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世紀大檢閱!1999年10月1日,共和國迎來了50華誕。
百米閱兵道,世紀精兵路。從開國大閱兵到國慶50周年閱兵,13次莊嚴的檢閱,把人民軍隊發(fā)展壯大的歷程濃縮成鏗鏘的足音留在了天安門廣場上。
這是新中國國慶閱兵中兵種最多的一次。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zhàn)隊等部隊,第一次匯入了受閱大軍中。由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四大軍種的441臺車輛組成25個車輛方隊,車輛數(shù)量和方隊數(shù)量都創(chuàng)造了新中國歷次國慶閱兵之最。
根據(jù)中央軍委和閱兵總指揮部的指示,參閱的地面部隊從1999年4月15日至19日,短短的5天就陸續(xù)從全國15個省市通過鐵路、公路、海上和空中運輸渠道,向京郊的3個閱兵村集結(jié)。來自陸??盏目罩刑蓐犓惺荛啈?zhàn)機,也于6月3日穿云破霧飛抵華北地區(qū)的7個機場。這樣短的時間,所有受閱部隊2.4萬官兵、400多臺重武器裝備、100多架戰(zhàn)機,全部集結(jié)完畢,他們帶著部隊將士的殷殷重托,開始了艱苦的閱兵訓練。
借鑒1984年國慶閱兵訓練經(jīng)驗,新式的閱兵村一月之內(nèi)在京郊拔地而起。1999年夏季的北京,最熱的那段時間,徒步方隊在高溫條件下訓練,頭上烈日當空,腳下熱氣蒸騰,每個人的胳膊都脫了幾層皮,上訓練場幾分鐘就全身汗?jié)瘢咳嗣刻?套訓練服都換不過來。北京最熱的那天,17個徒步方隊中有上千名隊員中暑暈倒,但醒過來依然繼續(xù)練。最熱的兩個月里,全軍受閱人員平均每人體重減輕了2公斤。即使這樣,也沒有一個方隊停止閱兵訓練,許多方隊甚至每天訓練達12個小時。許多參訓的官兵每天喝七八公斤水。閱兵總指揮部派醫(yī)療組作出測算,參加受閱訓練的官兵在最熱的天氣里,每人每天平均流掉2公斤汗水。1萬多名官兵一天流出的汗水多達20多噸。幾個月下來,受閱官兵流掉了幾百噸汗水,正是這以噸計算的汗水澆鑄了威武雄壯的強大方陣。
車輛方隊訓練,熱起來另是一番滋味。人進了封閉的導彈車、坦克車、步戰(zhàn)車、自行火炮等鋼甲鐵殼,就像進了烤箱。有個方隊測過里面最高溫度達到72℃。7月12日正午,空軍地空導彈方隊的30名官兵帶著一壺水進了封閉的駕駛室。當時外面溫度36℃,里面溫度51℃,方向盤燙手。隊領導在外面帶救護車觀察,透過窗玻璃,看到參訓人員臉上的汗直往外冒。一個小時后,30名官兵出來時,人人都像剛從河里撈出來似的。
“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是全體受閱女兵們在長達一年苦練中的真實寫照。在訓練場上,人們能看到女兵們那一個個被汗水濕透軍裝的背影,一張張黝黑的年輕姑娘的臉。在地表溫度最高達56℃的訓練場上,汗水如同小溪在隊員們身上流淌,每一只軍靴里都能倒出水來。盡管如此,女兵們沒有一人退縮。她們深知,無論是在閱兵訓練場還是戰(zhàn)場,沒有性別,只有軍人。“曬黑是光榮!是女兵們特有的風采!”“在閱兵村,曬不黑的屬于異類!”她們?nèi)绱苏f。
軍姿是軍人最基本的姿態(tài),更是參閱人員的訓練必修課目。在受閱部隊中,每個人的站姿都要求挺拔、自然,并能紋絲不動地站立3個小時以上。在迎風、迎光的條件下訓練眼神,半分鐘不能眨眼,不能流淚,要求透過目光必須體現(xiàn)出中國軍人的精、氣、神。徒步方隊,每天成百上千次地反復練習擺臂、踢腿這兩個單調(diào)而乏味的動作。為了練習踢腿,許多隊員在腿上還要綁上五六公斤重的沙袋,用土辦法練出整齊劃一。
