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鵬
摘要: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說過:“一個好校長就意味著一所好學?!薄R粋€好校長帶領著一批優(yōu)秀的教師就意味著一所好學校。由此可以引申出一個好班主任帶領著一批優(yōu)秀的科任教師就意味著一個好班,而要形成一個優(yōu)秀的和諧的班級,缺少愛心和情感的投入是達不到的。同樣缺少愛心和情感投入的教育也是失敗的教育?,F階段針對獨生子女的特點和教育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在育人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更多地注重情感教育,即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生多進行情感投入,多付出愛心,以心換心,師生心靈相通,配合默契,這樣才能使教師教書育人的各方面工作收到成效,才能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教育產生巨大的合力。
關鍵詞:教師;情感教育
一、注重情感教育是實現義務教育目標的需要
面對當前的義務教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多進行情感投入,以使同學們感到學校班級有溫馨的氣息,覺得學校是他們的樂土,老師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從而產生想讀書想進學校的良好心態(tài),要達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明確教育同學們的目的。同學們到學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享受豐富、高尚的精神生活,而讀書為了升學、就業(yè)只是學習目的的一部分,不能讓這一部分成為同學們學習的唯一的、全部的內容。而同學們應享受的豐富的、高尚的精神生活教材并不能完全有,要使所有同學都成為幸福的人,就應使同學們能熱烈地愛科學、愛學習、愛書籍和班級,使科學、書籍、智力財富成為同學們的主要愛好和興趣,使他們把追求這種充實的、高尚的精神生活當成自己最主要的理想,進而使同學們從學校畢業(yè)時能帶走渴求知識、追求這種精神生活的火花,并伴其終生燃燒下去。這樣,同學們就能成為最幸福的人。
二、實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提高同學們素質的需要
羅素曾經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發(fā)展。所以,要提高同學們智力,培養(yǎng)同學們能力,開發(fā)同學們思維,提高學習效果都離不開情感教育。這是因為:(1)注重情感教育,才能使同學們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學習情感,真正提高學習效果和質量。師生之間有了情感投入,比如教師通過言傳身教去關心、愛護同學們,同學們才能真實感受到老師確實在關懷自己。這樣,同學們便會油然產生對老師的熱愛尊敬之情,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有了這種良好的氛圍,同學們才能產生樂學、想學、好學的優(yōu)良心境。如果這樣,何愁教學目標不能實現?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則過去、現在和將來永遠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苯逃虒W活動要實現對同學們知、情、意、行的轉化,情感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教書育人過程中教師有情與無情,是否有健康、高尚、豐富的情感,對教學效果將產生很大的作用。
(2)注重情感教育,才能使師生教與學雙邊活動得以正常進行。如果一位老師對自己的同學們處處都搞師道尊嚴,求全責備,只要學習上稍有差錯便加以斥責,那么在課堂上同學們勢必謹小慎微、打不開思維,這又怎能形成民主的、優(yōu)化的課堂氣氛呢?同學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有從何而來呢?所以,如果教師沒有與同學們進行民主的真情實感的交流,沒有與同學們進行心靈的溝通,師生只是一種主仆關系,那么,即使你傳授的知識再正確,教法再好,教學效果也會相去甚遠。反之,師生之間有了情感投入,才能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得以貫徹,才能使同學們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起作用,才能最終形成同學們開口、動手、動腦的活躍的課堂氣氛,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歸納分析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素質,從而提高每一堂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情感教育是強化育人效果的需要,特別是從根本上挽救差生的需要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待少年的精神世界,絕不可抱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否則,精神的貧乏會導致道德的空虛和墮落。無論什么也無法挽回一種最大的損失-----即人的損失.”鑒于此,當前我們?yōu)榱藦娀瘜W校育人效果,尤其要加強情感教育,才能促進同學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才有利于培養(yǎng)同學們的個性和特長,形成獨立的、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質,最終真正提高同學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情操非常重要,它對同學們的影響相當大,甚至是終身的。盧梭曾告誡教師說:“你要記住,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前,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苯處熤挥芯邆淞斯?、平等、民主、人道等方面的高尚品質和人格,有了寬容、理解、豁達的氣度,并通過長期對同學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使同學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和良好的心態(tài)。如果一個老師,比如班主任偏愛優(yōu)生、鄙視差生,或者處處只顧本班利益,不顧學校大局利益,則可能會在全體同學中造成如小氣、嫉妒、偏心、狹隘、自私等群體心態(tài),而這種心態(tài)是與當代社會發(fā)展不相容的。
教師注重情感教育,才能從心靈深處真正挽救差生,使他們真正改正缺點、錯誤,讓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某些同學成為學習成績差、紀律表現不好的同學。本來,差生并不是一無是處、毫無閃光點,從他們內心來說,還是希望老師、同學能關心他們,看得起他們,不要遺忘他們。如果教師總是對差生看不順眼,在教育過程中不是訓斥、辱罵、體罰,就是冷嘲熱諷、另眼相看和不理不睬,就只能使他們更加走向消沉和自卑,甚至破罐子破摔,誤入歧途。像這種缺乏情感交流的教育行為,只能使師生關系對立、緊張,使同學們同老師的距離越來越來遠。例如:有位平時表現很差的同學,一次又犯了嚴重的錯誤,班主任在辦公室非常嚴厲地訓斥他,并講了很多道理,但該生始終無動于衷,不得已把他的父母請了過來,父母問他為何不聽教誨。這位同學說老師雖然講了很多道理,也是對的,但我看他的表情和口氣,根本不像在真正教育我。再如,有一位同學學習很差,平時有小偷小摸行為。一次他又在校門口的水果攤上拿了兩個蘋果,被攤主發(fā)現,找到班主任,班主任很生氣,也就未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就粗暴地批評他:“你怎么每次都這樣,死不悔改,總有一天要蹲監(jiān)獄?!边@位同學悔恨的哭了,同時覺得自己不可救藥了。于是繼續(xù)我行我素,最終走向了老師教育的反面。如果我們老師能夠根據少年兒童特定的年齡段所特有的可塑性來對待同學們,不是把差生一棍子打死,而是根據其身心特點、心理現狀,對他們進行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育,就能使他們內心得到強烈的震撼,才能從根本上使差生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氣和行為。這樣,才能使其對老師的教誨銘記一生,也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我們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損失。
四、注重情感教育是培養(yǎng)同學們良好精神風貌和健全人格的需要
處于未成年的同學們是否有良好精神風貌和健全人格,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高尚的情操并對同學們不斷的熏陶。如果老師只片面地抓分數,不注重全面發(fā)展,并把同學們搞課外活動的積極性視為異端,只喜歡綿陽式的同學們、埋頭死讀書的同學們,那么最終會造成全班學習氣氛壓抑,同學們萎靡不振和死氣沉沉的班風和學風,而不能形成一種開朗的、生動活潑的、積極的、健康的、科學的、文明向上的學習風氣,而在沉悶的環(huán)境中勢必形成高分低能的狀況。所以只有在各個方面注入了情感教育,注重同學們全面發(fā)展,才能造成一種同學們在體育場上生龍活虎、在課堂上聚精會神、在音樂室引吭高歌、在閱覽室如癡如醉的良好局面,這才符合當代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才是當代少年兒童的精神風貌。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在教書育人工作中至關重要。少年兒童在特定的的年齡段有著極大的可塑性,他們需要社會、家庭,特別是我們教師的關懷、理解、寬容和包含,簡單、粗暴的拒絕和裁判,只能扼殺同學們心靈的火花。所以我們都應首先關心同學們的心靈教育,而心靈之花只能由情感之水去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