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徽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成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傳統(tǒng)單一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能與現代化教育教學相適應,教學方法因此也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多元化教學指的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需求等要素,將多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法針對性、靈活性地運用到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教學模式,符合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趨勢,也能夠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促進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基于此,我從有效問題驅動、多媒體直觀展示、組建學習小組和緊密聯系生活四方面出發(fā),分析與探究高中數學多元化教學的具體方法與有效策略。
一、有效問題驅動,激活學生數學思維
問題中通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思想方法,問題的巧妙設置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有效推動教學進程的開展。因此,高中數學教師便可以充分運用問題驅動法開展開數學教學。
首先,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教學基本內容、學生思維特點、知識接受程度等因素進行數學問題的巧妙設置,使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其次,數學教師需要在恰當的時機向學生進行提問,以確保問題作用的有效發(fā)揮,充分引發(fā)和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學生在問題的有效驅動下主動地進入到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證與探究過程之中,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推動教學進程的順利開展。例如,在上《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這節(jié)課時,為了激活學生們的數學思維,我用問題作為驅動力,為學生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問題如下:如果將一支筆放置到紙板內,筆與紙板只有一個公共點,可以嗎?筆與紙板至少需要幾個公共點?提出問題后,學生們立即展開思考,經過分析,學生們得出結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通過有效問題驅動調動了學生們的思考動機,激活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多媒體直觀展示,加深學生知識理解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尤其是幾何相關的知識內容,高中生很難僅憑教師的語言講解、教材課本的文字描述與二維圖片展示對這部分數學知識產生直觀的理解與深刻的認知。而多媒體教學設備具有一定的即時性、直觀性等優(yōu)勢,能夠有效加深、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數學知識以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形式直觀呈現和展示給學生。實現抽象語言向直觀形象的有效轉變,豐富學生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感官體驗,幫助學生構建起對數學知識具體形象的認知,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和原理。例如,在上《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這節(jié)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們的知識理解,使學生明白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的,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了直觀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演示了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使學生直觀認識到了復雜幾何體在空間中的形狀。
三、組建學習小組,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小組合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能夠改變學生之間原本的個體競爭關系,有效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互動、交流與合作,活躍整個課堂教學的氛圍。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首先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全班的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并進行合理的分工,確保每個小組內部有4~6名成員,且每個學生能夠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其次,數學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問題,以激發(fā)和調動每個學生參與小組合作的熱情與欲望,使學生主動地進入到小組的合作、溝通、互動、討論與探究過程之中,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促進與共同進步,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上《平行線的判定及其性質》這節(jié)課時,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們的邏輯推理素養(yǎng),在準備階段,我將學生們進行了分組,讓學生們以6人小組的形式討論任務,待小組成員安排好后,我下發(fā)探究任務,任務如下:如圖1所示,在長方體ABCD-A'B'C'D'中,線段A'B所在的直線與長方體ABCD-A'B'C'D'的側面C'D'DC所在平面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 任務下發(fā)后,小組內各成員開始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們積極進行推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通過組建學習小組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yǎng),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
四、緊密聯系生活,強化學生應用能力
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只有強化生活與數學教學的聯系,才能夠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應用。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一些生活元素、生活問題呈現給學生們,以此還原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場景,拉近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引導學生的知識思維向應用思維的轉化,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明白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理解、掌握與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例如,在上《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這節(jié)課時,為了強化學生們的應用能力,我緊密聯系生活,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告訴學生們,然后讓學生們通過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如,生活中,我們偶爾移動洗衣機、冰箱等的位置,在不確定空間是否能夠放得下這些物體時,我們會先將這些物體進行測量,然后對比空間大小,而這便與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有關。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通過緊密聯系生活有效強化了學生們的應用能力。
總而言之,實現高中數學教學的多元化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現代化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與觀念,順應課程改革的趨勢,從數學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學情出發(f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將有效問題驅動、多媒體直觀展示、組建學習小組和緊密聯系生活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策略針對性、靈活性地運用到數學教學過程之中,從而實現高中數學教學的多元化,滿足學生個性、多樣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數學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