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鋼
巴拿馬這個國家,對于大多數(shù)國人來說,“雖未曾親至,但并不感陌生”,最為熟悉的應該就是在教科書中介紹的著名的巴拿馬運河了。19世紀50年代,首批華人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幫助巴拿馬修鐵路、挖運河,許多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那些參與運河修建、擴建和管理的華人,被當?shù)厝擞H切地稱為“運河華人”。
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年12月2日對該國的訪問,巴拿馬再次進入廣大民眾視野,中巴關系也翻開嶄新的一頁。
巴拿馬概況
巴拿馬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Panama;西班牙語:La República de Panamá),簡稱巴拿馬,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國家,國土總面積為75517平方公里,人口407萬(2017年),首都是巴拿馬城。全國共分九個省和五個特區(qū),省以下劃為縣。巴拿馬人口結(jié)構(gòu)十分多樣化,印歐混血種人占75%,印第安人占12.6%,黑人占9.2%,另有少量白人和亞洲人。居民中93%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
巴拿馬運河“連接南北美,溝通兩大洋”,有“世界橋梁”之美譽,擁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鑒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巴拿馬經(jīng)濟的重點是服務業(yè),以金融、貿(mào)易和旅游業(yè)為主。由于巴拿馬的建立和貿(mào)易都和美國有重要關系,巴拿馬從1907年開始使用美元作為流通貨幣,本國貨幣為巴波亞,與美元等值并同時在境內(nèi)使用,是世界上第一個除美國以外使用美元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
1501年,巴拿馬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903年11月3日,成立巴拿馬共和國。同年,美國取得修建和經(jīng)營運河的永久壟斷權和運河區(qū)的永久使用、占領和控制權,并在巴拿馬中部的蜂腰地區(qū)開鑿一條運河,運河區(qū)在巴拿馬地區(qū)成為“國中之國”。
1999年12月31日,美國將巴拿馬運河所有土地、建筑、基礎設施和所有的管理權都交還給巴拿馬。
2015年10月28日,巴拿馬獲選為第70屆聯(lián)合國大會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2018年10月,巴拿馬入選2019年十大最佳旅行國家榜單,排名第四位。
巴拿馬的治安
近年來,巴拿馬政局穩(wěn)定,社會治安尚可。社會犯罪以搶劫、販毒占多數(shù),綁架等惡性違法案件有上升趨向。
資料顯示,據(jù)巴拿馬官方統(tǒng)計,截至2018年10月底,巴拿馬抓獲罪犯人數(shù)約為2.4萬。
據(jù)悉,現(xiàn)任巴拿馬政府在其執(zhí)政期間,逮捕了超過8.6萬名罪犯,收繳超過7000件武器,2018年收繳的武器數(shù)量約為900件。
自總統(tǒng)巴雷拉上任至今,安全部門共搗毀暴力犯罪團伙88個,移交司法機關的犯罪團伙成員人數(shù)超過2000名,并搗毀人口販運網(wǎng)絡22個。
此外,2018年巴拿馬安全部門還在緝毒方面創(chuàng)下了新紀錄,繳獲的毒品總重約為60噸。從2014年至今,巴拿馬共緝獲毒品約300噸。
根據(jù)當?shù)鼐降膱蟾?,巴拿馬城周圍的高犯罪率地區(qū)是圣米格里托、里約阿巴珠、埃爾佐利奴、安康、托庫門、佩德雷加爾、卡蘭度、巴拿馬別霍等地。現(xiàn)在的周末,在城市之間的道路上,警察檢查站已經(jīng)司空見慣。然而,大多數(shù)只是簡單的駕照和車牌檢查。
