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軍
從古至今,家園共育在合作中促進,在促進中共同推動教育的發(fā)展。古語有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是最早的私塾家園共育教育模式。不斷改革現(xiàn)代教育體制以后,家庭教育已經(jīng)被列為學前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制度和內(nèi)容,并且漸漸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認可。孩子將直接受到家長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必須重視起來。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配合。學校要主動同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為補充、形成合力?!?也就是說,學校應主動把家長納入學校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致力于落實家園共育的和諧局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一、農(nóng)村家園共育現(xiàn)狀
(一)農(nóng)村家長的教育觀念制約了家園共育的發(fā)展
在絕大多數(shù)家庭教育中,分數(shù)代表一切,主要是因為農(nóng)村家長家庭教育觀念不正確,分數(shù)是很多家庭教育的主要衡量標準,忽視了幼兒的其他素養(yǎng)。大多數(shù)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夠意識到不能讓孩子跟他們一樣,所以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提供各種條件,讓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在他們的眼中,只要孩子學習好即可,其他的德育或是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在成績面前都可以忽略。還有一部分農(nóng)村家長忙于生計,他們只要確保孩子衣食不缺即可,在他們的思想意識里不會和孩子主動交流學習以外的事,“我每天辛辛苦苦掙錢養(yǎng)家供你上學,你就得好好學習,不能再想學習以外的事”是很多父母的心聲,時間長了,就會有養(yǎng)而不教的問題。在很多家長看來,學校是教育幼兒的主要場所,教育的責任在教師、學校,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
對孩子精神的關心,很多家長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特別是無法和孩子進行有效、積極的交流,更別提與學校主動聯(lián)系進行教育。殊不知,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成長也離不開父母及時有效的疏導,所以,家園共育只成了一種形式和上級教育部門高喊的口號。
(二)農(nóng)村家長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技巧
在農(nóng)村,多數(shù)家長思想水平、綜合素質(zhì)較低,不能很好地履行教育子女的責任,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希望孩子好,卻沒有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或者不知如何教育、引導孩子。若孩子聽話,則家和萬事興,若被教師請來處理孩子的問題,則非打即罵?,F(xiàn)實中存在一部分打罵孩子的家長,孩子如果在教師或者同伴面前受到傷害,他們的信心就會被傷害,影響了孩子的發(fā)展。孩子自小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要么性格孤僻,膽小柔弱;要么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就是父母眼中的“沒用的人”。在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他們普遍用物質(zhì)刺激的方式激勵孩子。因此,提高家長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成為亟須解決的社會問題。
二、應對策略
針對如上提出的這些制約家園共育的因素,在我園領導的帶領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由學校主導,聯(lián)合家長,通過家?;訉崿F(xiàn)家園共育,改變我園教學質(zhì)量連年下滑的局面,努力提高我園教學水平。
(一)疏通源頭,引進活水
信息互通:家長和教師全方位地了解和獲得幼兒在園和在家的信息,陳述者要毫無保留地提供對方想要了解的任何信息;師長互訪:通過教師上門家訪或家長主動到學校咨詢以及借助電話、口信、聊天軟件等方式進行交流溝通;家?;ブ簩W校通過給家長提供家庭教育主題培訓的方式給予幫助,家長內(nèi)部則請優(yōu)秀家長現(xiàn)身說法,言傳身教,相互影響,共同促進,以鞏固學校教育成效,減輕學校教育工作的負擔。
(二)養(yǎng)魚重在養(yǎng)水,養(yǎng)樹重在養(yǎng)根
農(nóng)村幼兒的分布特點是量大、面廣、點散,要求教師尋求“經(jīng)濟、高效”的師長互訪途徑。通過分析、比較、研究師長互訪的途徑及其適用性發(fā)現(xiàn),家長會、個別聯(lián)系、家長到校咨詢以及家校聯(lián)系卡、口信、集體書面信函、電子信息平臺等是各校常用的互訪途徑。但針對我園的這一情況,從實際出發(fā),主要采取以下共育措施,并進行了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的改良。
