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田
摘 要:文章首先闡述了立體剪裁運用于服裝設計教學的優(yōu)勢,然后分析了立體剪裁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的運用方案,最后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模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注重挖掘學生想象力的教學三方面提出了立體剪裁在服裝設計教學的創(chuàng)新運用策略,希望能為我國服裝設計專業(yè)的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參考,提高服裝設計教學水平。
關鍵詞:立體裁剪;服裝設計教學;剪裁軟件;平面樣板
“從立裁入設計”是將工藝與設計相融合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需要把效果圖構思設計與三維空間創(chuàng)意設計有效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設計能力。其中立體剪裁作為一門獨立課程,非常符合“從立裁入設計”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實現(xiàn)學院派設計向市場化設計的過渡,下面本文就以立體剪裁為例,探討“從立裁入設計”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問題。
一、立體裁剪運用于服裝設計教學的優(yōu)勢
(一)立體剪裁與運用現(xiàn)狀
將布料放在專業(yè)立裁人臺上,根據(jù)設計款式圖,通過對面料的推、拔和捏合將服裝按照人體自然曲線固定成型,最終根據(jù)成型的服裝形態(tài)畫出板樣,這即是立體剪裁。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立體剪屬于“從立裁入設計”的創(chuàng)新運用方式,是實踐性的教學方法。目前立體剪裁教學已經在國外服裝院校受到廣泛認可,普遍運用在服裝設計教學中,但是在國內并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在服裝院校開展立體剪裁教學,既符合“從立裁入設計”的理念,又可以吸引學生興趣,使學生的設計作品滿足市場需求。
(二)立體剪裁運用優(yōu)勢
現(xiàn)階段,立體剪裁在服裝設計教學中已經成為一門獨立課程,開展立體剪裁課程在服裝設計領域教學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進行立體剪裁需要先設計方案,然后通過手工操作的方式進行制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豐富服裝設計的學習內容,提高課程的實踐性;第二,學生在學習立體剪裁過程中,可以真實展現(xiàn)服裝設計的形態(tài),充分考慮工藝的可行性,并通過立體檢查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足,對設計方案進行調整和完善,這相當于進行二次設計,能夠使設計方案更加完美[1];第三,立體剪裁是設計與工藝結合的一門課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設計能力,也可以降低學院式教學帶來的弊端,培養(yǎng)出應用型人才。
二、立體裁剪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的運用方案
(一)立體裁剪的實施
我國服裝設計教學非常適合開展立體剪裁課程,服裝專業(yè)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將設計與工藝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立體剪裁實踐中檢測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教師開展立體剪裁課程,首先需要準備好硬件設施。立體剪裁與傳統(tǒng)服裝設計教學場地有一定差異,教師要準備人體模特、燙臺、制版桌等設備,可以選擇在多功能一體化教室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的方便程度。在進行立體剪裁演示之前,需要教師先確定設計方案,具體包括服裝平面款式圖和工藝細節(jié)圖、效果圖等,這些方案會起到決定性作用,所以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方案,根據(jù)教學內容確定設計大體方向展示細節(jié)特色。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設計方案,在課堂上通過立體剪裁方式進行方案展示,從而判斷學生設計的合理與否。
(二)設計方案的完善與調整
在具體進行立體剪裁教學時,教師需要在人體模特上制作服裝樣式,要通過手工推、拔和捏合等方式將面料銜接起來,做出不同服裝樣式,這種設計方法在歐美較為常見,在國內課堂屬于創(chuàng)新性的應用,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工藝水平。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故意設計不合理的方案,讓學生驗證方案的合理性。如果方案中尺寸、比例、面料設計不科學,那么會在實踐中顯現(xiàn)出來,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服飾效果進行判斷,并優(yōu)化調整,最終共同完成平面樣板。
(三)服裝效果圖、款式圖的設計繪制
立體剪裁教學最重要的是以形成平面樣板為目標進行設計,這種平面板樣通過平面方式展現(xiàn)服裝與人體關系,教師在進行立體剪裁之后,要從人體模特身上取下服裝,再根據(jù)服裝版型,通過手工或軟件將其繪制成平面樣板圖。繪制過程中要確定尺寸、比例等內容,盡量減少成因誤差,還要對之前形成的服裝款式圖及效果圖,進行合理修改,可以調整內容、內外輪廓、比例等,使效果款式圖與立體剪裁后的服裝成品相吻合[2]。教師具體可以使用Photoshop、CorelDraw等軟件進行修改,這樣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效果圖的觀賞性及準確性,也可以使效果圖流入市場進行批量生產。以上就是運用立體剪裁方式進行服裝設計教學的步驟,可有效實現(xiàn)“從立裁入設計”的教學,使學生設計的產品更符合市場的需求。
三、立體裁剪在服裝設計教學的創(chuàng)新運用
