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三維路徑

    2019-09-06 16:22:14程玉蓮
    現代教育科學 2019年7期
    關鍵詞:精準化網絡技術思想政治教育

    程玉蓮

    [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承載著培育青年一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使命,如若出現教育方法、內容、對象的設定與教育目標錯位等問題,必將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基于精準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內容、方法、對象和目標之間的契合,通過構建“內容分殊—介質匹配—對象明晰”的3維視角開拓新路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精準化;教育介質;網絡技術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9)07-0065-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7.012

    原則規(guī)范、體系高度一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顯著特點,然而經驗生活情境與其深度分化,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精準化實施,需要尊重社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也需要在教育規(guī)律的指引下探索出精準性的方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精準性與實施效果與國家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相聯系和銜接,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傳播的新載體和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問題是信不信、行不行,而不是知不知的問題,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精準化是破解其當前實效性困境的重要命題。邏輯鏈上的3要素“內容分殊—介質匹配—對象明晰”貫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整個過程,并包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之中,3要素之間組合的方式、結合的程度、相互作用的機制,以及3要素自身的解讀和意蘊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努力的方向和主要內容。近幾年來,學術界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內容不斷深入,研究數量持續(xù)增加,無一例外都在3要素的框架之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廣泛的、陽光普照式的宣傳或以講壇及課堂等形式來彰顯,但僅采用泛化教育則違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和內在要求,無法充分體現其本質屬性,因為人思想的塑造需要通過國家、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個性化教育和溝通。綜上,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內容細分、介質精選、對象確定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外圍拓展、內維精準的目標設定。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錯位

    (一)理論和實踐的錯位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解釋力與實踐教育體系不能呼應,主要表現為理論無法引領實踐,“兩張皮”問題嚴重。一是現代理論的缺乏,多數人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無學理支撐的“附和性宣傳”,甚或是無現實關照的政治說教,研究呈現有廣度無深度、有問題意識但缺乏學術關懷;二是缺乏學理支撐與實證經驗的互相契合,理論在指導實踐和引領精神價值構建上呈現出力不從心和無能為力的焦慮,教育實踐無法生動回應理論的持續(xù)探索,依然停留于舊時階段??傊?,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核心價值觀予以認同的實踐力量依然薄弱。

    (二)實際需求與教育供給的錯位

    有效教育的前提是與學生的需求相匹配。多數95后大學生傾向于接受年輕化、有時代氣息的話語,更傾向于感受多元化思想交鋒的震撼和魅力,且在接受教育過程中還希望保持其自身的個性特質、彰顯其獨特價值,更關注自身的情感體悟或切身利益等具體問題。然而現實中的教育供給是在指導思想統一要求下的一元化教育,采用相對穩(wěn)定的思想教育體系,這源于高校擴招后學生數多而教育資源有限的矛盾,且受教育面過于廣泛的現實限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做法一般都采用立足國家、社會的高遠要求,為學生設立高且遠的標準,而這些標準既不對應學生的現實需求,也不能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另外,部分學生對理論的需求比較強烈,少部分教育供給呈現娛樂化傾向,片面迎合娛樂性的需求。

    (三)手段和目標的錯位

    一是重“面”上教育,疏“點到點”的教育。面上教育多采用的是統一標準、統一方法、統一格式、統一的教材、教法,這與學生追求個性化的張揚需求相悖,與學生關注自身情感需求相逆;二是方法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但大多還停留在嘴講手寫、講座報告、交流談話等形式上,與學生的心理需求相差甚遠;三是學校短期教育和人格長期養(yǎng)成之間矛盾凸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不連貫、非體系化、與學生需求割裂等問題,在此背景下致使教育目標顯得無所適從。是彌補中小學教育的缺失和錯位,延續(xù)中小學教育?還是立足使命面對未來升華中小學教育?或是去適應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界定,下移目標,或是立足使命人為拔高學生認知,施行上移式目標?礙于現實資源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短期目標的實現,即繼續(xù)實施短期和斷裂式教育,而這種教育無法為大學生人格的長期養(yǎng)成提供基礎或補充足夠的養(yǎng)分。

    重要要素之間的錯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盡人意,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深入亟需打開新的視野,開拓新的思路,尤其要加大幾個要素實施的精準性,以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實現精確鉚定,充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式的定制,才能真正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化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要實現內容分殊、介質匹配、對象清晰等方面的精準化,則需要在內容上避免板結化、介質上避免老舊化、對象上去抽象化。