受閱部隊與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合作,借鑒對優(yōu)秀運動員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訓練的方式,研制了一套心理測試和訓練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由儀器測試、軟件測試和筆試三部分組成,對駕駛員的操作熟練程度、思維敏捷程度、心理疲勞狀況、駕駛操作穩(wěn)定性、抗外界環(huán)境干擾能力、精神衛(wèi)生健康狀況進行全面檢測,為科學合理安全訓練駕駛員、進行有針對性的精神狀態(tài)調(diào)節(jié)提供依據(jù),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訓練,確保閱兵的萬無一失。
為了搞好這次閱兵,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人十分關注,多次聽取匯報,作了許多重要指示。7月23日,江澤民等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冒著夏日的酷暑,來到京郊的閱兵村,視察了參加50周年國慶首都閱兵的陸??哲姾偷诙诒⑽渚?、民兵、預備役部隊,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江澤民指出,國慶50周年閱兵,是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受閱部隊全體官兵,牢記肩負的重大使命,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高標準、高質(zhì)量地完成國慶閱兵這一重大政治任務。他強調(diào),這次閱兵要向世界展示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展示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嶄新風貌,展示人民解放軍維護祖國安全與統(tǒng)一,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堅強決心和強大力量,以揚國威軍威,振奮民心、鼓舞士氣,進一步鼓舞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堅定地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全面推向前進。
9月30日下午開始的一場大雨,直到深夜還沒有停止的跡象。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qū)司令員李新良一臉愁云,一夜難眠。“雨明天究竟會不會停?”當晚,閱兵總指揮部氣象中心的電話連續(xù)響了多次,氣象中心負責人的回答是肯定的:“10月1日凌晨5時,北京有小雨,爾后天氣逐漸好轉(zhuǎn),8時至13時天氣以多云為主,對國慶閱兵沒有大的影響?!?/p>
10月1日凌晨,1萬余名受閱官兵冒雨進城。老天好像特意安排得要讓人揪揪心。凌晨5時,天氣果然按預報的情況逐漸好轉(zhuǎn),全國億萬人民從電視上都看到天安門上空開始是滿天烏云,后來天氣越來越晴朗。許多早早到達觀禮臺的嘉賓,低頭一看,會發(fā)現(xiàn)座位有點潮濕,那是下雨的痕跡。天公非常作美,碧空如洗,閱兵總指揮部的同志們?nèi)玑屩刎?,紛紛稱贊:“氣象兵的天氣預報,神了!!”
八一電影制片廠大型紀錄片《世紀大閱兵》總攝影師王建國記憶猶新:“最揪心的是下雨。沒想到,9月30日那天真就下起了雨,讓所有在場的人心焦不安。據(jù)說氣象專家們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對50周年慶典活動當日的天氣進行過預測和分析,并準備在必要時人工驅(qū)云,但到了那天就是雨下個不停,誰也說不好何時才能多云散去見晴天。制片部門買來了雨衣、雨布,攝影師們帶上了‘快片(一種適宜陰雨天使用的膠片),準備打持久戰(zhàn)。冷雨伴著秋的寒意陣陣襲來,冰涼沁骨。攝影組在金水橋等多處設了器材集散點,器材箱下墊一層雨布,上面再蓋一層,看守的幾個人則穿著雨衣打著傘在雨夜里站著。這一夜,天安門廣場的各個方向,都有《世紀大閱兵》攝影組人員在徹夜值班看守機器?!?/p>
