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英 刀艷萍
(開遠市人民醫(yī)院 云南 開遠 661600)
隨著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多汗癥在臨床非常多見,發(fā)病率在 60% 左右[1]。糖尿病多汗癥是糖尿病并發(fā)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所致,臨床表現(xiàn)有全身多汗,活動進食汗出或上半身汗出,下肢汗少等,西醫(yī)無特效療法[2]。該病屬于中醫(yī)“消渴”、“汗證”范疇。近年來有相關(guān)研究實踐結(jié)果表示,在2型糖尿病多汗癥治療期間應(yīng)用益氣固表、補腎養(yǎng)陰的方法具有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選用的臨床資料為本院門診以及住院患者160例,患者臨床資料選取時間為2015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的分組原則將其分為例數(shù)相等的兩組。其中治療組患者男女比例為42:38例;患者年齡區(qū)間為33~72歲,平均年齡為44.5歲;評估患者病程均為6月~20年,平均6.8年。對照組男36,女44例;年齡36~80歲,平均48.6歲;患者病程在9月~18年期間,平均病程為8.5年。評估160例患者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臨床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①本次研究試驗前按照于1997年由WHO 所制定的診斷標準進行對比評估[3]所有患者均確診為2型糖尿病; ②患者合并存在多汗癥狀,對患者實施西藥治療,患者將血糖指標控制在理想范圍(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 血糖≤10.0 mmol/L, HbA1c ≤7.0% ); ③排除由于肺結(jié)核、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以及低血糖、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影響所產(chǎn)生的多汗癥狀[4]。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益氣固表、補腎養(yǎng)陰為治法?;痉浇M成:黃芪30g,白術(shù)10g,防風10g,山茱萸20g,丹皮6g,生地黃20g,茯苓15g,山藥15g,麥冬10g,五味子15g,白芍10g,糯稻根15g,浮小麥30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1.3.2 對照組 甲鈷胺片(海南斯達制藥有限公司)500μg/次, 口服,3 次/ 天; 維生素B1 片(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20mg/ 次,口服, 3 次/ 天; 谷維素(北京中新制藥廠)每次用藥劑量為口服30 mg/ 次, 每天服用3 次。治療時間2 周為1 個療程,患者共治療6 周。
1.4 療效判定標準[5]顯效:采取治療措施以后患者汗止,表示為其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汗出減少,以及患者其他臨床癥狀改善明顯為有效;無效則為患者出汗及其他癥狀和治療前相比較無變化。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療效 例(% )
某女,64歲。患糖尿病12年,背部惡寒、多汗半年余,上身汗出,下身無汗,易于感冒,背部時有刺痛,體倦乏力,失眠健忘,納可,二便調(diào),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沉細。查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小時血糖9.1mmol/L。中醫(yī)辨證為氣陰兩虛,營衛(wèi)失和。益氣固表、補腎養(yǎng)陰在黃芪30g,白術(shù)10g,防風10g,山茱萸20g,丹皮6g,生地黃20g,茯苓15g,山藥15g,麥冬10g,五味子15g,白芍10g,糯稻根15g,浮小麥30g用水煎煮,每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用藥?;颊叻?劑后其相關(guān)癥狀明顯緩解,口服用藥10劑后則癥狀完全消失,同時對患者實施隨訪1年,期間未復發(fā)現(xiàn)象。
糖尿病多汗癥是一種由于血糖指標長期處于高狀態(tài),且存在較大血糖波動的疾病類型,導致患者自身存在調(diào)節(jié)體溫的自主神經(jīng)受累現(xiàn)象,導致患者出現(xiàn)汗腺分泌功能異?,F(xiàn)象所致的疾病類型[4]?!蹲C治準繩·自汗》中說:“或肺氣微弱,不能宣行榮衛(wèi)而津脫者”,治則以益氣固表,是汗癥不可少的治療方案。因此臨床治療著重益氣固表、補腎養(yǎng)陰以玉屏風散合六味地黃丸為基礎(chǔ)方。在此次研究中藥方中所含有的白術(shù)、茯苓、山藥具有健脾、補氣的效果,氣旺表實則津液不外泄;應(yīng)用的山茱萸以及生地黃有利于補腎養(yǎng)陰;對治療佐防風走表具有積極影響;汗出過多會導致患者心陰虧耗,白芍在治療斂陰和營時具有積極影響,麥冬、五味子合主藥在治療期間具有養(yǎng)心陰、斂汗固表的效果;而且汗出過多會導致陰液更傷,如果患者出現(xiàn)陰易虧,陰虛則生內(nèi)熱,熱迫汗出,有利于促使癥狀更纏綿難愈,丹皮瀉熱、存陰;浮小麥、糯稻根固澀收斂止汗;諸藥合用,增強益氣固表、補腎養(yǎng)陰,治療糖尿病多汗癥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