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鳳 羅 芳 吳其愷 王 平 劉曉暉 李卓家 鄭燕群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肝病科 (廣東 深圳, 518112)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肝病科的常見病,病情兇險,死亡率高達50%以上。隨著人工肝和肝移植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肝衰竭患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由于經濟、技術等各種條件的限制,其總體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目前醫(yī)界公認腸源性內毒素血癥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重要致病機制,而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對肝衰竭的發(fā)生、發(fā)展起著關鍵的作用[1]?;诖?,筆者應用赤芍承氣湯高位保留灌腸法輔助治療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觀察該方高位保留灌腸對肝衰竭患者腸道菌群、血清內毒素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60例,男 51例,女5例;年齡(23~65)歲。診斷標準參照2012年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與寄生蟲病專業(yè)委員會和肝病專業(yè)委員會修訂的肝衰竭診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2]。排除非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癌等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嚴重心肺疾病或其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者。 采用分層隨機配對方法分為 2 組,治療組30例,男27 例,女 3例,年齡(24~63)歲;對照組30例,男 28 例,女 2例,年齡(23~6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動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絕對臥床休息,在常規(guī)抗病毒、護肝、降酶、退黃、補充白蛋白(Alb)等內科綜合治療基礎上采用乳果糖100ml保留灌腸, 2次/wk,連續(xù)治療8周。治療組患者在內科綜合治療基礎上予赤芍承氣湯高位保留灌腸。組方:赤芍60g,厚樸、枳實、烏梅各30g,生大黃15g。用法:將以上中草藥混合后,先加水400ml文火煎煮至150ml,用注液管進行高位保留灌腸,保留1~2h, 2次/wk,連續(xù)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主要癥狀(乏力、納差、惡心、嘔吐、呃逆、腹脹、腹瀉、便秘、肝區(qū)痛、少尿等)與體征(意識、黃疸、腹腔積液、出血等)以及并發(fā)癥(肝性腦病、感染、肝腎綜合征和消化道出血等)情況;檢測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血清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Alb]以及凝血酶活動度(PTA)、腸道真菌感染等指標,觀察不良反應。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衛(wèi)生部藥政司頒發(fā)的《抗肝炎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未完全消失,但有明顯好轉;肝功能各項指標比原值下降50%以上;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好轉,肝功能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自動出院或轉院者歸于無效)??傆行实扔赱(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標檢測結果 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檢測情況 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腸道真菌感染情況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組有5例患者糞便真菌培養(yǎng)陽性;對照組有11例糞便真菌培養(yǎng)呈陽性,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療效情況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凝血指標結果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數量變化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研究資料表明腸源性內毒素血癥是肝功能衰竭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3]。由于大多數肝衰竭患者消化道癥狀嚴重,且大部分合并有胃粘膜損傷。藥物難以口服,腸道又是機體最大的細菌和內毒素貯存庫,在目前西藥缺乏有效治療情況下,針對結腸粘膜天然吸收的生物膜特性,結腸透析治療較普通保留灌腸擴大了結腸粘膜的可濾過面積。它能充分利用結腸黏膜的生物半透膜特性及天然廣闊的透析面積,主動排出體內血液中的內毒素,達到血液凈化的目的,同時利用腸黏膜強大的吸收功能,通過腸腔內灌藥達到治療目的,為肝衰竭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中醫(yī)學沒有肝衰竭病名,多歸于瘟黃、血證、臌脹、昏迷等病范疇,其病機多因濕熱痰結、淤毒蘊結,氣機阻滯,水氣內聚,出現熱毒熾盛,彌漫三焦,侵犯肝膽脾胃,內竄心包,擾亂神明,迫血動血,故可出現昏迷、出血、腹水、黃疸等主要證候。筆者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積極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而通里攻下法是中醫(yī)治療體系的一個重要法則,在治療多臟器衰竭上有良好療效[4]。此臨床研究結果也證明此法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前期的實驗研究發(fā)現赤芍承氣湯可顯著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血中內毒素、TNFα水平,具有保護肝細胞膜、抗肝細胞凋亡、促進和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減輕肝損害的作用[5]。
針對本病濕熱邪毒瘀結、腸道菌群失衡、腸源性內毒素血癥的特點以及結腸粘膜天然吸收的生物膜特性,筆者進行了進一步的臨床觀察,結果提示赤芍承氣湯高位結腸透析治療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肝功能等生化指標,阻斷或減少腸源性內毒素及TNFα的產生或吸收,幫助腸道微生態(tài)恢復正常,降低患者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