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
【摘 要】近年來,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要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瘜W課程具有實施探究教學的許多優(yōu)勢,而且探究教學在全國不同程度開展了探索。探究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想開展好探究式教學,首先必須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想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教學氛圍;提高能力
一、探究式教學現(xiàn)階段存在的問題
不斷創(chuàng)設疑問情景、引導學生質疑思辨是探究思維的原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通過多元化的情景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人格;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心和求知欲,使探究成為一種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隊精神。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探究活動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一是盲目性,雖然學生也積極參探究活動,可最終效果不好,因為大多數(shù)探究活動并不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培養(yǎng);二是隨意性,探究活動準備不充分,占用了過多課堂時間,從而沖淡了知識教學。
二、精心構筑和設計探究式教學的內容
探究式教學需要立足于整體的教學安排,整理需要進行探究的知識內容,選擇適當?shù)慕虒W手段進行課程講解。就實際情況來說,高中化學的知識內容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用于探究式學習,對此,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設置探究性學習活動。首先,要明確課程目標,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哪些化學知識,然后什么樣的方法最能讓學生接受,在探究式教學的課程內容安排上,教師首先要提出主要問題讓學生猜想,或是直接給出幾種假設,給予一定的實驗探究空間,讓學生自主分析。比如,講氯氣時,教師可以先通過一段新聞事件的視頻,看完視頻后,讓學生們思考并提出問題,此時,老師可以加以引導,第二步讓學生通讀書本,簡單了解氯氣的性質,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結論,然后將結論進行匯總,對照正確的答案找到自己的不足,最后通過這些過程進行學習反思。這種探究式教學涵蓋了問題的引入、猜測與假設、實驗活動、結論推導、問題反思與交流等多方面的內容,以此來豐富探究式教學,使之成為一種獨特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氛圍中接觸化學、認識化學。
【案例】在某市河段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驚險神秘“水雷”,6個裝滿金屬鈉的鐵皮水桶浮在水面上,其中有3個發(fā)生劇烈爆炸,另三個被成功打撈。據(jù)現(xiàn)場的一位同志講,早上10點多,河內突然冒起一股白煙,水面上漂浮的一個鐵桶內竄出了黃色火苗,緊接著一聲巨響,蘑菇狀的水柱沖天而起。群眾議論說、;“沒想到水里的東西也能著火爆炸”。打撈上來的桶被打開蓋子后馬上冒出白煙,而且一旦人們接觸了桶內的物質,雙手感到劇烈疼痛,隨后,消防隊員將打撈上來的鐵桶用煤油浸泡。
首先,提出問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問題“鈉是怎么樣的物質?它能與水反應嗎?若反應又生成什么呢?”其次,展示實物鈉,聯(lián)想案例中消防員的善后措施,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最后實驗探究鈉與水反應,歸納鈉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反應式及鈉的物理性質,并討論得結論:鈉遇到水時,會釋放出氫氣,氫氣著火點低,大量金屬鈉在水里迅速反應就會爆炸。教師還可以布置些課后思考問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比如“這些水中的水雷是從哪里來?”“金屬鈉如何儲存與運輸?”。這樣整節(jié)課都圍繞“鈉水雷”案例展開,學生在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中穿梭,把鈉的物質性質、鈉的化學性質、鈉的制取、存放和主要用途都融入情景中。
三、把握探究開放度的策略
在運用探究教學策略時要注意適度,因為探究教學本身是一個開放的教學過程,只有把握好探究的開放度,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最好的學習效率,同時也不挫傷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探究教學中,學生們置身于開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更為暢通??墒窃诮虒W中,操作起來也很不容易,平常我們要求的“放得開,收得攏,雖然活,卻不亂”,要求教師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對學習的多元目標、評價要求和材料等方面的問題,要做出恰當?shù)呐袛啵盐蘸瞄_放的度。
1.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的問題進行探究
學生們提出的問題越多,他們對所研究對象的關注程度越高,學生的問題比較零碎,對教師而言,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值得探究。
2.步步為營,層層深入
科學探究活動一般應掌握由簡單到復雜,由教師帶著走向逐步放開,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應該緊湊、嚴密。教師的語言要精煉,大部分空間應留給學生。
3.合理處理教材,側重探究的某一環(huán)節(jié)
不是每一節(jié)課都可以完成探究的全過程,為此,不妨在探究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上大做文章,有所側重。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欲望,”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再也不是知識的化身和權威者,而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引導者,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良好探究氛圍,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讓學生真正成為探究學習的主人。通過具體的活動與探習,學生能自主學習。好的探究學習活動,通過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驅動學生積極主動進行觀察實驗和收集實驗證據(jù),通過探究式教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掌握更深入的運用和探究知識的思維方法,可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形成正確對待科學問題的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化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走進新課程》叢書編委會,化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湖北育出版社,2002
[3]張咸海.“互動—探究“模式的構建[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05)
[4]選萍,化學教學中自主探究性學習的研究[J].中學化學數(shù)學參考,39
[5]田長明,化學探究性教學的基本類型及教學實踐[J].化學教學,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