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勇
摘 要:舞臺道具在目前戲劇表現(xiàn)中具有很強的渲染效果,現(xiàn)代戲劇的導演傾向于將道具做多更加現(xiàn)代化和多元化。這一點本身是可取的,但是,這也使得有部分戲劇導演誤認為道具越華麗越受觀眾追捧,整個戲劇舞美十分絢爛而演員的演技卻黯然失色。因此,好的戲劇演出需要導演對舞臺道具的表現(xiàn)空間把握得當,要分清主次關系。同時,要讓其在有限的范圍內發(fā)揮所有的形式美感,這才是真正值得追捧的戲劇舞臺道具。
關鍵詞:戲劇舞臺;舞臺道具;表現(xiàn)空間;形式美感
戲劇是我國流傳至今的文化瑰寶,具有豐富的歷史底蘊。其表現(xiàn)內容豐富多彩,與生活、音樂相融合,形成一種以舞臺講述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各種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再加上今天現(xiàn)代劇的多元化,戲劇導演在道具的選擇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多數情況下,道具本身也是一種信息傳遞的載體,對舞臺劇本身,有著烘托背景的作用。好的舞臺道具布置可以使觀眾第一眼就明白這部劇想要講述什么樣的故事。所以道具是舞臺上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一、道具本身對戲劇的作用
(一)故事背景
道具在舞臺上基本上起到交代時間背景的作用。舞臺上往往用各種花來暗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背景,滿池荷花是夏天,傲然蠟梅是冬天,清高菊花是秋天。不僅僅是季節(jié),白天黑夜也要交代明顯,這既是對劇情的嚴謹推敲的表現(xiàn),也為后文劇情發(fā)展埋下伏筆。不只是時間天氣,對于時期的背景文化也要深入考究。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特殊的家具形式和風格,也有屬于那個時期特有的印記,甚至連顏色都能彰顯出時代特點,如革命時期的破舊樸素的軍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主席的各大標語和頭像海報。道具不僅是舞臺上的一個物件,也是舞臺上沉默的敘述者。道具的表達能讓觀眾清楚事情發(fā)生的背景和時間,對該舞臺劇更具有代入感。道具是打開戲劇表演的一把無聲的鑰匙,默契而融洽地將故事中那個時代的文化氣息呈現(xiàn)給觀眾,讓觀眾在無形中融入戲劇。
(二)推動情節(jié)
在戲劇舞臺上,往往會有一種關鍵道具成為戲劇的主題,它承前啟后,貫穿主題,帶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比如孔尚任的《桃花扇》里面的扇子,這面扇子既是侯方域與李香君的定情信物,也是故事高潮的關鍵,從一開始小樓拋扇相遇、扇子題詩定情到后來決絕血濺扇面,巧妙引出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引出男女主角,象征男女之間的情義,扇中桃花也承載了李香君的決意,最后扇裂,代表兩人間感情的悲劇。整部戲劇結構精巧,構思巧妙,以小小的扇子來承接全文,又將情感路線濃縮到扇中,實為精妙。整部戲劇若是沒有這把桃花扇,將無從演起。類似這種作品里面的道具還有很多,道具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稱得上是整個戲劇舞臺的框架。
(三)加深人物認識
