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娜 婁麗娟 蘇德林 謝 勇* 方怡婷
(1 江蘇省昆山市淀山湖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 215345;2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植保植檢站 225529)
2008 年以來,江蘇省昆山市水稻大田中雜草稻和千金子普遍發(fā)生,嚴重影響了當地水稻生產。近幾年,昆山市大力推廣機插稻栽培技術,雜草稻和千金子的發(fā)生與危害得到了一定控制,但仍有部分田塊因雜草稻和千金子的田間殘留基數高,一時難以控制。鑒于此,在昆山市耕保植檢站的指導下,筆者于2018年在昆山市淀山湖鎮(zhèn)安上村2017年度雜草稻和千金子等雜草發(fā)生較為嚴重的大田內進行了除草劑篩選試驗,旨在探尋機插稻大田中防除雜草稻及雜草的有效藥劑[1-2]?,F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水稻品種為“武運粳30”,于2018 年5 月17 日采用工廠化流水線播種,6 月6 日采用插秧機移栽。供試除草劑為38%噁草酮SC、30%芐·丙草胺WP和10%芐·丁MG。噴霧機具為小型背負式彌霧機。
采用大田對比試驗,設3個藥劑處理和1個空白對照,不設重復,每小區(qū)面積為0.1 hm2,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其中,38%噁草酮SC施用時,每667 m2用藥80 mL 兌水30 kg,噴霧施用;30%芐·丙草胺WP 施用時,每667 m2用藥125 g 拌尿素10 kg,毒肥撒施;10%芐·丁MG 施用時,每667 m2用藥700 g 拌尿素10 kg,毒肥撒施。試驗相鄰田塊間應用地膜覆蓋好田梗,防止串水、串藥,以免影響試驗結果。
表1 試驗處理設計
在水稻移栽后15 d、30 d 和抽穗前,采用5 點對角線隨機取樣法,每點調查1 m2,各調查1 次雜草稻和雜草的發(fā)生量,然后計算防效。
計算公式:防效(%)=(1-處理區(qū)雜草稻或雜草株數÷對照區(qū)雜草稻或雜草株數)×100。
采用SPSS統(tǒng)計分析軟件和Excel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和處理。
據水稻移栽后7 d、15 d、30 d 觀察發(fā)現,各處理小區(qū)的水稻均生長正常,說明供試藥劑在本試驗用量水平下,對水稻生長均無明顯不良影響。
2.2.1 對雜草稻的防效
由表2 可知,水稻移栽后15 d、30 d 和抽穗前,3個藥劑處理間對雜草稻的防效均無顯著差異,其中,各時期均以處理(1)對雜草稻的防效為最好,水稻移栽后15 d、30 d 和抽穗前對雜草稻的防效分別為67.95%、52.67%和43.97%;水稻移栽后15 d,處理(1)對雜草稻的防效顯著高于對照;水稻移栽后30 d 和抽穗前,3 個藥劑處理對雜草稻的防效均顯著高于對照,且處理(1)對雜草稻的防效極顯著高于對照。
表2 不同處理對雜草稻的防除效果
2.2.2 對千金子的防效
由表3 可知,水稻移栽后15 d、30 d 和抽穗前,3 個藥劑處理間對千金子的防效均無顯著性差異,其中,各時期均以處理(1)對千金子的防效為最好,水稻移栽后15 d、30 d 和抽穗前對千金子的防效分別為100%、69.84%和31.25%;水稻移栽后15 d,3 個藥劑處理對千金子的防效均顯著高于對照;水稻移栽后30 d,處理(1)對千金子的防效極顯著高于對照;水稻抽穗前,處理(1)和處理(2)對千金子的防效極顯著高于對照。
表3 不同處理對千金子的防除效果
2.2.3 對闊葉雜草的防效
由表4 可知,水稻移栽后15 d、30 d 和抽穗前,3個藥劑處理間對闊葉雜草的防效均無顯著性差異,其中,水稻移栽后15 d、30 d 以處理(1)和處理(3)對闊葉雜草的防效較好,分別為100%和100%、54.75%和56.84%;水稻移栽后15 d,3 個藥劑處理對闊葉雜草的防效均極顯著高于對照;水稻移栽后30 d 和抽穗前,3 個藥劑處理與對照處理間對闊葉雜草的防效無顯著差異。
表4 不同處理對闊葉雜草的防除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3 個藥劑均對機插稻大田雜草稻、千金子、闊葉雜草有較理想的防效,特別是38%噁草酮SC+30% 芐·丙草胺WP 這一藥劑搭配,對雜草稻和千金子的防效顯著,該除草方案可進一步示范推廣。同時,在水稻抽穗前調查發(fā)現,3種藥劑對機插稻大田雜草稻及雜草的防效明顯減弱,故應在用藥30 d后,對田間殘留的雜草稻及雜草進行人工拔除,以減少翌年雜草稻及雜草的發(fā)生基數。
由于本試驗選用的除草劑種類較單一,3個藥劑處理間防效差異不顯著,故在今后的試驗設計中,可增加除草劑的種類,通過多種除草劑的合理搭配,尋找出防除機插稻大田雜草稻和雜草上更有效的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