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晨
又是一個寧靜的夜,還是那家熟悉的火鍋店。
我們是那里的??停灾燎疤媒浝矶家呀浭熘宋覀兊目谖?,點菜沒花很長時間。我們家吃火鍋,基本沒有用過大鍋,因為大鍋是共用的,有人愿意吃海鮮,但有人偏偏受不了那股腥味,有人愿意吃藕片,但有人偏偏過敏。需要不斷考慮別人的口味,倒不如一人一鍋來得自在。這個前堂經理也是知道的。剛坐下來一會,三個精致的小鐵鍋就上來了,很快菜也上來了。
火鍋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先放肉帶起味道來,再放菜,浸入滋味。開鍋時伴著裊裊的熱氣與咕嘟嘟的水聲,牛肉熟了。這種食物真是稀奇,原本是鮮紅色混著白色,下鍋后原來的紅色卻被淺褐色代替,白色也有點偏黃,也許是讓煮出的肉汁浸染的緣故。將肉蘸進本店特有醬料肥牛汁中,輕甩兩下,就可以放入口中。開胃又過癮,嘖嘖……的確,這種奇特味道只有親自品嘗過才有感觸。
火鍋是促進家庭關系的好食物,不僅能享受到自煮自吃的樂趣,還能從別人鍋里拿點,再趁他不注意時在他鍋里搞點惡作劇,等他發(fā)現時,便能觀察到他極其抓狂的樣子,真是歡樂多多。在食物沒熟時,可以暢所欲言、談天說地,大人說工作上的困難,孩子分享校園里的趣事。如果再聽著窗外冬雨敲擊在玻璃上的滴答聲,更有一種別樣的溫馨。
火鍋是一種慢節(jié)奏的飯食,在這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時代,是體現歲月靜的好方式。每當春節(jié)過后走親訪友之際,我們總會提著新鮮的食材,踏著冬日的殘雪到二姨家團聚。二姨家整潔溫馨的小平房是我們這個大家族涮火鍋的最佳地點。旺盛的爐火、舒服的長沙發(fā)、正宗的火鍋底料……無一不是涮火鍋的條件。所有的親人歡聚一堂,圍著冒著裊裊白霧、裝飾精致的銅鍋談天說地。
這時薄施粉黛的三姨就會不緊不慢地拿起紙巾,將嘴唇觸到紙巾上,輕輕一抿。再整理一下鑲著歐式花邊的袖子,這些準備工作完畢,舉起筷子,享受鍋中的美昧。
媽媽一掃上班時疲憊的神態(tài),容光煥發(fā)。細若無骨的雙手優(yōu)雅的交叉成一個完美的弧度,白皙的面部帶著溫柔的笑容耐心地聽著姐妹們的訴說。
四姨永遠是最有活力的,紫色的絲巾隨著她舞動的雙手上下翻飛著,整個人像一只巨大的紫色蝴蝶,因激動而微紅的雙頰、飽滿的熱情映襯著火紅色的火鍋底料,讓一切都變得熱鬧起來。所有人忘記了煩惱,忘記了壓力,舉杯歡慶,其樂融融。一鼎火鍋將我們所有人融合在一起。
我認為火鍋是中國人最偉大的發(fā)明,它延緩了人們前進的腳步,讓人們愿意坐下來,感受它的魅力,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我不知道火鍋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不知古人是不是也有口福享受這樣的美味。當年王羲之蘭亭集會時,如果能與友人架鍋涮菜的話,肯定會更加熱鬧。至于流觴曲水,相比之下,情味似乎淡了那么一點,也許是淡掉的情味都隱晦于詩中了吧。作詩,是文人之間的事情,畢竟受眾群體有限;火鍋卻不同了,任何一個人都能做到,真所謂“雅俗共賞”。
火鍋能讓你發(fā)現人生的美好,當你坐在鍋前,溫熱的蒸氣溫暖著你凍得麻木的身體,一碗熱菜下去,能趕走你心中的陰霾,舒活了體內的熱血,瞬間有了品味美食的欲望,更有足夠的氛圍讓你思考人生。
火鍋能讓一切變得簡單,只需架鍋一鼎,添水開火,便可以慢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