一個人的身份和他的衣著打扮有很大的關系,和小說一樣,戲劇也注重人物衣著服裝。在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將人物形象分為生旦凈末丑,分別用不同臉譜來傳達,鮮明地展現(xiàn)了各個角色所對應的人物形象。戲劇也是如此,戲劇中的人物配飾和相應道具都是經過導演反復斟酌、深思熟慮才布置出來的。黃宗洛老師曾經為了表現(xiàn)《茶館》中松二爺懶惰膽小、謹慎無能的形象,特地將旗人平常用的小物件全部掛在身上,還從花鳥市場弄了一對鳥,這樣全副武裝,使觀眾對松二爺的形象一目了然。一個人佩戴物品的情況和他的職業(yè)、性格、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戲劇舞臺本身就是一個彰顯人物性格的地方,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配飾是必不可少的。正是這些小的物件,在細節(jié)決定人物形象之余,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四)營造舞臺氣氛
評書尚且需要驚堂木,戲劇舞臺再現(xiàn)故事,需要更多的輔助道具豐富戲劇動作、情感以及氛圍。同時,戲劇是遠距離觀賞的藝術,道具布置盡收眼底,道具的形狀和色彩是觀眾接觸到的最直觀的背景。如果觀眾在臺上只能看到演員演技,那戲劇就變得乏味了,一個好的氛圍能夠很好帶動演員演技,也能加強觀眾觀看戲劇時的真實感。舞臺氛圍是戲劇中把握節(jié)奏和情感的關鍵,它是由導演、演員和道具共同詮釋的。舞臺道具能夠增強觀眾的視覺效果,更加直白地營造了戲劇氛圍。關于道具的選擇,導演一般都會優(yōu)先考慮與戲劇一致的風格,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劇情,增強舞臺上的和諧感。導演在布置道具時,對尺寸、距離、方位也要嚴格斟酌,努力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戲劇氛圍。
二、道具的運用原則
在國外各種絢麗文化沖擊下的中國藝術界,現(xiàn)代戲劇舞臺導演表現(xiàn)手法各有異同,各個戲劇流派都有對表現(xiàn)的詮釋和追求,道具的運用更是令人眼花繚亂。不管是夸張還是偏于細膩,道具在舞臺上的運用使戲劇本身帶有色彩,也給道具自身獲得了新的定義。許多道具在戲劇中被賦予精神、哲理的象征,通過視覺上的反復呈現(xiàn)使觀眾感受到道具的強烈色彩。同時,道具也是鋪墊情緒的方式,不同情景道具的應用,能夠從另一個方面?zhèn)鬟_出演員內心的情緒。
(一)戲劇整體基調
道具本身就是給戲劇服務,屬于戲劇的一分子,這也包括人物服飾、背景裝飾、道具年代以及燈光氣氛的效應,這些因素與演員、臺詞構成整個戲劇,因此整體基調必須一致,不然就破壞了整個劇的和諧和結構。但是現(xiàn)如今更多科技的因素加入舞臺效果中,有些導演為了追求更加酷炫的效果,不顧整體,使用與劇情不相容的道具,使得整部劇鮮明地突出道具,或是過分濫用,將舞臺戲劇情節(jié)忽略掉,導致重點傾斜,不能稱之為一個戲劇。
(二)符合劇情
曾經有人這樣稱贊魯迅先生的文章:“全篇沒有一個廢詞,沒有一個多余的符號,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意義?!彼^藝術,就是去掉糟粕,將最美的那一面呈現(xiàn)給觀眾。道具也是這樣,能用兩把椅子就不會擺一排靠椅,每一個道具都肩負了它在劇中的使命。一部劇中的道具,缺了一個整個劇就缺了點什么,不多不少剛剛好才是最好的。可能有人會質疑之前提過的裝飾性道具是否是多余的,并不是這樣,這些裝飾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在敘述故事。一個舞臺道具是否成功,并不是以精致度和數量去評判,而是每個道具都能經得起觀眾和演員的推敲,懂得恰到好處才是美。