    (一)內容精準

    受限于教育資源和教育條件等因素,目前高校實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活動往往是大一統、普眾式的教育模式,這種板塊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個性化和分類指導,缺乏精準性的內容設計,使得原本周密設計的、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最終淪為形式,于教師而言成為敷衍,于學生而言成了被動接受而非主動的內在需求。所以對教育內容進行分殊是思想政治教育精準化的前提,嘗試將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純粹知識—理論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系統的理論知識傳授、理論和規(guī)律的闡釋等,強調理論的魅力,并注重說理的邏輯性,其目的在于促使大學生了解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自覺接受和認同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和主流價值信仰,并最終在社會主導的價值觀念框架中按照規(guī)則做事。通過科學合理系統的知識說服人,這具有較強的理論解釋力。當前思想政治領域內逐步加大了實踐教育的力度,也取得較豐碩的成果,然而實踐缺乏理論的滲透與引導,則不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方向與精髓,單純地迎合學生的實踐需求,忽視理論的滲透和教導性,學生容易缺乏理性式從容與反思。就目前的教育情形來說,則需要在大學生群體中建立理論自信,理論上的解釋和邏輯推演不僅有必要,且理論的魅力能夠被一部分大學生群體所接受并喜愛,學習與掌握理論是思想引領和行為引導大學生不可或缺的途徑,對理論的合理性、科學性認識有助于大學生建立持久的內在認同,從而提高和增強其思想鑒別力與行為抵抗力。

    2.實踐—互動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僅體現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和理解程度上,同時也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實踐活動中學生對逐步確立的主流價值觀的感悟與認同水平。學生對社會價值的選擇和內化與其個人生活的實際體驗與感受密切相關,生活實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實施渠道和主要形式,通過引導和解惑具體問題更能增強大學生對理論的實際感受和體驗,從而接受并認同事理與價值準則。然而實踐教育的內容設計與拓展需要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且設計的最根本依據是關照現實、引領價值,避免理論和實踐“兩張皮”,恰當有效的實踐形式與方式是理論得以體現的最終印證。

    3.環(huán)境—映照型思想政治教育。人不可能脫離環(huán)境而生存,社會大環(huán)境、校園小環(huán)境是大學生言語行為的鏡子。社會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個體在一定的情境下都可能成為影響他人思想和行為的教育主體,不同環(huán)境下人的思想和行為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群體可塑性強,且受環(huán)境影響大,通過環(huán)境映照自身行為進而反思并調整自身行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環(huán)境影響下或與他人交互過程中,通過觀察、模仿或接受暗示、思考、揣摩,可能使個體改變思維、行為方式,甚至價值觀。

    (二)教育介質精準

    恰當的教育介質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黑格爾曾說過“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內容的靈魂和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精準表達與傳達和教育介質密切相關,選擇方法得當則事半功倍,內容的傳達效果與傳播工具高度相關,介質與教育內容、教育對象的匹配型尤為關鍵。

    1.話語體系的使用。話語范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與工具需要隨語境發(fā)展變遷不斷進行轉變,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多傾向于顯性、知識灌輸、抽象為主的表達;而精準且富含滲透力的表達需顯性與隱性相結合,從強制轉向價值熏陶,從抽象為主轉向具體形象為主。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體系應富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現實教育活動中多固守一種話語表達,如單純的理論話語或生活話語,此類表達均不能恰當地傳達教育的實質和精髓,話語的選擇與教育效果高度相關。從理論話語體系看,實效的話語必然是在確定的學科理論框架中才能產生具有學科意蘊的概念、原理、范疇、規(guī)律等,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主要體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效果和理論邏輯彰顯魅力的重要途徑,高度概括的文本話語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思想力和思考力。生活和實踐話語貼近生活的語言,直白的表達發(fā)軔于學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教育過程中兩種話語相得益彰、互為補充,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施教者和教育對象、不同的需求進行選擇和組合。但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理論話語還是生活話語都應盡量摒棄灌輸或訓誡式的傳統教學模式,要充分結合兩種話語體系,促使理論知識能夠入腦入心,指引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能夠真愛真用,指導學生思想和情感需求進而做到終身受益。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表達呈現兩個極端,一是過度使用理論話語,卻未能呈現理論的自娛自樂和引導學生體會理論的嚴謹性與科學性;二是片面使用生活化的語言、娛樂化的表達,表現出娛樂至死的趨勢。兩個極端產生的原因在于忽視了大學生的精神渴求,推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引領責任。

