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麗君 席旭東
摘要 ? ?以飼用甜高粱大力士為材料,研究不同海拔區(qū)域不同刈割次數對飼用甜高粱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旱作區(qū)低海拔區(qū)域(1 500 m左右)肥水相對充足的川臺地種植飼用甜高粱,適期早播,采用2次刈割,可適當提高飼草產量,產量可達103 t/hm2;在海拔相對較高的(1 600 m以上)山區(qū),宜采用一次性刈割。
關鍵詞 ? ?旱作區(qū);甜高粱;刈割次數;產量
中圖分類號 ? ?S514;S548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3-0192-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eh)是普通粒用高粱的一個變種,亦稱糖高粱、蘆粟、甜稈。甜高粱具有抗旱、抗?jié)场⒛望}堿、耐瘠薄、耐高溫、耐寒冷、適應性強、穩(wěn)產等特性[1-2],是一種糖料作物,也是優(yōu)良的飼料作物和能源作物[3]。飼用型甜高粱具有再生能力強、刈割后生長速度快的特點[4]。針對旱作養(yǎng)殖區(qū)飼草資源不足、種植結構不合理、品種單一、養(yǎng)殖效益低等問題,本研究對旱作區(qū)不同海拔區(qū)域飼用甜高粱刈割次數進行試驗,以實現該區(qū)域飼用甜高粱種植的高產高效。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分別設在海拔1 580 m的隴西云田鎮(zhèn)川臺地和海拔1 960 m的渭陽鄉(xiāng)小干川村旱山地進行。云田試驗區(qū)平均氣溫7.8 ℃,年降雨量350~400 mm,無霜期138 d。渭陽試驗區(qū)平均氣溫7.5 ℃,年降雨量350~340 mm,無霜期135 d。土壤均為砂質土壤。
1.2 ?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為飼用甜高粱大力士,由百綠國際草業(yè)有限公司提供。
1.3 ?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D1:在低海拔川臺地種植,4月28日播種,10月20日統一刈割。處理D2:在低海拔川臺地種植,4月28日播種,8月8日刈割1次,留茬15 cm,10月20日第2次刈割。處理G1:在高海拔旱山地種植,5月10日播種,10月20日統一刈割。處理G2:在高海拔川臺地種植,5月10日播種,8月16日刈割1次,留茬15 cm,10月20日第2次刈割。每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小區(qū)面積20 m2。栽培密度133 395株/hm2,株行距25 cm×30 cm。試驗地在旋耕覆膜前一次性施入農家肥45 t/hm2、尿素225 kg/hm2、二銨270 kg/hm2、硫酸鉀270 kg/hm2,其中處理D2、G2在第1茬刈割后補施尿素75 kg/hm2。栽培方式均采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
1.4 ? ?測定方法
每小區(qū)隨機抽取10株進行株高、葉片數、分蘗數的測量統計。測產時采用三點法,每小區(qū)隨機抽取3個點,每個點刈割1 m2進行測產[5-6]。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處理甜高粱生育期比較
如表1所示,大力士高粱品種在低海拔區(qū)于5月15日出苗,10月18日進入枯黃期,生育期156 d;大力士高粱品種在高海拔區(qū)于5月22日出苗,10月15日進入枯黃期,生育期146 d,較低海拔區(qū)縮短10 d左右。
2.2 ? ?不同處理甜高粱地上生長指標比較
地上生長指標是高粱生長發(fā)育最重要的指標,也是產量形成的主要指標。對株高、葉片數、分蘗、莖粗等主要地上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如表2所示??芍?,低海拔區(qū)高粱株高、葉片數和莖粗均高于高海拔區(qū)。與處理G1相比,處理D1株高高5.2 cm、葉片數多0.2片、莖粗粗0.64 mm,但差異不顯著;處理D2和處理G2在第2次收割時(10月20日),所有地上指標均達到顯著性差異水平,處理D2較處理G2株高、葉片數、分蘗數、莖粗分別高出109.8%、61.9%、26.5%、19.2%。
2.3 ? ?不同處理甜高粱飼草產量比較
由表3可知,處理D2飼草鮮產量最高,達103 t/hm2,較處理D1增加1 t/hm2,較處理G1增加5 t/hm2,但差異均表現為不顯著。處理G2鮮草產量最低,為83 t/hm2,較處理G1減產15 t/hm2,減產15.3%且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3 ?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在旱作區(qū)低海拔區(qū)域(1 500 m左右)肥水相對充足的川臺地種植飼用甜高粱,適期早播,采用2次刈割,可適當提高飼草產量,產量可達103 t/hm2。在海拔相對較高(1 600 m以上)的山區(qū),適宜采用1次刈割法進行種植;2次刈割由于氣候冷涼、霜期早、后茬氣溫低不穩(wěn)定等因素,甜高粱生長緩慢,導致飼草產量低。因此,建議低海拔區(qū)域鮮食飼草甜高粱采用2次刈割方法種植,注意適宜早播,1茬刈割后補充水肥,有助于提高產量、增加適口性;在海拔相對較高的山區(qū),以采用一次性收割較為適宜,飼草產量較高。
4 ? ?參考文獻
[1] 田森林,趙威軍,鄭麗萍.我國甜高粱育種方法探討[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1,39(5):419-421.
[2] 馬涌,張福耀,趙威軍,等.甜高粱育種思路探討[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1,39(6):619-621.
[3]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4] 梁萬平.刈割間隔時間對飼用型甜高粱產質量的影響[J].中國糖料,2015,37(4):42-43.
[5] 陶婭.試析牧草的種植管理及利用技術[J].畜禽業(yè),2017(增刊1):42-43.
[6] 常玉卉,趙威軍,張陽,等.不同刈割次數對甜高粱產草量的影響[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7,45(5):75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