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桂鵬 牛靜敏 黃楚茵 李俊軒 彭佳宜 吳國旻 翁建哲 鄭智國 洪超君
摘 要:高建,即高水平一流理工科大學建設。學校自2015年成為廣東省首批“高建”單位之一以來,各項工作都緊緊圍繞于此進行開展。到目前為止,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績。然而,學校師生對此的認知是怎么樣的呢?本文通過問卷調查,運用統(tǒng)計軟件分析,反映了學校最大的二級學院——經濟管理與法學院全體師生對高建的認知情況。希望能為學校早日達成高建目標盡一點綿薄之力。
關鍵詞:經法學院師生;高建;調查報告
1 前言
高建,是省“十三五”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們學校來說,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而作為高校主體的教師和學生,對高建任務的圓滿完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對本校經濟管理與法學院的師生開展了問卷調查,反映出他們對于高建的認知情況。旨在基于現(xiàn)實,更好地凝聚全體師生的力量,從而助力高建任務更加順利圓滿地完成。
2 調查方法
2.1 調查對象和方法
調研組于2018年6月選取了經濟管理與法學院全體師生作為調查對象,就對高建的認知情況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式,從學院全體師生中抽取500名師生作為一個樣本。
2.2 資料收集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法收集資料。問卷由6個問題組成,主要詢問了師生對高建的基本情況的了解、了解程度以及對高建的看法,重點調查了對高建的認知,并設置了主觀題收集收集師生對高建的意見和建議。全部調查問卷由被調查者線上填寫,共發(fā)出500份,收回496份,可用問卷490份,其中教師填答167份,學生填答323份。
3 調查結論與分析
3.1 學院師生對高建的了解狀況
調查問卷的第2、3題分別對“我校入選為高建單位的時間”以及“我校高建任務的驗收時間”進行提問,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490名師生中,第2題有7個答錯,第3題有9個答錯,而且答錯人員身份均為學生,而選擇答案“2015”和“2020”的正確率分別為98.6%和98.2%。可見,學院師生對高建的基本情況有一定的了解。
3.2 學院師生對高建的掌握程度
通過上述的摸底調查可知,師生們對高建是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的,那么他們對高建掌握到什么程度呢?從表1的結果表明,90%教師選擇了“基本了解”的選項,85%的學生選擇“知道一些”的選項,同時選項“完全不知道”沒人選。由此可知,學院師生都知道學院有高建任務,只是了解的程度不一致而已。
3.3 學院師生對高建的看法
本次調查問卷設計了一個對高建的看法的題目,即“高建與自己是否有關系”,有55.1%的人認為“有,關系較大”,有31.2%的人認為“有,關系一般”,有13.7%的人認為“有,但關系不大”,而“沒有關系”的選項則沒人選。顯然,總體上來看,大部分人還是認為自己和高建之間有著一定關系的,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由于對高建的掌握程度不夠深入導致認為“關系一般”和“關系不大”的也占了較大比例。
3.4 學院師生對高建的預測
最后,問卷還設計了一個對高建未來的態(tài)度的題目,結果顯示,有315個人選擇“比較樂觀”,占比僅為64.3%,是比較集中的一類,而表現(xiàn)出“很難說”的人數(shù)有168人,占比34.3%,至于“很悲觀”和“很樂觀”則只是占了一小部分??梢姡氨容^樂觀”的比例是偏低的,而態(tài)度不明確的占比是偏高的。之所以沒有明確的態(tài)度,很大的原因在于對高建的了解不夠深入和全面。
4 小結
本研究通過抽樣調查,問卷統(tǒng)計分析,反映了經法學院師生對高建的認知情況。由于調研時間比較緊張,導致所抽取的樣本數(shù)量較少,因此,調查所得出的代表性有一定局限,但通過少量的問卷,我們也能了解到學院師生對學校高建都有一定的認知,但相對而言,學生的認知情況要差于教師,因此,建議下一步應加大高建在學生群體中的宣傳力度,增強學生對高建的認知。
參考文獻
[1]關于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意見(粵發(fā) [2015] 3號).
[2]關于加強理工科大學和理工類學科建設服務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意見(粵發(fā) [2016] 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