9時58分,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镕基、李瑞環(huán)、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等來到天安門城樓主席臺。
10時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大會開始。震天的50響禮炮回響在天安門廣場上空,這禮炮聲是對共和國走過50年歷程的歡慶,也是對共和國半個世紀奮斗的致敬。
10時07分,禮炮的回聲還在廣場上空激蕩,身著中山裝的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閱兵首長江澤民所乘的檢閱車,徐徐駛出天安門駛過鋪著紅地毯的金水橋,轉(zhuǎn)彎后停在長安街中央。迎候在那里的北京軍區(qū)司令員、閱兵總指揮李新良上將驅(qū)車自東紅墻前往,迎上向閱兵首長報告:“主席同志,受閱部隊列隊完畢,請您檢閱!”“開始!”江澤民發(fā)出號令。隨著一聲令下,聯(lián)合軍樂團團員高奏激昂的閱兵曲。
恢宏雄渾的樂曲像驟然而至的海潮,匯成震天撼地的交響——“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奏響了世紀大閱兵的序曲。
10時08分31秒,檢閱車駛上閱兵線,由西向東徐徐開進。伴著氣勢磅礴的軍樂,神采奕奕的江澤民在李新良的陪同下檢閱部隊。
據(jù)《世紀大閱兵》總攝影師王建國回憶:“我安排兩臺攝影機拍攝江主席檢閱部隊時的一舉一動。給我們開紅旗轎車的司機叫辛亦農(nóng),他的技術很好,為保持車距,他一邊要隨時盯著駛在前面的中央電視臺攝影車,一邊還要在反光鏡中瞄著江主席的檢閱車。他完全專注于自己手中的方向盤,以至于他像是根本沒聽到檢閱部隊驚天動地的吼聲?!睌z像機鏡頭轉(zhuǎn)動,照像機快門頻響,流動的畫面凝成永恒的歷史瞬間。
江澤民檢閱部隊后,返回天安門城樓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向全世界宣布:從本世紀中葉到下世紀中葉,中國人民經(jīng)過一百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將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中華民族將以更加強勁的英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講話結(jié)束時,全場掌聲雷動,廣場背景變換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絢麗圖案。
1999年初,于海被任命為解放軍軍樂團副團長。5月份,籌建國慶50周年慶?;顒拥那寺?lián)合軍樂團,于海受命擔任總指揮。這次大典上要不間斷地演奏37首(次)樂曲,因此每個聯(lián)合軍樂團成員都要把這些樂譜牢記在心。接受筆者專訪時,于海講:“按照閱兵行進的速度,我們樂團的節(jié)奏設定在每分鐘116拍。用節(jié)拍器來卡住每一個隊員的速度和節(jié)奏,差半拍都不行。”
“1999年10月1日清晨,當我以聯(lián)合軍樂團總指揮的身份,走向擺放在天安門廣場10萬學生和千人軍樂團的最中央、最前方、正對天安門城樓的紅色金邊總指揮臺時,我想起那么多年來自己一步步的成長,緊張變成了興奮,興奮又歸于平靜。”于海說,一個個鐵流般的方隊踏著軍樂團演奏的鏗鏘旋律從他身邊走過時,那種神圣、自豪和感動,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這一刻,什么苦、什么累,都是值得的!演奏氣勢恢宏的樂典為祖國的華誕祝福,是我們畢生的榮耀!”
