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烈毅
我創(chuàng)作了《空游云行》,作品由竹編織成巢,構(gòu)造了一個開放的可以活動的空間,在竹巢四周,留有類似窗戶的孔洞,作品被置于浙江美術館外的樹上,又以竹梯作為支撐和連接的通道,公眾可以沿著竹梯攀爬進入竹巢,視線由內(nèi)向外,與作品進行互動,回歸到自然狀態(tài)。
《空游云行Ⅱ》延續(xù)了之前的想法,這件作品在亞洲竹生活藝術展上展出時,特地保留了竹梯頂端的竹葉。這讓作品成為一個劇場,等待觀眾進入并共同感受其中所傳遞的聲音和蘊含的氣氛。與其說云形的巢穴和高聳的竹梯搭建了一個包容自然氣息的空間,不如將之視為是整體的流動空間中的連接和停留空間。它如同一個沒有界限的舞臺,明凈而開闊,并且充滿趣味,身處其中的人們似乎正在重返自己的童年,以孩童之心,以真誠的生命感受力回歸自然;除去駁雜的思緒,用孩童的眼睛去望見竹梯頂端留存的竹葉,它們傳遞著風聲,也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fā)亮。繼續(xù)往上,則是廣闊的天空,它同樣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天空本身是最不可缺少的,它以自身的豐富、流動和無限使得作品獲得了完整。
《空游云行Ⅲ》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造,去除了竹巢,竹梯被種植在土地里,在鮮活的兩根竹子之間架起橋梁,這樣呈現(xiàn)出來的竹梯可以繼續(xù)生長,抵達某種詩意而自然的狀態(tài)。我覺得它們就是大自然的軀體,我也希望觀眾攀爬著向上,通往的不僅僅是高處,更是“深處”,在跟生長的竹梯玩游戲的過程中體會大自然深處的奧秘,體會到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作品與土地、作品與自然界所達到的親密程度是如此生動,這也意味著作品能夠傳達一種清晰的價值,即從自然出發(fā),又重回自然。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