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顯一家八子參軍、前仆后繼、壯烈犧牲的事跡是瑞金人民傾盡所有、支援革命戰(zhàn)爭的一個縮影。蘇區(qū)時期,瑞金幾乎所有的青壯年,甚至十四五歲的孩子都加入了革命隊伍,有名有姓的烈士達17166人,還有更多的人連姓名都沒有留下……
他送八個兒子上戰(zhàn)場,一個都沒回來……日前,電影《八子》上映,電影海報上的一句“贛南中央蘇區(qū)真實事件改編”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影片背后的真實事件,發(fā)生在江西瑞金沙洲壩,一位老人把自己的八個兒子送去參軍,自己臨終前想見兒子一面,可兒子們卻全部犧牲在戰(zhàn)場上。
當年,“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戰(zhàn)場”這樣的感人場面在贛南蘇區(qū)鄉(xiāng)村時刻在發(fā)生。無數(shù)年輕人,為了國家利益背井離鄉(xiāng)去參軍,直至獻出生命……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fā)85周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日前,記者走進瑞金,聽當?shù)厝罕姙槲覀冎v述“八子參軍”的感人故事。
兩個兒子戰(zhàn)死沙場
據(jù)介紹,老人楊榮顯家住瑞金縣下肖區(qū)七堡鄉(xiāng)第三村(現(xiàn)屬瑞金市沙洲壩鎮(zhèn))。原先,楊榮顯夫婦窮得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一家十幾口擠在兩間用茅草竹片搭起來的窩棚里,夏日酷暑蚊叮蟲咬悶熱難當,冬天北風呼嘯,衣單被破寒冷難熬。盼星星盼月亮,受苦人終于盼來了救星共產(chǎn)黨,盼來了朱毛紅軍進村莊。
從此,楊榮顯一家與廣大貧苦工農(nóng)一樣翻身得解放,分了田地有山岡,住上瓦屋暖心窩,老人逢人就夸:“共產(chǎn)黨好,毛主席好,紅軍蘇維埃好!”
中央政府在葉坪成立的第二天,楊榮顯就高高興興地把二十多歲的大兒子和二兒子送到紅軍部隊。不幸的是,不到三個月兩個兒子便戰(zhàn)死沙場,楊榮顯成了烈屬。他對前來慰問的干部說:“我家一共有8個兒子,最小的也有12歲了。老大老二光榮了,我不悲傷,沒有為我楊家丟臉,是真正的鐵血男兒。如果共產(chǎn)黨紅軍需要,我準備把身邊的6個兒子也送到前線去!”
六兄弟爭當紅軍
英雄父親楊榮顯的錚錚話語,強烈地震撼了當?shù)馗刹俊?/p>
富人歡笑窮人愁,窮人翻身富人恨。蔣介石聽說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連續(xù)三次調(diào)重兵“圍剿”中央蘇區(qū)慘敗后,在1932年秋,他又不遺余力地調(diào)40多萬精兵強將,自任“剿匪”總司令,殺氣騰騰地從南京飛抵南昌,妄圖將新生的紅色政權扼殺在搖籃里。
在前方戰(zhàn)事吃緊,后方兵員短缺的情況下,楊榮顯積極響應蘇維埃政府“擴紅支前”的號召,將6個兒子召集到老大老二靈位前,口氣嚴厲地說:“兒子們,我們一家靠共產(chǎn)黨、毛主席才有今天的好日子,現(xiàn)在,國民黨反動派不想讓我們窮人安生,又派幾十萬白狗子進攻我們蘇區(qū),要我們重新回到以前的苦難生活。你們說,怎么辦?”
孩子們聽說后,爭先恐后地要去當兵。父親指著老大、老二的靈位說:“去當紅軍,不是去享福,要隨時為國捐軀,就像你們的大哥、二哥一樣,你們怕不怕?”
“不怕!”
“怕就不是你兒子!”
楊榮顯聽到兒子們的話,欣喜地看著他們笑了:“別爭,你們都別爭了。等一下,區(qū)政府主席帶著接兵的干部來我們家,讓接兵干部挑選吧!我們家享共產(chǎn)黨的福太多了,眼下,正是你們報效的時候??!”楊榮顯話聲剛落,蘇區(qū)主席和接兵部隊的干部就走進了楊家。結果如老六所言,老七老八還小,沒被批準參加紅軍。從老三到老六,四兄弟高興地蹦蹦跳跳,高聲大叫:“我們四兄弟當紅軍了!”老七老八纏不過接兵干部,就跑到小河邊哭泣了好幾個時辰。
兄弟全部血灑疆場
蘇區(qū)軍民經(jīng)過近一年的艱苦作戰(zhàn),終于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可楊家四兄弟都犧牲在戰(zhàn)場上,隨兩個哥哥一起成了烈士。蘇區(qū)政府派人給楊榮顯送烈士遺物時,恰逢楊老漢和老伴兩人走親戚不在家,老七老八接過四個兄長的遺物,抱頭痛哭一場。兄弟倆哭醒后商定:先將四個哥哥的遺物藏起不讓二老知道,他們倆瞞著二老進城報名參軍,要上前線狠狠打擊敵人,為兄長們報仇雪恨,為捍衛(wèi)蘇維埃奉獻青春!
1933年9月,在國民黨發(fā)動第五次“圍剿”的時候,老七、老八參加了反“圍剿”紅軍部隊。但在1934年春的廣昌戰(zhàn)役中,他們像6個哥哥一樣壯烈犧牲了。
1934年5月30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第三版以配圖報道的方式,圖文并茂地報道:“瑞金縣下肖區(qū)七堡鄉(xiāng)第三村楊氏一家農(nóng)民八兄弟相爭當紅軍,并全部壯烈犧牲……”
這年仲秋,重病在身的楊榮顯彌留之際,他深深地思念著前方的兒子,嘴巴囁嚅著八個兒子的乳名:賤狗仔、老滿頭……
守在老人身邊的家人,止不住的淚流,誰都不忍心將兄弟們血灑疆場的噩耗告訴這位被人們稱為“紅軍父親”的老人。老伴強忍內(nèi)心的悲痛,看著在病痛中受煎熬的老頭子,不想讓他在等待兒子們中受折磨,找來正在讀列寧小學的長孫,便交代一番。長孫擦干眼淚,在爺爺床前舉著一個紅本本,大聲地念道:“賤狗仔、老滿頭六兄弟在前線英勇殺敵,紅軍總司令部特通報各嘉獎一次……”楊榮顯聽后,雙眼放光,露出笑容,很快安詳?shù)亻]上了眼睛。如今,紅都人民把楊榮顯老人和8個兒子的故事搬上舞臺,取名為《紅都·生命的禮贊》,以銘記先烈的功績、前輩的光榮,激發(fā)后代向上的精神。
楊榮顯一家八子參軍、前仆后繼、壯烈犧牲的事跡是瑞金人民傾盡所有、支援革命戰(zhàn)爭的一個縮影。蘇區(qū)時期,只有24萬人口的瑞金,參加紅軍的就有4.9萬余人,幾乎所有的青壯年,甚至十四五歲的孩子都加入了革命隊伍,有名有姓的烈士達17166人,還有更多的人連姓名都沒有留下……我們不知該如何對他們說聲謝謝,銘記、前進,便是我們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