    2.網絡介質。網絡作為現代化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成果,對教育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逐步網絡化,如學生可通過發(fā)送文字、語音、圖片等信息與好友進行溝通。思想政治教育可基于這種互動交流與施教者進行實時溝通互動,采用影像綜合、圖文并茂等傳達方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注重發(fā)揮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作用。

    (三)對象精準

    因材施教是教育效果予以體現的關鍵所在。大學生在認知水平、情感發(fā)展、現實需求等方面差異顯著,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大學生的特點出發(fā),關注學生群體特殊性,從大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水平、接受心理及趣緣來界定其差異性,進而采取相應的教育內容。

    1.認知結構與水平。社會整體發(fā)展影響和制約著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及認知規(guī)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我國區(qū)域間發(fā)展差異的不斷加大,大學生之間的認知結構與水平正呈現越來越大的差異,不同地域、成長背景、生活經歷、家庭環(huán)境等都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價值觀形成。統一的教育范式、教學設計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的調整。

    2.接受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群體中常被誤以為是政治宣傳,是國家“洗腦”的政治需要,致使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抱有抵觸情緒,原因在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內容和方式缺失對大學生接受心理的考慮。在日趨追求個性化的時代,一味灌輸或強制性的教學方式無法增強學生的認同感,致使教學效果與教育目標南轅北轍。要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需要澄清兩點,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發(fā)展、社會安定、個人幸福的必要教育內容;二是在認識上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屬性,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學科一樣有其獨特的發(fā)展目標、理論體系及使命,施教者有必要引導學生站在學科的視角上認識思想政治教育,擺脫以往的偏見和認識誤區(qū)。

    三、基于“內容—介質—對象”精準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一)分殊和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實現工具精準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作為重要的工具,精準化有助于從板塊式指導向分眾式指導轉換。對應于中國經濟建設所取得的獨特成就,作為核心價值觀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寥寥無幾,說服力不強,特別是在回答大學生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困惑方面顯得極為乏力。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需要針對不斷發(fā)展的社會時勢增強自身的引導性、批判性和解釋性。當今大學生多呈現出價值觀迷失、實用主義盛行等不良狀況,恰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發(fā)展提供了實踐創(chuàng)新土壤。科學的理論才能引導合理的行動,理論必定要為社會價值整合提供理論支持或增強對社會現實思想問題的解釋力,要實現這些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亟需創(chuàng)新: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逐步分殊。分為純粹知識——理論型、實踐——互動型、環(huán)境——映照型,還可以根據教育的形式與對象進行進一步的分類,以實現工具細化與教育的精準。 二是思想政治理論的優(yōu)化。優(yōu)化不僅陷于文字游戲或是自娛自樂式的抽象化教育,而是要指向現實,才能顯示理論的生命力,在注重自身理論系統改進的同時,亟需把對社會不良現象的批判力及對高校校園人文環(huán)境和思想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力納入學科建設之中。促使理論更好地引導學生探索規(guī)律,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解決現實問題。三是理論引導由虛變實。灌輸式、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能夠產生一定的作用和影響,然而在思想逐漸解放,學生群體逐步構建自身思想認識、探索自身內在需求的境況下已經無法產生理想效果,需要從抽象化的引導逐步向互動式、參與式轉變。四是理論體系構建,重面也重點。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大多從整體性出發(fā)進行構建和設計,鑒于大學生思想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等特點,理論構建更需要立足于個體、個性化的發(fā)展,特別是研究對象、研究目標等內容更應注重個體的實際需求。

    (二)摒棄“泛實踐性”和“唯實踐性”,促使實踐教育精準對應需求

    “泛實踐性”的實踐形態(tài)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娛樂化、膚淺化特征,“唯實踐性”則會沖淡甚或抹殺理論的價值,二者都不可取。要探索有針對性的實踐設計、實踐教育的理念,應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前提下回歸最初的需求與價值。具體可著重從以下幾方面來完善:

    1.實踐設計需要針對大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形式的創(chuàng)新最終服務于內容,形式主義泛濫只能導致大學生的偏見不斷加深。拓展學校教育范圍,實現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緊密結合和相互彌補,在實踐中通過引導、調正與反思,實現教育自己、改正自己和完善自己的目標。