服裝屬于立體造型,需要通過對人體的包裹塑造立體空間,如果要設計具有創(chuàng)意性的服裝,要選擇不規(guī)則性的輪廓,但是這樣的設計無法通過平面樣板實現(xiàn)效果,那么運用立體剪裁就可以直接在人體上進行外包圍,更形象地展現(xiàn)創(chuàng)意設計和服裝效果,所以立體剪裁是“從立裁入設計”服裝設計教學中有效的創(chuàng)新運用方式。高?;虮究品b設計專業(yè)院校的教師在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教學時,都可以采用立體剪裁的方法開展教學內容,通過實踐演示為同學展現(xiàn)服裝的空間立體感,呈現(xiàn)良好的立體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達成結構圖教學無法實現(xiàn)的效果。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師在具體教學時,要改變傳統(tǒng)的先進行紙張構思,后進行平面制版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立體剪裁展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立體剪裁教學與剪裁實踐有關,課程內容較難,所以教師一定要合理把握時間,在適當?shù)臅r機引入該教學方式。以我國高校為例,一般服裝設計的學生在大二下學期開設服裝結構設計類課程,這時教師就可以加入立體剪裁內容。在講解設計知識之后,開展立體剪裁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銜接起來。教師要先講解服裝結構設計原理,讓學生了解服裝結構設計的要領以及相關設計技巧,再講解服裝設計與剪裁理論,并為學生進行立體剪裁技能的示范,可以進行實物操作演示,結合平面制版的多種工藝,靈活運用服裝設計方式,讓學生了解服裝設計的原理以及實踐的具體過程,從而為學生的操作打下基礎。具體教學中一定要注重立裁操作與服裝結構間的關系,一定要給學生充分動手的機會,可以為學生安排設計任務,讓學生提前收集相關素材,讓學生自主學習或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設計,讓學生將設計的效果圖帶到課堂上來,親自進行動手剪裁。教師在此過程中要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立體剪裁的過程驗證方案的合理性,并進行二次修改與調整,這樣就可以將服裝設計的基礎知識融入實踐操作中,提高設計的科學性。
(二)模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
立體剪裁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授課方式,對于普通服裝院校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方式具有一定難度,不僅需要學生獨立設計作品,還需要學生通過實踐進行剪裁操作。因此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引導作用,結合教材內容開展立體剪裁教學,要立足于立體剪裁設計的理念,讓學生掌握基礎教材內容,并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耐心指導每位學生的作品,要充分了解學生設計方法,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思維差異和知識基礎進行個性化的引導與教育??梢韵茸寣W生進行服裝設計的模仿,在模仿中提升設計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還可以設計多元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學習,并進行思維發(fā)散。另外,教師的課堂教學還可以進行服裝設計知識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展示分割、褶皺、轉移等立體剪裁細節(jié)性的操作,通過巧妙手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設計水平。
(三)注重挖掘學生想象力
服裝設計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結合市場趨勢,選取時下有代表流行性的服裝款式,為學生進行講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時尚流行的認知能力。例如,可以對不同著裝人群的服飾進行分析,傳達服飾背后的設計理念,引發(fā)學生的感悟。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優(yōu)秀設計作品,激發(fā)學生設計靈感和設計能力[3]。以棒球衫為例,教師在進行棒球衫設計時,可以在課堂上展示女裝流行趨勢的信息,并結合基礎知識挖掘棒球衫上流行性的體現(xiàn),最后為學生提供服裝實物與效果圖,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棒球服,并提供人臺,讓學生在課堂中發(fā)揮想象力,將自身的設計理念運用在人體模特上,嘗試進行立體裁剪,通過實踐操作深入領會設計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中國服裝行業(yè)的發(fā)展,為了滿足服裝設計市場的需求,我國服裝設計專業(yè)的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服裝設計人才。為此,教師要運用“從立裁入設計”的理念,開展創(chuàng)新型的服裝設計教學,可以通過立體剪裁課程,將服裝設計與服裝工藝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設計水平,培養(yǎng)出具有實踐操作能力和設計創(chuàng)新能力的優(yōu)秀學生。
參考文獻:
[1]婁少紅.“服裝結構”與“服裝工藝”課程自主靈活關系模式的構建[J].紡織服裝教育,2018(6):467-470,502.
[2]劉娜,音樂蓮,陶杰.CLOD3D技術在《服裝結構》課程中的應用[J].輕紡工業(yè)與技術,2018(12):68-70.
[3]張睿,梁建芳,冀艷波,等.從學生素質、能力、知識出發(fā)的課程改革實踐探索——西安工程大學《立體裁剪》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0):39-40.
作者單位: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