巴拿馬當局對18歲以下的青年采取宵禁政策。上夜校的學生必須攜帶由學?;蚬俜秸J證人員提供的許可證或身份證。未滿18歲的青少年在沒有攜帶證件的情況下被抓獲,將被拘留在派出所,直到他們的法定監(jiān)護人領回。如青少年是首次被捕,法定監(jiān)護人會被罰款約50美元。
宵禁由巴拿馬主要街道周圍的特殊檢查點組成。車輛內(nèi)的每一個人必須攜帶身份證或由其法定監(jiān)護人陪同。當局已經(jīng)號令警方逐漸減少無人看管的年輕人在街上游蕩的數(shù)量。大多數(shù)盜竊和綁架是由未成年人實施的。
兇殺
有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巴拿馬的兇殺率為每10萬人17.2人,同年巴拿馬總共發(fā)生了654起兇殺案。
綁架
巴拿馬當局一項研究表明,由于竊賊對受害者及其親屬施加的威脅,幾乎90%的快速綁架沒有被報告。這種綁架程序包括綁架被害人,并奪取手機、手表、信用卡、現(xiàn)金、珠寶等貴重物品。除了拿走受害人所有的貴重物品外,綁架者還讓受害者在不同的自動取款機上取款。
一旦綁架者得到滿足,通常就會釋放被綁架者。在其他情況下,綁架者可以要求贖金,以換取受害人的釋放。這一漫長的綁架過程正在慢慢減少,因為大多數(shù)綁架者希望迅速得到報酬,而不需要與受害人親屬進行復雜的談判。
販毒
在最近的幾十年里,上世紀80年代成為巴拿馬向美國和其他國家輸送毒品的一個重要階段?!秶H麻醉品管制戰(zhàn)略》報告說,販毒者通過該國失控的運輸系統(tǒng),例如機場、海岸線、集裝箱海港和公路等,走私麻醉品。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也對此“作出了貢獻”。
許多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尋求庇護的士兵和哥倫比亞武裝部隊的逃亡士兵越過達連灣和哥倫比亞之間的邊界。自從FARC抵達巴拿馬,毒品走私顯著增加。
巴拿馬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參與毒品販運,當時鴉片從亞洲通過巴拿馬運河被販運到歐洲。在20世紀60年代,巴拿馬參與販運的毒品是大麻,但到80年代,由于與哥倫比亞接壤,巴拿馬成為從南美洲向美國販運可卡因的過境點之一。
搶劫
在巴拿馬普遍存在的搶劫包括武裝搶劫和暴力搶劫。
家庭暴力
巴拿馬的家庭暴力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報道。家庭暴力,包括配偶強奸,心理、身體和經(jīng)濟虐待,都是犯罪行為。巴拿馬2001年頒布了反對家庭暴力的第38號法令。2013年,該國頒布了第82號法案,全面禁止對婦女實施暴力行為。
幫派犯罪
第一批巴拿馬犯罪團伙出現(xiàn)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1990年由于美國入侵而解散巴拿馬軍隊時人數(shù)有所增加。2009年巴拿馬的人口普查報告顯示,當時大約有108個街頭幫派。超過1600名年齡在13~15歲之間的年輕人加入了青年幫派。大多數(shù)的青年犯罪團伙都是靠毒品為生的。
國家警察
簡史
1903年,巴拿馬與哥倫比亞分離,成為一個獨立主權的共和制國家。其首任總統(tǒng)曼努埃爾 ·阿馬多爾·格雷羅在美國和商業(yè)資產(chǎn)階級的逼迫下,解散國家軍隊并向美國交出軍權,僅剩少數(shù)軍官仍在服役。此后,他組建了一支軍事警察隊伍,但其職能非常有限,威懾力很弱。
1929年的世界經(jīng)濟危機在巴拿馬引發(fā)了公共社會和國民生活的動亂,甚至將其警力減少到只有200名。結(jié)果造成他們的軍營被搶劫,文件也被銷毀。
1935年,曼努埃爾 ·皮諾上校為徹底重建國家警察局以及國家秩序提供了堅實而穩(wěn)定的基礎,甚至達成了實現(xiàn)國家警察的預算。
1947年,何塞 ·安東尼奧 ·雷蒙 ·坎特拉上校擔任國家警察的首領,建立起高效的國家秩序。隨后,他被選為共和國總統(tǒng),根據(jù)44號法律文件,任期至1953年12月28日。他改革了國家警察隊伍,著手建設一支現(xiàn)代化和專業(yè)化武裝即國民警衛(wèi)隊,包括派遣眾多軍官到國外學習更專業(yè)的知識。