    2.充分重視環(huán)境——映照型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先進校園文化,形成良好學習氛圍及積極進取的優(yōu)秀風氣;發(fā)揮學緣、趣緣等社團圈子文化的正向影響力;充分發(fā)揮網絡空間功能,積極利用網絡獨特的微敘事表達方式和邏輯,營造綠色網絡文化,突出校園文化陣地和核心價值的傳播話語權。

    (三)精心打造介質載體,精準傳達教育內容

    如前所述,內容、對象以及介質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話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以及大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于教育者和教育對象而言,介質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達給對象的媒介,其已經成為教育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育效果予以體現的重要標尺。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前發(fā)展狀況而言,教育者需要對教育媒介作觀念上的調整和更新。

    1.加強教育者的網絡技術。施教者的觀念需要從原來的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向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轉變。首先施教者應把網絡技術的學習當作是自身發(fā)展不可缺少的技能,通過加強培訓學會使用網絡表達,關注網絡事件,使用網絡與學生互動溝通,學會使用網絡數據、統計方法等分析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真正將學習網絡技術作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需求。

    2.找準大學生的心理與價值需求。借用新興網絡空間,深入思考現實教育與網絡教育分別有哪些作用?有哪些互補的空間?網絡教育的趨勢是什么?與此同時,更深層次地開發(fā)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多媒體傳播形式,從用戶場景、區(qū)域場景、功能場景、興趣場景等層面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3.話語介質由強制性向滲透性轉變。話語是思想輸入和滲透的重要媒介,應注重生活化、現實化、學術化。學術化話語是區(qū)別于文件話語、政治話語以及宣傳話語的形態(tài);而思想政治教育則需要構筑獨特的學科話語體系,以彰顯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學術品性,摒棄政治掛帥的教育話語形態(tài)。生活化話語體系的構建需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和心理需求,緊密結合社會中有代表性的事態(tài)或案例,進行引導性的解讀,切中大學生內心的困惑與實際問題,使得教育話語呈現出生命力。

    4.精準使用話語。學術話語的構建需要適合中國國情的理論話語體系,形成契合中國文化影響的話語框架,充分展示學術的邏輯結構。這需要對施教者加強理論培訓,強化理論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在學術話語的重新塑造過程中,轉變大學生對學術化語言的排斥狀況。

    (四)精準關注教育對象

    借鑒社區(qū)治理中的網格化模式,可對大學生進行網格式劃分和網格式思想政治教育,將過去傳統、被動的教育轉變?yōu)楝F代、主動、個性式的教育,充分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按照學院、班級、專業(yè)、社團等劃分授課群體,嘗試以事件為教育內容,注重凝結多方教育合力,發(fā)揮多元化教育主體作用,注重高校社團文化氛圍的營造,積極發(fā)揮趣緣、學緣等非正式教育場合的教育影響力,營造正向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張紅霞,譚春波.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1).

    [2]周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三個轉向及實現[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

    [3]劉建軍.以彈性思維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5(1).

    (責任編輯:郭彥松)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ear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the young generation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f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misalignment of educational methods, contents, objects and educational goals, i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precis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cuses on the fit between content, method, object and target, and explores a new path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content divisionmedia matchingobject clarity"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ecision; educational medium; network technology

    猜你喜歡
    精準化網絡技術思想政治教育
    構建大學生精準就業(yè)服務體系思考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精準化研究
    青年時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7:47:52
    我國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輸送分析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32:26
    淺析網絡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發(fā)展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51:55
    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電子信息工程點滴談
    計算機網絡技術對物流信息化的影響
    網絡環(huán)境下成人學習的有效性探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邯郸县| 开封县| 循化| 锡林浩特市| 肇庆市| 修水县| 年辖:市辖区| 禄丰县| 斗六市| 延川县| 新源县| 泸溪县| 驻马店市| 华蓥市| 临武县| 惠州市| 海伦市| 肇东市| 阿克陶县| 宁强县| 吴桥县| 南皮县| 佛山市| 元朗区| 铜川市| 平昌县| 同德县| 乐清市| 临高县| 曲松县| 漾濞| 扎鲁特旗| 陆川县| 奉节县| 黑龙江省| 仁怀市| 和平区| 南汇区| 虎林市| 格尔木市| 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