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摤?/p>
摘要:對變電所合分閘電源回路采用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進行遠程控制。介紹了由PLC組成的控制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硬件配置、人機界面及程序設計。
關鍵詞:PLC;編程;人機;遠程控制
在變電所遠程控制系統(tǒng)中,為了提高供電質量,減少停送電時間,增加系統(tǒng)可靠性,采用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PLC)對合分閘電源回路進行控制。遠程控制系統(tǒng)由人機界面(HMI)、PLC等組成,通過網絡交換機實現以太網雙向通訊。人機界面完成顯示、存儲、數據輸入、發(fā)布命令等任務。PLC的主要對電源回路進行控制。
我公司設有十個變電所。由于地方分散,當遇到高壓閃絡或全廠停電時,需要值班人員去各個變電所合閘,耗費時間長,同時也影響各單位的工作生產。因而引入PLC,各變電所的總出線柜和聯絡柜作為輸出總控制,通訊信息全部通過局域網傳輸至值班室人機,實現遠程合分閘操作。
1.變電所主電路見圖1(以某個變電所為例)
2.遠程合分閘操作任務
圖1中B1、B2為兩臺變壓器,其中,B1為常用,B2為備用,正常工作時B1為運行狀態(tài);QF1~QF4為NA1型萬能式斷路器。當發(fā)生高壓閃絡時,萬能式斷路器可能出現失壓保護動作,QF1、QF3、QF4跳閘。排除故障后,要求QF1、QF3、QF4依次合閘。當需要檢修停電時,要求QF1分閘。當需要切換變壓器且不停電時,要求QF2先合閘,QF1后分閘。
3.PLC結構及工作原理
PLC控制系統(tǒng)由輸入、邏輯控制、輸出三部分構成。采用軟件編程好的控制程序,掃描各輸入端的狀態(tài),逐條掃描用戶程序,最后的輸出將驅動外部的電器,達到控制的目的。其外圍是將信號輸入設備(按鈕、開關等)和接收輸出信號執(zhí)行控制任務的輸出設備(如接觸器、電磁閥等執(zhí)行元件)與PLC的輸入/輸出端子相連接。
PLC的輸入/輸出接口電路用光電耦合器來傳遞信號,使內外部電路間避免了電的聯系,有效抑制了外部干擾源對PLC的影響,同時防止外部高壓串入;PLC的輸入/輸出接口電路的電源彼此獨立,避免了電源間的干擾。
4.PLC接線
萬能式斷路器的合閘按鈕和分閘按鈕為常開,,將PLC輸出繼電器的常開觸點并在啟動按鈕上,原控制線不予改動,PLC可發(fā)布命令實現萬能式斷路器合(分)閘。萬能式斷路器上有多組常開常閉輔助觸點,將一組常開常閉觸點并在繼電器的線圈上,可傳輸至PLC輸入端口該萬能式斷路器合(分)閘的信號。
PLC具體接線見圖2。PLC輸入接點X0~X7接指示繼電器K3、K4、K7、K8、K11、K12、K15、K16的常開觸點;PLC輸出接點Y0~Y7接合閘繼電器K1、K5、K9、K13和分閘繼電器K2、K6、K10、K14的線圈;指示繼電器K3、K7、K11、K15的線圈分別接在QF1~QF4的常開輔助觸點上,指示繼電器K4、K8、K12、K16的線圈分別接在QF1~QF4的常閉輔助觸點上;合閘繼電器K1、K5、K9、K13的常開觸點分別接在QF1~QF4的合閘按鈕上,分閘繼電器K2、K6、K10、K14的常開觸點分別接在QF1~QF4的分閘按鈕上。
5.PLC程序設計
當輔助繼電器M0為ON時,輸出接點Y0得電,此時K1線圈帶電,KI常開觸點閉合,則表示QF1的合閘按鈕按下。此時,K3線圈帶電,K3常開觸點閉合,則輸入接點X0帶電。1s后定時器動作,M0復位。
當輔助繼電器M1為ON時,輸出接點Y1得電,此時K2線圈帶電,K2常開觸點閉合,則表示QF1的分閘按鈕按下。此時,K4線圈帶電,K4常開觸點閉合,則輸入接點X1帶電。1s后定時器動作,M1復位。
以上為QF1的合分閘程序設計,見圖3。QF2~QF4同理。
為防止合閘狀態(tài)再合閘,分閘狀態(tài)再分閘,應在合閘或分閘梯形圖中串聯分閘或合閘指示輸入接點X的常開;為防止合閘和分閘不能同時進行操作,應在合閘或分閘梯形圖中串聯分閘或合閘動作輸出接點Y的常閉。
6.人機界面(HMI)設計
設置登錄界面,由于變電所值班員崗位的特殊性,必須由一位監(jiān)護員與一位操作員兩位不同的人持各自的密碼進行登錄,這就需要編輯宏命令來實現這一功能。該觸摸屏可以直接發(fā)布各變電所總出線柜和聯絡柜回路的合分閘命令,也可以接收從各PLC傳回的各變電所總出線柜和聯絡柜回路的合分閘狀態(tài)。
7.結束語
采用PLC對變電所合分閘電源回路進行遠程控制,充分運用PLC硬件和軟件設計的結合,提高了自動化水平,抗干擾性強,間接提高了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吳中俊,黃永.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2]李振安.工廠電氣控制技術[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山西大眾電子信息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