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靜瑩 陳志祥 王琦珠 徐蕓
650224云南省精神病醫(yī)院,云南 昆明
近些年隨著社會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精神障礙疾病就診個體逐漸增多,精神障礙患者可出現(xiàn)自傷、自殘等行為改變,同時伴有焦慮、躁動、自卑等心理活動異常[1]。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精神科疾病患者68 例,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管理和常規(guī)護理管理聯(lián)合人文關懷管理患者,觀察其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精神科疾病患者68例,分為兩組各34例。試驗組男20 例,女14 例,年齡20~65歲,平均(35.12±1.22)歲;疾病類型:精神分裂癥12 例,狂躁癥7 例,抑郁10例,精神發(fā)育遲滯5 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 例,年齡21~66 歲,平均(35.15±1.21)歲;疾病類型:精神分裂癥12例,狂躁癥8例,抑郁8例,精神發(fā)育遲滯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入排標準:⑴病例選擇標準:本研究經本院、患者家屬同意,參與本次研究?;颊呷朐汉?,醫(yī)師結合患者臨床癥狀、相關檢查,確定患者均符合相關精神科疾病臨床診斷標準。⑵排除標準:①排除認知功能障礙患者。②排除語言理解功能障礙患者。③排除合并交流障礙患者。
方法:⑴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態(tài)度親和,進行自我介紹并向患者介紹病房環(huán)境,告知患者檢查結果并循醫(yī)給予患者用藥指導,患者用藥后檢查患者口腔,避免患者藏藥;根據(jù)患者營養(yǎng)指征變化情況給予患者飲食指導,保證患者入院治療過程中各項營養(yǎng)指征平穩(wěn)。⑵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加以人文關懷護理。①精神科醫(yī)護人員小組學習“人文關懷”相關內容:列舉臨床典型案例,促使精神科醫(yī)護人員認識到人文關懷對精神科疾病患者生理、心理的影響,從而提升臨床護理質量。②環(huán)境人文化關懷管理:請專業(yè)清潔人員定期對病房地面、床上用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從而為患者提供潔凈的病房環(huán)境,避免病房內有尖銳物品,從而防止患者出現(xiàn)自殺、傷人的意外事件。于精神科走廊、病房內放置疾病宣傳欄、綠色植物,每日清晨、夜間臨睡前播放節(jié)奏和緩的音樂,為患者創(chuàng)建溫馨、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③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尊重患者,在實施臨床護理操作前向患者介紹護理計劃,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實施相關護理操作。每日查房,與患者溝通,及時解答患者對臨床治療的擔憂,列舉臨床治療有效案例,給予患者安慰與信心,促使患者感受到來自醫(yī)護人員的尊重與理解;對于抗拒治療、甚至出現(xiàn)自殺、傷人傾向患者,精神科醫(yī)護人員在自護的前提下應換位思考,理解患者。在確?;颊?、醫(yī)護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實施家庭社會支持護理。④對于病情穩(wěn)定的患者,醫(yī)護人員應組織患者進行集體學習,糾正患者認知錯誤,提升患者負面刺激事件處理能力,并鼓勵、引導患者以積極的、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自身疾病。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干預24 h 后、1 周后、2 周后不同時間段癥狀自評(SCL-90)量表得分情況,SCL-90 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應激反應對診療護理影響越大。②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1周后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分情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越高。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不同時間段SCL-90 量表得分情況比較:兩組護理干預前SCL-90量表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干預后同期SCL-90量表得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干預不同時間段SCL-90量表得分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干預不同時間段SCL-90量表得分情況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干預前 干預24 h后 干預1周后 干預2周后對照組 34 3.11±0.22 2.45±0.15 1.85±0.11 1.43±0.08試驗組 34 3.12±0.21 2.12±0.12 1.45±0.08 0.98±0.04 t 13.452 12.231 11.815 10.126 P>0.05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試驗組護理干預1 周后對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分為(76.56±1.32)分,對照組為(61.34±1.04)分,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6.756,P<0.05)。
精神科患者護理管理中給予人文關懷,即要求護理人員在實施臨床護理服務過程中即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落實相關護理操作,同時關注患者住院期間生理、心理變化,結合患者疾病特點和心理特征,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使患者入院后感受到來自醫(yī)護人員的關心、尊重[2]。醫(yī)護人員在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服務過程中應落實“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精神科疾病患者往往在疾病因素的影響下,擔憂自身疾病,且伴有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負面心理情緒又反作用于患者機體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從而降低患者機體耐受能力和臨床診療依從性[3-4]。精神科人文關懷的實施對提高醫(yī)護人員贏得患者信任,建立友好護患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同期SCL-90 量表得分均低于對照組,且試驗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高。綜上所述,人文關懷護理在精神科患者護理管理中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