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職《電路基礎與實踐》課中,學習興趣的提升,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網絡技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先進的混合式教學理念不斷融入高職教學中,從電路基礎入手,進一步運用網課,探索多維度提高學習電路的興趣,促進電路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興趣;師生互動;電路生態(tài)
1 引言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的基本生物學規(guī)律是逃避痛苦追求快樂,所以讓他快樂的事情他會主動去做。高職電路基礎與實踐課,應在有限數(shù)量的課堂上采用混合式教學,多維度調動學習興趣。興趣教學原則是中外近現(xiàn)代許多教育家的共同主張,既有教學心理化取向的突出特征,也反映了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全面達成教學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一個對學習效果和教育境界高追求的教學原則。它不滿足于一時的知識掌握,更不屑于機械的知識灌輸,而是力圖點燃受教育者心智的火焰,把內在潛質開發(fā)出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追求新知、發(fā)展個性,這切合了當今以人為本、技術創(chuàng)新因此,無論是從教學原則的繼承性、共同性,甚至具體化、層次化來看,還是出于教學實際和現(xiàn)實教育的考量,都需要將興趣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原則,并納入教學原則體系之中。無論是一般教學、各科教學,或是一個單元設計、一堂講座。興趣原則都是適用的[1]。巴班斯基說:“學生如果沒有穩(wěn)定的興趣,如果對知識沒有迫切需要感,就不可能學習得富有成效,”這是帶有規(guī)律性,可以作為教學論的一條基本原則。斯卡特金也說:很多問題都取決于我們如何迅速地承認并接受這個最簡單的學習法則:“帶著興趣學習”。
2 電路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
孵化多維課堂的多維興趣:高職新生入學時,對新生活、新專業(yè)有強烈的渴望。但是,在進入各科學習之后,因基礎差,較多的學生逐漸生出情緒低落的狀態(tài),直至無法繼續(xù)前行,只為應付考勤,這一問題在《電路基礎與實踐》教學中同樣有所表現(xiàn)。電路學,因學科的嚴謹性、邏輯性較強,公式多,電路生疏,證明枯澀,單靠教師一方,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想真正提高學生對電路的興趣,還應從實際入手,讓教學在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混合式中展開,方有良效。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導(作為導師),扮演組織者,動手示范、啟發(fā)、點撥,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將其放在被動接受的地位,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他們從通俗易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中參與、與收獲。只有不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提問,才能逐漸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拓展知識、從實踐中尋找答案的能力,進一步挖掘學生探索的興趣。譬如:在學習疊加定理時,開始,播放一段動態(tài)效果的網課,引出這一定理相關的分解圖,通過畫面氛圍,背景電流來讓學生融入其中,領悟模擬分解圖,直觀動態(tài)圖、讓學生有立體思維,充分調動聽覺、視覺等感官,對電路中所描述電流的分配產生感性認識,從而深入理解定理,給學生帶來多覺度的興奮點、調動求知的欲望,從而課中和課后學生的問題也多了。
常說:“提問題,便是入門的開始,只要能提第一個問,說明你在思考、在探索、有了興趣,接著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n個。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就是進步的過程,小小奧秘的揭開,讓你茅塞頓開,讓小成功產生美好的獲得感,那么你的電路學習已經起步了”。
3 激活電路生態(tài)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內心興奮的狀態(tài),而是急于傳授知識,那么傳授的這種知識只會讓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這一態(tài)度會給人帶來疲倦的感覺”[2]。因此,在電路與實踐教學中,自主學習離不開特定教學生態(tài)的激活,讓他們對教學內容產生共鳴。又如,在學習基爾霍夫電流定律時,根據(jù)內容:“流進的電流等于流出的電流”,畫一個直觀而有動態(tài)的圖,讓知識點、思維點、動態(tài)點融入在一起,這種情境式的教學容易點燃他們的熱情,對電路的興奮也會在這一過程中發(fā)生,開電路生態(tài)之良好。
4 課堂評價激勵
針對吸收規(guī)律和知識特征,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把枯燥的內容制作成鮮活的微課,微課的圖文并茂、生動形象、音頻、視頻等豐富多彩,將電路課程教學形式變得多維,讓教學從傳統(tǒng)黑板、粉筆轉向MOOCs,增加電路課堂教學的活力與趣味性,。在課堂中圍繞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通過實踐活動讓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拉近,也為師生互動,學生交流,騰出了空間和課堂時間,近距離討論他們提的每一個問題,還可以把某個問題進行邏輯推理、順藤理瓜發(fā)現(xiàn)新的趣味點。學生的心理成長,普遍存在一個特征:喜歡被表揚、稱贊、鼓勵。而對懲罰則會產生逆反心理[3]。因此,在高職電路教學中,注重課堂對學生的評價,以表揚和課堂加分激勵為主,提升學生對電路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生獲得感。對一部分表現(xiàn)差的學生不一味批評,樹立他們信心,開拓方法,并幫助他們進行縱向和橫向對比,過去和現(xiàn)在對比,讓他們看到自身的進步,體茅塞頓開之感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同時善于發(fā)現(xiàn)閃光點,無論他們成績如何,都有值得挖掘的長處,如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學生沒有答對,但對他們主動回答問題、勇于站起來表達意見,這一點給予肯定和表揚,組織其余同學鼓掌給力,導師(組織者)激勵性的點評,以點帶面來激發(fā)課堂活力,孵化學習興趣,使他們在點點滴滴的進步中獲得自信。
5 結束語
1)混合式多維課堂從更為廣闊的視角、多元的教學途徑激活了學生的興趣;2)構建互動提問式課堂便能孵化表達能力的逐漸提升;3)學生體茅塞頓開之感、以小成功培植豪邁與自信。
參考文獻
[1]郭戈.關于興趣教學原則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3).
[2]李鳳霞.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9).
[3]靳晶.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哪里來[J].科技信息,2009(4).
作者簡介
鄧顯林(1963-),男,重慶人,學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與電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