1955年1月2日,雷蒙被政治陰謀者暗殺,玻利瓦爾將軍被任命為國民警衛(wèi)隊指揮官。
1968年10月11日,國民警衛(wèi)隊發(fā)動政變,國民警衛(wèi)隊司令奧馬爾 ·托里霍斯 ·埃雷拉將軍擔任國家元首,但卻在1981年7月31日的一次飛機失事中喪生。
1983年9月29日,通過第20號法律,建立了巴拿馬共和國國民警衛(wèi)隊組織和運作的機構(gòu)。
1989年12月20日,美國入侵巴拿馬,新政府組建巴拿馬國家安全部隊,擔負在外國以及在其本國領土保護國民生命、榮譽和財產(chǎn)的使命。
1990年2月10日,巴拿馬政府頒布了第38號行政法令,為新的警察機構(gòu)提供法律依據(jù)。通過該法令,政府建立了公共安全部隊,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就是國家警察,開始任命埃雷拉 ·哈桑上校為其長官,但其因一次陰謀指控而被解職;費爾南多 ·克薩達中校接替其位置,不過,在同年10月也因故被解任,由阿斯巴特替代。
1991年4月9日,貢薩洛 ·梅南德斯 ·佛朗哥被任命為警察機構(gòu)負責人,執(zhí)掌大權直到1991年11月8日,奧斯瓦爾多 ·費爾南德斯于1991年11月13日將其取代,直到1995年12月19日結(jié)束他國家警察局長的任期。
1995年12月,共和國總統(tǒng)任命何塞 ·路易斯 ·索薩為國家警察首腦,執(zhí)行局長權力。1999年8月31日,他的職權被卡洛斯巴瑞維登替代,直到2004年8月31日。
1997年6月3日通過的第18號法律成為國家警察在上世紀90年代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確立了該機構(gòu)的基礎,在民主國家面對其職責的制定,明確將其置于合法組成的公共權力的一部分。
根據(jù)2000年8月24日第161號法令,巴拿馬政府將每年的4月14日定為“警察日”,希望尊重從事警察工作的人們。
2004年9月1日,總統(tǒng)馬丁 ·托里霍斯任命佩雷斯 ·古斯塔沃擔任警察局長,直到2005年9月5日,由羅蘭多 ·米羅斯接替其職務,負責執(zhí)行安全部門制定的綜合安全計劃。
直到米羅斯的工作完成,執(zhí)行委員會于2008年5月任命副局長杰米 ·魯伊斯 ·捷斯擔任臨時局長。2008年11月,托里霍斯總統(tǒng)任命委員弗朗西斯科 ·特瓦亞 ·阿吉雷擔任該機構(gòu)的總負責人,開始實施一系列旨在促進公共安全的政策。
2009年7月2日,里卡多 ·馬蒂內(nèi)利 ·貝羅卡爾當選總統(tǒng),立即著手制定有效的公民安全計劃,提出“安全街道”的口號,并為國家利益開始實施有效的管理機制。
2012年3月16日,胡利奧 ·阿曼多 ·莫爾托 ·阿蘭擔任國家警察局局長,致力于打擊犯罪,繼續(xù)為該國所有公民和居民提供安全保障,并開始實施“警察朋友”計劃和社區(qū)警察治安的有效方法,將警察、社區(qū)整合為一個團體,繼續(xù)實施已經(jīng)開展的計劃。
現(xiàn)任總統(tǒng)胡安 ·卡洛斯 ·巴雷拉于2014年5月4日贏得大選后,于2014年7月2日任命奧馬爾 ·阿里爾 ·平松 ·馬林(Omar Ariel Pinzón Marín)為國家警察局局長; 2018年6月1日副局長阿隆索 ·維加 ·皮諾(Alonso Vega Pino)接替馬林就任國家警察總局局長。
概況
1989年,美國先對巴拿馬施以經(jīng)濟制裁,再派出五萬多軍隊入侵巴拿馬,解散了巴拿馬的國防軍。巴拿馬在1990年廢除了軍隊。1994年10月4日,巴議會通過憲法修改草案確認了這一點。
沒有軍隊,警察當然必不可少。現(xiàn)在,巴拿馬保留著1.1萬人的警察、邊防等武裝力量。很多時候,巴拿馬警察不僅承擔維持公共秩序的任務,甚至還身兼部分軍人的使命。
巴拿馬國家警察與國家航空局(SENAN)、國家邊境局、機構(gòu)保護局(SPI)和國家移民局共同組成了巴拿馬安全部隊。國家警察是一個平民性質(zhì)的武裝機構(gòu),是按軍銜編制的準軍事組織,銜級與美國警察的警銜相似。