家長會是每個學校常用的家?;拥耐緩剑鸭议L集合在學校,一起見證孩子階段性的進步和成績,分析原因,研討對幼兒的教育情況。這對傳遞全局性的信息、解決家長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大范圍地糾正家長錯誤的教育方法等很有實效。但歷來的結(jié)果卻是越來越收效甚微,家長會成了形式,家長來學校走過場、簽名、聽“經(jīng)”,待任務完成后便可走人。同時,農(nóng)村幼兒的分布特點以及一家多子女的這一情況影響著這類家長會的到會率。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園創(chuàng)造性地試驗了分級家長會和分類家長會。
1.分級家長會。
由學校領導主持,逐級召開家長會。班主任通過各種途徑通知家長到會學習,聽取孩子的階段性表現(xiàn)及今后一段時間需要注意和配合學校的工作。較之以前的家長會,缺少了校領導的參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家長對家長會的重視。由校長對于各年級的幼兒情況進行具體匯報,分析當前面對的各種形勢,旨在提醒各位家長應以身作則,充分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簽署由家長委員會起草的保證書,對于未做出行動的家長,則由校領導出面,落實保證書中的責任。至于未能到會的家長,也有相應的措施。由校領導、班主任以及其他科任教師組成家訪團,讓這些幼兒的家訪成為常態(tài)化,直到其家長有所作為。在全校師生的齊心協(xié)力下,我園的家園共育出現(xiàn)了新的生機。
2.分類家長會。
在分級家長會的基礎上,根據(jù)幼兒的表現(xiàn)和有相同或相似的家庭環(huán)境特征的家長,將他們歸成一個小組,召開家長會,比如學困生家長會、留守兒童家長會、單親家庭家長會等。這類家長會也是我園經(jīng)常舉辦的重要的家長會形式,因為這些幼兒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或困難,急需得到教師或社會的幫助。這類家長會的出發(fā)點并不是直擊問題本身,而是從幼兒和家長的情感出發(fā),獲得了較滿意的效果。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會,我園會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邀請心理教師開展一些講座或?qū)€別心理有障礙的幼兒進行一對一的幫助;或讓部分幼兒與教師結(jié)成對子,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可以求助結(jié)對教師,這樣的輔導非常有針對性,效果顯而易見;或者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愛心捐助活動,進行愛的教育。心意雖小,或許根本微不足道,但意在燃起那些孩子心中的希望和對生活的熱情,不要因為家庭的變故而自暴自棄,隨之沉淪。許多家長也在教師的努力下愿意積極配合教師,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把愛大聲說出來,讓孩子感受到?;饬思彝?nèi)部矛盾,一系列的問題也就會在教師的感化下迎刃而解。通過學校多方的努力,這類幼兒引起的問題呈下降趨勢,在學習上也更主動了,過去的“問題幼兒”都成了教師的得力助手,并在學校的好人好事榜上屢見他們的身影。
3.多元化培訓。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氣質(zhì)和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父母也需要成長,只有親子雙方共同努力、學習,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因此,根據(jù)需要幫助的對象情況,我園靈活機動地采用主題講座結(jié)合個別交流指導等方式對家長進行幫助和培訓,以喚醒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改進家長的教育方法,從而改善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我園領導自從聽了教育專家劉藝洲的教育專題后又對我園所有教師進行了二次培訓,教師們都在自己的工作中運用了適當機會對需要幫助的家長進行說教和培訓,真可謂教育無處不在。
分擔學校教育任務,不但可以求助于教師或者拜訪專業(yè)人士,還可以通過講座的方式培訓家長,對此,我園將“優(yōu)秀的家長”評選出來,在實際活動中幫助家長們不斷成長,經(jīng)過不斷的教育和幫助,從而將科學的育子方法傳遞給家長,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發(fā)揮基礎性作用,在客觀方面減輕學校教育的負擔,從而為教育工作搭建起良好的校外基地。
總之,對于家長來說,成長是認識孩子成長的特點,家長要懂得愛育的真諦,掌握正確的溝通方法,將自己的處世經(jīng)驗以及人生感悟展示給孩子。對于孩子來說,成長就是學會為人處世,掌握成才的各項技能,獲得健康的心理、心態(tài)。而學校要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成才的各項技能,并主動把家長納入學校教育工作中,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責任編輯 周子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