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
單從市場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婚姻相當于是男女雙方合辦企業(yè),雙方拿出的資源包括身體、生育能力、容顏、家庭關系,以及潛力等等。然而,男女根據(jù)給出的資源不一樣,發(fā)揮作用的時間也不一樣。目前來看,通常都是女性付出較早,在二三十歲的時候付出了青春和生育能力,把精力放在撫養(yǎng)子女和照顧家庭上。男性的經濟作用一般要在三四十歲時才能體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婚姻前期,“播種”的是女性,男性則是負責施肥,也正因此,對付出更多的女性是不利的。
所以,女方婚前如果要男方給一點“抵押”,為未來的婚姻做一點保護,只要是合理范圍內,是能夠理解的。因為,既然是辦企業(yè)就存在風險,如果沒有一點抵押,假設后面的婚姻出現(xiàn)了問題,很可能前面付出的人(女性)就會吃虧。因為那個時候,女性的資源可能已經用光了,容顏不再,未來的潛力也可能因為回歸家庭而耽誤甚至喪失。反而是男人到中年后事業(yè)、個人魅力正當時,外面的誘惑又那么大,很容易翻船。
從另一方面來說,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很多,很多人也都不差彩禮錢,或者說彩禮錢也起不了很大的保障作用了。而且一般而言,如今大部分女方父母并不會收下男方的彩禮錢,而是轉手給女兒讓其用于自己的小家,甚至還會拿出一部分積蓄補貼給女兒。這種情況下彩禮其實就是一種形式或儀式,象征著男人對女人的付出和尊重。
在門當戶對,男女雙方都不差錢的情況下,對于男方來說,你可以不要,我一定要給;對于女方來說,我不一定要,你給了我都用在家里。可能,這才是處理彩禮問題最好的方式。當然,作為接受長輩祝福與饋贈的小夫妻也必須明白:彩禮是男方的誠意,陪嫁是女方的心意,但最終人格成長和經濟獨立才是小夫妻的愛意與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