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玲 余學春 董靜武
211700江蘇省盱眙縣人民醫(yī)院,江蘇盱眙
乙肝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種隱匿性肝部疾病,乙肝是導致患者肝硬化的一個主要原因,乙肝肝硬化患者5年病死率大約在70%左右,且即便是治療后,患者預后也比較差[1]。為了更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患者肝功能及臨床療 效,2016年1月-2018年12月 收 治 乙肝肝硬化患者80 例,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核苷類似物治療,對療效進行簡要的探究和分析。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乙肝肝硬化患者80 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7~73 歲,平均(53.65±5.21)歲;病程2~8年,平均(4.1±0.6)年。觀察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28~75 歲,平均(52.63±5.18)歲;病程2~8年,平均(4.3±0.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醫(yī)院醫(yī)學研究倫理學會批準。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維生素C 注射液等常規(guī)護肝和營養(yǎng)支持對癥治療,對于存在肝硬化腹水、肝性腦病、感染、低蛋白血癥以及具有出血傾向等并發(fā)癥者,給予相應的利尿、抗感染、止血等對癥治療,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對照組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靜脈滴注1 200 mg 還原型谷胱甘肽,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阿德福韋酯片口服治療,10 mg/次,1次/d。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定期對常規(guī)生命體征、肝功能相關指標進行檢查和監(jiān)測,兩組均治療1個月觀察療效。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肝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肝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n ALT(U/D) AST(U/D) DBIL(μmol/L) TBIL(μmol/L)觀察組 40 2.56±0.47 66.37±9.28 12.45±3.16 22.06±4.13對照組 40 3.73±0.69 102.61±13.31 24.36±5.32 32.84±6.37 t 1.232 4.357 3.271 1.482 P<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指標:采用ELISA 法對兩組肝功能指標進行測定,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直接膽紅素(DBIL)以及總膽紅素(TBIL)。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經過1 個月治療,乙肝肝硬化相關臨床癥狀基本消失;②有效:乙肝肝硬化相關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③無效:乙肝肝硬化相關臨床癥狀無好轉[2]。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19.0 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觀察組治療后各項肝功能指標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754,P<0.05),見表2。
乙肝肝硬化的病理發(fā)展基本過程為肝細胞的壞死、再生和肝纖維化,發(fā)病機制是在乙肝病毒感染過程中,細胞異常氧化代謝并產生氧自由基和免疫應答、炎癥介質中的細胞因子,這些物質均會對肝細胞造成嚴重損傷。
還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種非酶性抗氧化劑,包括谷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等成分,還原型谷胱甘肽參與到人體內的三羧酸循環(huán)中,對于維持人體細胞正常代謝、保持細胞膜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乙肝肝硬化中能夠有效阻斷脂質過氧化所引起的惡性循環(huán),將自由基和其衍生物對肝細胞的改膜作用清除掉,從而發(fā)揮其保護肝臟、促進肝臟解毒的功效。阿德福韋酯能夠在體內水解成阿德福韋并充分發(fā)揮其抗病毒的作用[3]。
從本研究結果中可以明顯看出,與單一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相比,在還原型谷胱甘肽基礎上給予阿德福韋酯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肝功能及臨床療效,與同類研究結果相似[4]。
總之,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核苷類似物阿德福韋酯治療乙肝肝硬化,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