透作用原理的探究,我直接講解,然后轉入“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內容的學習。否則,這節(jié)課就只有在“問題探討”上兜圈子了。
三、講授新課,展開討論。
“問題探討”中一些討論題,學生須在學習新課中利用所學的知識才能解答,這樣我就要求學生帶著這一問題學習,講到該內容時,再將涉及到“問題探討”中的討論題提出來討論。學校高一生物每周兩課時(本學期三課時),本身就時間緊,任務重。問題討論會占用大量時間,這樣就可避免在開始講、在新課中又講的重復,從而節(jié)省時間。
例如:《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中,當學生對糖類與脂質的內容有一定的認識之后,我再來引導學生分析“平常膳食的幾種主要食物”,設計提出一些問題:(1)圖中哪些是屬于糖類?哪些是脂質?(2)同質量的這些食物含有的熱量一樣多嗎?(3)在參加激烈運動大量消耗體力時,你認為哪種物質能盡快補充能量?等等。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并提出營養(yǎng)平衡,合理膳食等。又如:《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中,當我上過“四種色素對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別呢?”這部分內容后,學生知道了不同色素吸收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光質對光合作用的效果不同的時候,我就自然地結合生產實踐內容,讓學生來討論:“問題探討”:有些蔬菜大棚用紅色或藍色的塑料薄膜代替普通塑料薄膜,有的溫室內懸掛發(fā)紅色或藍色光的燈管?!阿庞眠@種方法有什么好處?不同顏色的光照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有影響嗎?⑵為什么不用發(fā)綠光的燈管作為補充光源?”我引而不發(fā),學生很快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時他們在答問時精力集中,聽課效果就比較理想。再如: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第3章第2節(ji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一節(jié)的“問題探討”:生長素濃度與所起作用的關系。我從討論1“對于不同的器官來說,生長素促進生長的最適宜濃度相同嗎?”展開“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分析教材第P52頁練習二拓展題1“根向地生長,莖背地生長的原理分析”。從討論2“對于同一器官來說,生長素的作用與濃度有什么關系?”展開“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的兩重性”和“嘗試應用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教學。
四、混合形式,展開討論。
如果“問題探討”中的討論題,既有容易的,又有一定難度的,學生對一些討論題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對另一些討論題又沒有基礎,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就采用該形式展開教學。如“第2章第2節(ji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一節(jié)的“問題探討”:當你購買某些食品時,包裝上常附有食品成分說明。你會發(fā)現蛋白質是許多食品的重要成分,有時你還會看到添加某些氨基酸的食品。討論:
(1)你能夠說出多少種富含蛋白質的食品?
(2)你知道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
對于問題(1),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可直接參與討論;當學習到“氨基酸與生活的聯系”和“蛋白質的功能”時,我將問題(2)和(3)提出,讓學生進行討論。因此,我在組織學生討論完問題(1),就轉入了新課的教學。
五、“問題探討”,自然過渡。
教材中的一些“問題探討”,可以幫助學生從一個知識點遷移到另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加強各知識點的聯系,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向廣度發(fā)展,師生就以此作為過渡性的語言。例如: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5節(jié)細胞中的無機物”一節(jié)的“問題探討”:運動員飲料中的化學成分。討論:表中的哪些成分屬于無機鹽?為什么要在運動員的飲料中添加無機鹽?無機鹽在細胞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該討論題在知識點的過渡中起了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避免了思維脫節(jié)。又如:《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分析細胞內各種細胞器作用及分工合作時,利用“問題探討”提供的資料:“忙碌的車間”,比喻為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分工合作,既形象貼切,又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六、“問題探討”,復習鞏固。
如果“問題探討”中一些討論題,學生須在學習新課后利用所學的知識才能解答,我就將“問題探討”中的討論題作為課堂小結,鞏固討論。這樣就可避免在開始講、在中途講、到后來又講的重復,從而節(jié)省了時間。我覺得這樣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又有助于學生掌握新知識,減少遺忘。
例如,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第2章第3節(jié)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的關系”一節(jié)中的“問題探討”:過山車向下俯沖。討論:(1)既然知道過山車是安全的,為什么心跳還加速?(2)在這個例子中,人的哪些反應與神經調節(jié)有關?哪些與激素調節(jié)有關?你能說出兩者間的關系嗎?
以上只是本人比較淺顯的想法和做法,關于“問題探討”的教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還得和我的同仁們及時地溝通和交流,多多借鑒他們的優(yōu)秀方案,多向他們取經;當然,自身還得多方面、多渠道地不斷充電,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以利以后更好的從事專業(yè)教學。文章中的一些細節(jié)尚需推敲!
參考文獻:
[1]繆吉.談問題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1):7-8
[2]薛統樂.走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問題設計中的誤區(qū)[J].當代教研論叢,2018(12):73-74
[3]高詠.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