10時36分,閱兵分列式開始。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156名官兵組成,他們護衛(wèi)著火紅的“八一”軍旗走在最前面,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
徒步方隊橫排面為25人,在當時世界各國閱兵中是最多的;加上采用多波次、立體化的方式通過天安門廣場,如此規(guī)模和陣容在閱兵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徒步方隊官兵步起步落,一樣的整齊,一樣的足音,一個排面上的人感覺像一個人一樣在動作。這整齊劃一、鏗鏘有力的腳步聲從歷史深處走來,以其威武雄壯的軍姿,表達了人民軍隊這種鐵的信念、鐵的意志、鐵的作風、鐵的紀律。
女兵方隊,英姿颯爽地正步走過天安門廣場。那威武與柔美構(gòu)成的獨特圖案與韻律,是受閱方陣中一道青春亮麗的風景。出現(xiàn)在女兵方陣中領隊的一對雙胞胎姐妹花(張薇薇、張莉莉),英姿颯爽的風范成為閱兵場上的一大亮點。這一年閱兵后制作了很多海報年歷,上面就有這對雙胞胎的照片。據(jù)張莉莉講,最難忘的細節(jié)是:穿著硬梆梆的靴子訓練,腳被磨出許多血泡,老的結(jié)了疤,新的又磨出來,從來沒斷過。她說,參加國慶大閱兵,行進在長安街上時,能夠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與偉大祖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徒步方隊經(jīng)過時,坐在天安門左側(cè)觀禮臺上的全英華人中國統(tǒng)一促進會會長單聲往下看去,“一排人感覺像一個人一樣。整齊得不得了。那是做給美國人看的,讓他們知道我們的軍隊多么雄壯、多么有紀律!美國人看得傻掉了”。是年5月,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遭到美軍導彈襲擊,3名中國記者不幸遇難。單聲所說的美國人是坐在他身旁的美國武官,“他告訴我,從沒見過這么整齊的畫面,非常驚訝”。
徒步方隊過后,由坦克、步兵戰(zhàn)斗車、裝甲輸送車、牽引火炮、自行火炮,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艦對艦導彈、地空導彈、地地導彈等400多臺(輛)地面裝備組成的25個鋼鐵方陣,挾雷裹電般地席卷而來,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就像一部雄壯的交響樂,世紀大閱兵的尾聲氣壯山河。11時05分,當戰(zhàn)略導彈方隊最后一排通過天安門中線的那一刻,陸海空航空兵首次聯(lián)合編隊組成的強大機群中的第一架飛機準確飛臨天安門??吹竭@鼓舞人心的一幕,全場掌聲經(jīng)久不息。
此次空中梯隊一改以往受閱全部由空軍航空兵組成的狀況,而是以空軍航空兵為主,與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聯(lián)合組成,三軍航空兵首次在受閱中比翼齊飛,在兵種構(gòu)成和裝備性能上都是以往閱兵所沒有過的。
這天,共10個空中梯隊駕駛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強擊機、轟炸機、直升機等9個機種15個機型的132架飛機,以楔形、箭形、菱形、三角形在空中組成刀裁斧切般的鐵陣,飛行70余公里,超低空呼嘯而來,到達天安門廣場上空,在藍天上拉出一道道彩煙,一秒不差地依次飛過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空。觀禮臺上一些國家的駐華使館武官,非常驚訝地說:“從沒見過這么整齊的畫面?!?/p>
與共和國同齡的石少升,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的攝影師,曾參與過1984年國慶閱兵的拍攝,他最難忘的還是參加1999年國慶閱兵,他被組織指派去拍攝。“經(jīng)過努力,我終于得到空中拍攝的機會。那天,為保證拍攝質(zhì)量,我被安排坐在飛機前駕駛的位置,駕駛員坐在我后面。大家上飛機前都知道,這樣做危險性極大,如果飛機高空停車,那么在我后面的駕駛員就束手無策,我倆只能棄機。但我覺得干什么事都有風險,為了拍攝好鏡頭,也只能硬著頭皮這樣干了。”石少升今天回憶起來,依舊不寒而栗。但石少升是一位真性情的男人,在他眼里,軍旅攝影師就是一個高風險職業(yè),當祖國需要你的時候,你必須有一種特別的勇氣和膽識。
“1999年,空軍有了蘇-27,導演告訴我,事先必須搶拍一些鏡頭預備著,等到閱兵式那天,如果出現(xiàn)意外,就都晚了。為此,我決定在跑道上對著飛機正面拍攝。當時,飛行方隊不干,認為這樣太危險。我苦苦哀求,才勉強答應。拍攝那天,可真叫危險,我的鏡頭稍微正一點,你就會覺得飛機起飛時直奔你而來,那巨大的沖擊力,雖隔著二三十米,依然覺得就在眼前。所以說,攝影師為了一個好的鏡頭,有時是敢冒生命危險的?!笔偕@樣感嘆道。蘇-27升空時超過80分貝的聲波,讓石少升的耳朵留下了后遺癥——聽力受損,耳鳴伴著輕度的耳聾,近距離跟人說話常常聽不太清楚。
