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瑛
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科的課程目標有如下表述:“能憑借語感和對語言運用規(guī)律的把握,根據具體語言情境和不同對象,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和交流?!薄澳軌虮孀R、分析、歸納和概括基本的語言現象和文學現象,并能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闡述自己的發(fā)現?!边@表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清晰有條理地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而在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口語表達的學習和訓練內容較少,忽視了語文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語言工具”的作用,直接導致了學生“不想說”“不會說”“不敢說”的表達困境。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高效的思維工具,為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供了一種新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提出的思維整合和篩選的科學方法。它由一個中心點放射性地展開多條線,每個關節(jié)點又會成為下一個中心,并且以圖像與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主題與各層級之間的關系,使一個問題向橫向縱發(fā)展鋪開。思維導圖運用圖文,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掘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是指在公眾場所,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tài)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fā)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
演講的類型大體有如下四種:照讀式演講、背誦式演講、提綱式演講,即興式演講。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在日常的學校生活和班級活動中經常需要使用的演講方式為背誦式演講和提綱式演講,如自我介紹、學生干部競選、課堂活動展示、主題演講活動等等。相比較而言,提綱式演講是一種更加合適的演講方式。演講者只須把演講的主要內容和層次結構,按照提綱形式寫出來,就可借助它進行演講。使用思維導圖將演講的主要觀點、論據、結構層次等用簡練的句子排列出來,作為演講時的提示,可以幫助演講者明確演講的目的,選取恰當的主題,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另外還有助于克服膽怯心理,把握好演講的情感基調。
討論是人們圍繞某個話題各自發(fā)表意見的一種平等交流的方式。通過討論可以提高認識,加深理解,開闊思路,集思廣益,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歸納總結出所討論問題的答案。討論是課堂最常見的交流方式,幾乎每一堂語文課都離不開討論,而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使課堂討論更加高效。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所提到的口語交際,不僅包括口語表達能力,也包括“聽”的能力。“聽”和“說”同樣重要??谡Z交際重在交流,如果不能通過“聽”很好地理解他人所要表達的意思,那么“說”也一定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思維導圖在討論中可以應用在“聽”和“說”兩個方面。就“說”而言,討論中的小組發(fā)言其實就相當于一個個“小演講”,事先準備好用于發(fā)言的思維導圖,能幫助理清思路,有助于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與演講不同的是,討論具有交互性。個人的發(fā)言結束后此次交流并沒有終止,其他小組成員會根據發(fā)言發(fā)表反對或補充意見。此時,可在原有的思維導圖基礎上根據他人發(fā)言進行添加或修改,以便于二次或三次發(fā)言。
在他人發(fā)言時,可運用思維導圖幫助“聽”話??梢栽谒税l(fā)言的同時,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簡單快速的記載,理清發(fā)言人的思路,記錄下主要內容,快速理解發(fā)言者的觀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接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的好習慣。
另外,也可以在小組討論時安排專人用思維導圖記錄,隨時修改和增補新內容,將小組的討論結果匯總在一張思維導圖中。運用這種方式,可加快討論的進程,節(jié)約課堂時間,使課堂討論變得高效。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訓練思維的工具,運用在議論文寫作中可以起到理清思路、梳理脈絡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起作文的大致框架,在寫作時更加游刃有余。在書面作文之前,可以增加口頭作文環(huán)節(jié),先構建思維導圖,然后口頭表述自己的作文思路,起到訓練思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
例如以下作文題目:
最近,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的一篇關于“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的文章在網上熱傳,他根據自己孩子的閱讀實踐,提出“傳統(tǒng)的四大名著中暗含陰謀、暴力、虛幻等元素,會對孩子的人生觀塑造產生不良影響”的觀點,呼吁家長將“四大名著”從孩子的書架上拿下來。這個話題立刻引發(fā)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四大名著”到底適不適合孩子閱讀?對此你持什么觀點?請據此寫一篇作文,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寫作。題目自擬,立意自定。
通過上面的思維導圖,學生可以輕松地整理出寫作思路,理清中心論點、分論點及文章的主要框架。對照思維導圖,可以將作文用口語表達出來,如:“我的作文的中心論點是含有陰謀、暴力、虛幻等元素的‘四大名著依然適合孩子閱讀。第一個分論點是從作品本身的角度出發(fā),我認為‘四大名著中雖然有一些負面消極的內容,但是作品的主題是積極向上的,而且其中的負面內容并不是虛構夸張,而是對現實的真實反映。我的第二個分論點是從閱讀對象的角度出發(fā)……”在最終下筆成文之前,通過思考整理出思維導圖,完成抽象的思維到具體的圖形的轉化,再通過口頭語言的表達完成從圖形到語言的轉化。在此過程中,作文的框架經過兩次打磨,最終完成從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的轉化。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更好地組織語言,理清思路,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擺脫“不會說”的困境。同時,變得“會說”的學生也能戰(zhàn)勝自己的恐懼心理,由“不敢說”變得“敢說”,增強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環(huán),由“不想說”變得“想說”,實現能力的提升,自我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