自2010年以來,巴拿馬國家警察通過公共安全部長直接隸屬于總統(tǒng)領導,座右銘為“建立透明和誠實的文化,根除腐敗”。巴拿馬國家警察在每個地區(qū)都設有派出所,熱線電話是104,全國免費。
組織結(jié)構(gòu)
巴拿馬國家警察在全國設14個警區(qū),分別是第1警區(qū)——博卡斯德爾托羅、第2警區(qū)——科克萊、第3警區(qū)——科隆、第4警區(qū)——奇里基、第5警區(qū)——東巴拿馬(埃斯特)、第6警區(qū)—埃雷拉、第7警區(qū)——洛斯桑托斯、第8警區(qū)——大都市(含埃斯特、諾特、歐斯特)、第9警區(qū)——貝拉瓜斯、第10警區(qū)——西巴拿馬(含歐斯特)、第11警區(qū)——沙梅、第12警區(qū)——德爾運河、第13警區(qū)——圣米格利托、第14警區(qū)——阿賴漢。
總局機關由總局長領導,在一名副局長、秘書長和監(jiān)察長的協(xié)助下開展工作??偩窒略O司令部(含總局長辦公室、法律顧問處、公共關系處、監(jiān)察長辦公室、高級紀律委員會、審計辦公室、禮儀辦公室、總局設施安全及消防局、法律顧問處);人力資源部(含人力資源局、人事管理局、評估和分析局、招聘和選拔局、審計局);家庭福利部(含醫(yī)療服務局、性別和機會公平局、社會工作局、心理學辦公室、文體活動辦公室、反家暴辦公室);警察教育局(含高等警察學院、賈斯托 ·阿羅塞梅納警察學院、何塞 ·多明戈 ·埃斯皮納爾警察能力培訓專業(yè)化中心);行動局(含計劃和行動局、公共安全局、基督教警察局、服務支援小組、機動警察局、移動支援小組、快速行動小組、旅游警察、兒童和青少年處、監(jiān)獄安全處、社區(qū)犯罪預防處、地鐵警察、公眾防控處、國家設施和駐外使領館安全處);交通運輸局(含交通運輸處、交通意外調(diào)查處);特別警察局(含特種反恐部隊、警察行動小組、特種警察行動小組、城市干預戰(zhàn)術小組、機動干預大隊、禁毒行動戰(zhàn)術組、特別行動小組、河流和沿海維護運營小組、爆炸物技術組、警犬大隊);情報局(含機場安全部、分析部門、運營部門、情報部門、反間諜部);司法調(diào)查局(含行動部門、刑事調(diào)查部門、服務保障部、資源部、國際刑警組織、軍備局、禁毒局、生態(tài)警察局)。其他部門還有項目管理局、行政和財政局、工程和基礎設施局、運輸和維護局、遠程信息局,以及警察職業(yè)責任理事會等多個單位和部門。
裝備
巴拿馬警察有多種車輛可供使用,最耀眼的當屬新一代警車——白色車身的蘭博基尼Gallardo配上警車專用拉花,以及閃爍的警燈。警察主要裝備是38毫米口徑特種S&W M-10-2左輪手槍以及警棍。
防暴警察部隊的武器是M16A1自動步槍、38毫米口徑催淚瓦斯槍和515型Triple Chaser牌催淚瓦斯手雷、防爆偵測器和防爆犬,也裝備有霰彈槍。此外,他們還裝備防彈衣和夜視儀。
近年,警察制服從白色和藍邊變成了海軍藍/白色,在黑暗中看起來像是黑白相間的。
情報局
國家警察情報局(DNIP)管理巴拿馬國家警察情報工作,提供戰(zhàn)略和業(yè)務情報,了解威脅、挑戰(zhàn)、憂慮、犯罪行為和社會需求,以便在公共秩序、安全和防衛(wèi)受到部分管制和政府干擾時作出決定。這個局獨立于司法調(diào)查局而存在。
在創(chuàng)立之初,DNIP與警察信息管理局(DIP)的工作方向相同。DNIP下設機場安全處、緝毒處、旅行者安全處、情報分析處、行動處、情報處、反情報處。
運河區(qū)警察
運河區(qū)警察是一支駐巴拿馬的美國海外警察部隊,由400多名警察組成,負責運河區(qū)財產(chǎn)的安全以及一般的警務任務,使用各種交通工具,包括船只、馬匹、摩托車和巡邏車。這支部隊分為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個支隊,并設有大約25個派出所。這樣一來,運河區(qū)就安全多了。1982年3月31日,根據(jù)1977年《托里霍斯-卡特條約》的規(guī)定,原巴拿馬運河區(qū)的執(zhí)法責任移交給巴拿馬共和國,該警察部隊即告解散。
最初的運河區(qū)警察制服是帶有運動帽的軍隊制服。后來的制服與美國州警察的制服很接近,帽子有八角形尖頂帽和斯泰森騎兵帽。
(責任編輯:馮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