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嘉倩
◆摘 要:父母的角色作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梢哉f,親子陪伴,對于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每個父母都想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東西,卻忽略了向孩子傳遞來自父母的情感上的交流、溝通與關愛。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你和孩子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關鍵詞:親子;陪伴;平等;理解;童心;成長
父母陪著孩子一起長大,孩子陪著父母慢慢變老,這是人世間最溫暖的感情。人們常說,父母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墒恰芭惆椤倍帜阌X得該如何定義呢?僅僅是守在孩子身邊嗎?還是給予他更好的物質條件?或許你認為這些足以叫做幸福,但我認為構成幸福的因素遠遠不夠,懂得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去,這才是有效陪伴。
一、用心陪伴,讓孩子看的見
魯迅先生曾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年齡越小的孩子,越離不開父母,寄宿制的保姆、有愛心的幼師誰都替代不了親情。孩子想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有更多的時間和父母膩在一起,享受他們作為孩子的“特權”。對于幼兒來說,父母的陪伴帶給他們的是安全感以及心靈上的撫慰。
(一)陪伴是一種精神上的富裕
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說過:“許多父母總是終日奔忙,從來無暇顧及孩子。當他們終于有一天想要好好關心孩子的時候,發(fā)現竟然無法與孩子進行溝通,父母對于孩子來說變得無足輕重?!?/p>
陪伴是大人和孩子兩個獨立的人之間產生的交集。一家人其樂融融,在同一屋檐下專心致志地做著自己的事。母親堅持閱讀,父親用心拼搏,全家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豐盈而不是物質,更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這才是最好的精神陪伴。用父母的努力去影響孩子的成長,用父母的精神帶動孩子,用父母的行動去影響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優(yōu)質榜樣。
(二)陪伴是一種平等的理解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他們自己的特性,有性格上的,有智力上的還有性別上的,這些特性構成了孩子成長的特點。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這些特點并理解孩子,理解他們的“好動”、“好玩”,甚至“好吃”,理解“貪玩”作為孩子的“本性”,跟隨著孩子成長的腳步,不快也不慢。孩子的成長正是要我們這樣的耐心與尊重,我們要在這個過程中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成長?!懊篮镁褪且杂勺栽凇保覀儗⒆拥慕逃钪匾?,莫過于讓他們盡可能多地獲得“自由自在”。
換位思考,用孩子的高度去理解:當孩子遇到不會畫畫,想要放棄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鼓勵他放下焦慮,趣味陪伴練習畫線條和涂色。父母在孩子學習態(tài)度上承擔著重要責任,在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你可以溫柔而堅定地說:“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父母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心靈提示和幫助遠比直接代替他解決困難要重要,要有效。
二、交流+關愛,共創(chuàng)溫暖陪伴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玩手機,這種“冷暴力”,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當孩子有溝通欲望的時候,父母只顧玩手機,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覺,甚至認為在父母眼中,自己沒有手機重要。為了彌補這種傷害,孩子可能以哭鬧、亂砸東西等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機、打游戲等方式來自娛自樂。真正的溝通不是特意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進行的。
在家庭教育中,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別人交流溝通,心理不能健康地發(fā)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冷漠,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個“接力棒”的傳遞者。
三、減少控制欲,成就幸福陪伴
或許有些父母,他們堅持用一生“陪”在孩子的身邊,一年一月一天也不缺席。作為孩子的父母有思考過嗎?或許你認為的一系列“好”的陪伴,可你的孩子需要嗎?在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寶貝正在玩積木,一塊塊搭起了一座3層小塔,媽媽看見了,就幫著多放了幾塊,還不停地說:“寶寶你要不要這塊長長的?能搭成小橋……”孩子在自由游戲時,是其發(fā)揮創(chuàng)意和專注力的大好時機,過多打斷孩子的游戲,會影響孩子做事的專注程度。
愛不等于控制和干涉,關心不等于照顧,尊重孩子不等于放任。陪伴孩子應該是充滿暖意的,不是監(jiān)控和糾錯。多觀察,少干涉——幸福陪伴是需要恰到好處,既有溫度的愛,又有分寸的嚴。
四、聚焦志趣,成就興趣陪伴
尊重孩子,賞識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長處所在,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智慧家長不會盲從給孩子報興趣班,更不會逼著孩子學這學那。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閃光點,你可以陪著寶貝一起做快樂的“小棋手”;一起做閃亮的“小舞者”;一起做自信的“小主持”……只要用心堅持下去,興趣變成了特長,驅動孩子繼續(xù)深入學習,他才能體會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這種興趣式的陪伴,拉近了你與孩子的距離,它就像是一種調味品,讓陪伴更加的甜蜜,更加的契合。
孩子的教育不能重來。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家長不能等到在將來才去彌補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空白片段。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親子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與孩子在一起,陪伴他們成長。作為父母,用一顆童心來貼近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保持共同的愛好。用一顆愛心澆筑自己的孩子,互相依戀。用一顆責任心點燃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養(yǎng)成好習慣,一起快樂的生活。這才是做好孩子父母的正確選擇。
參考文獻
[1]魚爸.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yǎng)[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137.
[2]萬紅剛.積極陪伴:父母不可不知的親子互動模式[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09):51-53.
[3]彭文超.別讓手機成為親子陪伴的障礙[J].中國德育,201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