這次空中受閱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參加機種、機型最多,指揮難度較大的一次。受閱飛機從7個機場起飛,沿6條航線按時飛到指定空域集合,并依次加入基準航線,準確無誤地飛過天安門上空。整個編隊全長75.64千米,通過天安門上空的時間為6分59秒。這么多架飛機,不同機種,要做到1米1秒不差,組織協(xié)調(diào)難度之大,在我航空兵訓練史上前所未有,沒有細致嚴密的組織和刻苦嚴格的訓練,是絕對達不到那種效果的??罩刑蓐犜O立了中心指揮所,陸海空三軍航空兵抽調(diào)精兵強將組成指揮班子,大家密切協(xié)同,齊心合力,三軍空中大協(xié)作,為祖國和人民獻上了一場精彩的表演。
8架護衛(wèi)機噴射的五顏六色的彩煙還未散盡,天安門廣場上五色的花環(huán)組成一幅巨大的和平鴿圖案。11時13分,軍樂團奏完閱兵曲最后一個音符,歷時1個多小時的閱兵落下帷幕。盛大的群眾游行活動開始。
望著這一幕幕動人心魄的畫卷,天安門城樓上85歲高齡的開國上將楊成武感慨萬千:“彈指一揮50年,人民軍隊換新顏。今天的閱兵式是國慶閱兵中最壯觀的一次?!?/p>
這次閱兵,在42個地面方隊中,步兵方隊下降到兩個,裝甲兵、炮兵等兵種已占70%。參加閱兵的空中梯隊上升到10個。這種軍兵種結(jié)構(gòu)性的變化,標志著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構(gòu)成的優(yōu)化。空中航空兵從單一機種發(fā)展為有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加油機等多機種,具備遠中近配套的雙重打擊能力和威懾力。海軍建立了五大兵種,作戰(zhàn)艦艇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加了近30倍。這表明,人民解放軍的高技術軍兵種已成為主戰(zhàn)力量。
在這50年里,我軍實現(xiàn)了由單一兵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zhuǎn)變,實現(xiàn)了軍隊指導思想的戰(zhàn)略性轉(zhuǎn)變,實現(xiàn)了軍事斗爭由應付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zhàn)爭向打贏現(xiàn)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zhàn)爭的轉(zhuǎn)變,人民解放軍逐漸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zhuǎn)變,走上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從縱橫陸地到翱翔蒼穹,從“小米加步槍”到“兩彈一星”,我國國防現(xiàn)代化事業(yè)蒸蒸日上。閱兵總指揮李新良感慨地說:“這次閱兵是建國以來規(guī)模最大、裝備最新、也是機械化的程度和科技含量的程度最高的一次。42種大型裝備,90%以上都是新的裝備,而且絕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研制和生產(chǎn)的,其中新型主戰(zhàn)坦克、還有部分導彈和新型飛機的科技含量都達到了世界的先進水平。”
人民解放軍以高昂的士氣、威武的陣容和精良的裝備,出現(xiàn)在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全國人民的檢閱,以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和精良的裝備再次向世人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座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整個天安門廣場,整個北京,整個中國,都在這一刻產(chǎn)生了共鳴——這是壯我軍威、揚我國威的大閱兵!這是鼓舞士氣、振奮民心的大閱兵!人民為之歡呼,軍人為之自豪,祖國為之驕傲,世界為之矚目。作為濃墨重彩的一頁,這場世紀大閱兵已載入了人民共和國不平凡的史冊,也將人民軍隊走向新世紀的光榮與夢想留在了壯麗的天安門廣場,留在了中國大地和華夏兒女的心上。
在整個閱兵過程中,廣場上10多萬人列隊順序組合出醒目的大標語:“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yōu)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边@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對中國軍隊提出的要求,也是閱兵大典給人們留下的強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