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梅
目前,嬰幼兒靜脈穿刺失敗是兒科護理糾紛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通過分析我院近年來嬰幼兒靜脈穿刺失敗的主要原因,從環(huán)境、心理、物品、血管選擇、穿刺方法等方面總結提煉嬰幼兒靜脈穿刺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兒科輸液室2018年9~10月初輸液患兒318 例作為對照組,2018年12月~2019年1月輸液患兒402 例作為觀察組。兩組均為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fā)期6月齡~3 周歲就診患兒,護理人員均為兒科入職3~5年兒科護師,氣候條件均為北方秋冬季典型氣候,兩組患兒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護理人員未進行“提高嬰幼兒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相關培訓,輸液室未進行光照、溫度、噪音等方面的改進與控制,對靜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進行統(tǒng)計。
1.2.2 觀察組 護理人員進行“提高嬰幼兒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相關知識學習,對輸液室光照、溫度控制、噪音控制等方面進行了部分改進,對采取措施后的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進行統(tǒng)計。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較(n)
3.1 嬰幼兒穿刺困難的主要原因 對我院歷年收治的患兒靜脈穿刺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多次穿刺及穿刺不成功的穿刺困難患兒普遍具有以下特點:反復穿刺、藥物刺激造成血管破壞嚴重;肥胖、水腫等造成血管不明顯;脫水患兒因血容量的減少而致血管塌陷、變癟、不充盈,穿刺時不容易回血;呼吸道感染患兒因體溫過高造成血管收縮等[1]。
除上述因素,還包括:患兒配合度差、護理人員情緒緊張、環(huán)境溫度、光照、患兒保暖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穿刺成功率。
3.2 提高嬰幼兒靜脈穿刺成功率的主要措施
3.2.1 環(huán)境準備 在護理期間應定期清理病房,確保輸液大廳清潔、空氣流通、光線適宜,并根據(jù)嬰幼兒年齡調節(jié)室內溫度及濕度,保證輸液室或病房具備合理的環(huán)境溫度,一般應保持在20℃~24℃,濕度為55%~65%,治療中閑雜人員不要在場,盡量減少病房內的其他對話與操作,保持病房安靜。在靜脈穿刺時,應保證合理的光照亮度。
3.2.2 心理準備 心理準備包括護理人員心理準備、患兒家長心理準備和患兒心理準備三方面,其中,又以患兒心理準備最為突出。護理人員心理準備:通過操作技能培訓等,提高穿刺操作的信心,在穿刺前通過心理暗示、提醒等調整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做好應對各種情況的準備,穿刺時始終保持和藹的態(tài)度及充分的耐心;患兒家長心理準備:護理人員應具備必要的人際交往技巧,使患兒家長對嬰幼兒靜脈穿刺的特點和難度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減少患兒家長在言語、肢體動作等方面對護理人員的心理影響;患兒心理準備:嬰幼兒因懼怕注射而哭鬧不安,對靜脈穿刺不予配合。在穿刺前,通過語言及肢體動作,使患兒消除緊張感,或通過轉移患兒注意力等方式,盡可能地讓患兒配合穿刺。
3.2.3 血管選擇 新生兒及早產兒皮下脂肪較少,進皮后就是血管,動脈與靜脈不易分清;失血、高熱、腹瀉的患兒,血液循環(huán)不良,靜脈充盈不佳,進針后不易觀察回血;肥胖或水腫患兒的血管不易暴露等。護理人員應針對患兒的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血管,采取合理的穿刺方法。血管選擇的總體原則是:盡量選擇粗、直、顯露明顯、彈性好的靜脈,并盡可能避開關節(jié)等位置,并遵循先遠端后近端,先小靜脈后大靜脈,先用側枝,保留主干的順序。實際操作中,嬰幼兒靜脈穿刺一般遵循頭部、手部、足部血管的優(yōu)選順序。
3.2.4 血管準備 對于溫度過低造成患兒手腳冰涼、末梢血管收縮、灌注不良的,可給予局部保暖,如局部放熱水袋,揉搓穿刺部位等,或者局部涂擦血管擴張藥如硝酸甘油、山莨菪堿等,有利于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對于大出血、脫水患兒,其血管扁平、彈性差,穿刺前可輕拍穿刺位置使血管充盈度提高。對于水腫患兒應按壓穿刺位置周邊3~5s 以暴露血管。
3.2.5 穿刺體位 頭部靜脈、下肢穿刺盡量選取仰臥位,上肢靜脈穿刺一般選擇坐位,穿刺過程中控制患兒四肢及頭部大幅運動,以免影響穿刺[2]。
3.2.6 進針方法 針尖斜面向上,直刺入皮稍挑起緩緩進針滑入血管。嬰幼兒血管細不易回血,穿刺過程中如判斷針已進入血管,可試液體,如局部不腫脹,則視為穿刺成功。對于不回血的情況,也可以通過靜脈逆向穿刺,靜脈血是向心性流動,采用逆向穿刺時針頭迎合血流方向,可以更快觀察回血情況。隨著護理模式和服務理念的轉變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兒科護理技術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靜脈穿刺是一項有創(chuàng)性護理操作,常導致患兒產生心理及生理應激反應,且兒童血管比較細且顯露不清楚,難以辨認,相對于成人來說穿刺難度較大,靜脈穿刺往往是患兒家長衡量兒科護士技術水平的關鍵,因而成為引發(fā)護患糾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系統(tǒng)總結了嬰幼兒靜脈穿刺經驗教訓,提出提高嬰幼兒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通過理論培訓及臨床實踐,對比了該方法應用前后的穿刺成功率,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