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蘭
摘 要: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需要有效的心理引導。當前教育界通過實踐證實了課堂上心理輔導活動對學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質(zhì)的重要性,并將心理輔導活動廣泛應用于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中。
關鍵詞:心理輔導、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應用
小學的心理輔導活動課是根據(jù)教學需要來設置有實際心理教育意義的心理活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內(nèi)容的課程。
一、研究的意義
思想品德課是引導學生明事理,辨是非的課程,但當前收效甚微。當前課堂教育仍以知識灌輸和說教為主,缺乏教育科學性,導致教學成效低,所以教育對課堂上有效應用心理輔導活動的方法進行研究是必要的。
二、實踐操作的策略
(一)引進心理輔導活動課模式,為思品課教學服務
思品課上教師往往會花費大量時間來舉例子以論證觀點,但學生很難理解并準確把握教學要點。而引用心理輔導活動課,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來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讓學生進行親身體驗,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感受更加深入,從而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學內(nèi)容。
(二)教學目標不變的前提下對部分教材的拓展和刪改
思品教材中很多知識點,對于該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這時教師就可以據(jù)此來適當刪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角度,制作成小品讓學生們配合演出,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設計多樣化的活動情景滿足學生道德情感發(fā)展的需要
單一的活動情景未免枯燥,這要求教師設計多樣化的活動情景來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演小品,還可以通過問卷調(diào)查、采訪等多樣化的活動情境來豐富教學形式,從而滿足學生情感道德發(fā)展的需要。
(四)改變以往單一的效果評價方法,注重學生自我認識的調(diào)整完善
成績并非評價的唯一,教育也并非只有“應該”與“不應該”,而是要注重評價分析,并且要注重學生敏感點,比如批評方式,對于犯錯的學生不應只有嚴厲說教,而是分析錯誤原因和改正方法,以幫助學生進行改正與完善。
三、思考和體會
思想品德課不是知識的強制性灌輸,而是要結(jié)合時代發(fā)展與學生心理需要來進行教學形式的調(diào)整與引進,而心理輔導活動課就是一項很好的課堂教育形式。
結(jié)語: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且心智不成熟,需要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有效引導才能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明事理,辨是非,才能更好地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葉霖琳.小學心理輔導活動課課堂紀律的管理[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01):37-38.
[2]顧敏.小學心理健康輔導活動課教學反思[J].小學教學參考,2017(36):96.
[3]張玉紅.成長不煩惱——小學六年級心理輔導活動課教學設計[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3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