(三)頻率原則
一個劇中,每個道具出現(xiàn)的時間和頻率都不一樣,戲劇時間畢竟有限,每個道具如果只出現(xiàn)一次,基本上不可能讓觀眾留有印象,那就更不用談道具對戲劇的推動作用了。選擇道具的時候,最重要的標準是出場時間和頻率。戲劇靠道具來烘托,道具也要靠演員動作來彰顯存在感。黃宗洛老師在《茶館》中出場時,腰間的大小零碎用品撞擊叮當作響,再加上黃老師時不時拿出鼻煙壺和挖耳勺比劃,觀眾瞬間對這些零星道具有了反應,也懂了舞臺道具的用意,同時對松二爺這個角色印象深刻。好的道具布置,可以無形中升華整部劇的深意,好的道具出場時機,能夠在關鍵情節(jié)中為演員的演技錦上添花,對整部劇的表述更加豐滿。
三、道具美學
道具的布置風格并沒有絕對的統(tǒng)一,與西方審美不同,中國對美的感受較之含蓄得多,這一點在道具中也能體現(xiàn)。清朝初年在《虞初新志》中有一篇記錄口技的散文,結尾處寫舞臺道具時僅僅用了五個“一”來呈現(xiàn)臺上之景,與前文中喧鬧有趣的表演相比,有些寡淡,但是無形中給表演增添了奇妙之處,隱隱傳遞著被口技者的技藝所征服。用寥寥簡單的道具卻能表演到淋漓盡致,這是演出者的魅力,也是道具的魅力。
道具并非精致講究才能算美,在中國山水畫中,留白多,畫中也多是能看膩的山山水水,但是茫茫江面上出現(xiàn)一葉扁舟,就顯得奇特不少,這大概就是中國人追求的意境和想象。道具也一樣,戲劇中的道具賦予的是故事的背景和想象力,能夠在道具布置中留給觀眾對劇情的一絲遐想,這場道具布置可能就算成功了一大半。舞美不是簡單的道具布置、燈光設計等,工作人員能夠在這種布置中精準找出留給觀眾的念想是很難的。
張奇虹導演在編排《風雪夜歸人》時,將劇中的金鐲子大膽改為白圍巾,并頻繁在關鍵時刻將白圍巾呈現(xiàn)出來。由于白圍巾在色彩上就先聲奪人,占據了觀眾視覺,再加上反復出現(xiàn)放大了圍巾這一道具,在最后玉春仿佛在努力夠那條白圍巾,偏偏夠不著,只剩白圍巾越放越大,漫天飛舞。白圍巾從開始貫穿整個劇情,最后借用它來暗喻兩個人的愛情悲劇。張導演在這部劇里,既賦予道具色彩美,又通過舞臺展現(xiàn)出圍巾的流動性,在最后一幕中讓整個舞臺變得極具意境美。這是道具中美的典范。
道具之所以能夠在多年戲劇中完好保存至今,是因為它在劇中具有不可分割的責任,也是劇中眾多沉默的小角色。角色能被觀眾記住對角色來說是莫大的榮耀,一個道具能夠被觀眾津津樂道,可能也是道具布置的成功。舞美設計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是緊密不可分的,從中國戲劇舞美中看到中國韻味美,不管是大膽夸張還是隱晦含蓄,都具有中國美的特點,都是美的真實寫照。
四、結語
任何時代的產物都要不可避免地與時俱進,戲劇舞臺道具也是如此,在今后的戲劇舞臺上,將會有更多高科技的道具融入舞臺,這是好事,但不可過度仰仗科技大肆宣揚舞美。戲劇之所以是戲劇,在于它有聲有色有血有肉,道具是冰冷的,但是可以讓戲中的情感變得溫暖,具有溫度,讓它也成為戲劇中的角色,更加貼近觀眾。
參考文獻:
[1]林佳麗. “擓婆”的故事——東北地區(qū)與河北地區(qū)民間舞蹈人物“老擓”的演變與傳承[J].戲劇之家,2018(13):128-129.
[2]毛歡歡.以舞臺為中心的十字交叉空間營造分析——以舞劇《銀孩子》開場第一幕為例[J].黃河之聲,2018(10):130.
[3]李冬.淺議場景設計在電視劇鑒賞中的審美特征——以新舊兩版電視劇《紅樓夢》為例[J].中國電視,2018(4):107-110.
[4]李蕊,朱晨飛.中國古典戲劇肢體語言表演與現(xiàn)代歌劇表演藝術的結合與拓展應用[J].南風,2017(2):136.
作者單位:
湖南藝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