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婷,呂艷關
(揚州大學附屬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江蘇淮安 223002)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種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發(fā)癥,主要表現(xiàn)為輕至重度的皮膚瘙癢,多伴有轉氨酶、膽紅素的輕度至中度升高,在妊娠結束后癥狀往往可自行消失[1-2]。ICP孕婦一般預后較好,頑固性瘙癢和較高的產(chǎn)后出血易感性是產(chǎn)婦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ICP與胎兒早產(chǎn)、窘迫或突然宮內死亡有關,進而可導致胎兒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3]。目前,我國有近4%~5%的孕婦發(fā)生ICP,為臨床上高發(fā)疾病,而常規(guī)產(chǎn)前監(jiān)測無法預防,因此早期準確的診斷和適當?shù)尼t(yī)療干預對于改善胎兒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4]。本研究檢測ICP患者血清肝膽酸(CG),總膽汁酸(TBA)的表達量及凝血參數(shù)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了解上述指標在ICP中的臨床診斷價值。
1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淮安市婦幼保健院產(chǎn)科住院治療的ICP患者31例,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28.27±4.62歲,孕周16~42周;同時選取我院正常妊娠孕婦31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1~43歲,平均年齡27.56±4.23歲,孕周16~42周。兩組研究對象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選標準:ICP患者妊娠前無肝膽疾病及皮膚?。蝗焉镏型砥谟衅つw瘙癢癥狀;并發(fā)黃疸或肝功能損害,且無任何其他并發(fā)癥。
1.2 試劑和儀器 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希森美康CS-5100凝血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
1.3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靜脈血2 ml,置于枸緣酸鈉抗凝管中混勻后,3 500 r/min離心5 min,用Sysmex CS-5100檢測相關凝血指標PT,APTT,TT,F(xiàn)IB和D-D。另抽取靜脈血3 ml,將血液標本置于促凝管中,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于4℃冰箱保存。采用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CG,TBA,ALT和AST水平;所有操作嚴格遵守儀器作業(yè)指導書(SOP)。
2結果
2.1 兩組血清CG,TBA及其他肝功能水平比較 見表1。與正常對照組相比,ICP組血清CG,TBA表達水平明顯增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ICP組和對照組血清ALT,AST水平比較,差異也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29,5.39,均P<0.01)。
2.2 兩組血漿凝血功能比較 見表2。ICP組FIB,D-D水平比正常對照組明顯增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10,2.91,均P<0.01)。但是,兩組之間PT,APTT,T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表1 兩組血清CG,TBA,ALT,AST水平比較
表2 兩組血漿凝血功能比較
3討論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常見妊娠并發(fā)癥,其發(fā)生可能與遺傳、環(huán)境、激素或免疫等因素有關[5],但其確切機制至今仍未闡明。目前,臨床上尚無確切的藥物治療ICP患者,對于受其影響嚴重的孕婦來說,加強實驗室早期監(jiān)測并及時采取適當?shù)姆椒ㄖ委熁蚪K止妊娠至關重要。
CG是一種通過肝細胞進行有效合成的結合型膽酸,主要以蛋白結合形式存在于血清中,在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含量甚微,始終維持在低濃度水平。ICP時由于肝臟血流量減少,肝細胞受損,蛋白合成減弱,進而可導致血清CG濃度增高。TBA是肝細胞損傷最為敏感的一項血清學指標,能夠反映肝臟的合成與代謝,在各類肝臟疾病診斷中均具有較高的價值[6]。ICP的顯著特點就是易在孕婦及胎兒體內蓄積高濃度TBA,但因其對組織、胎盤、細胞均具有毒性,從而可致圍產(chǎn)兒預后不良或宮內缺氧[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ICP組與對照組之間,血清CG,TBA及其他肝功能水平具有顯著性差異,與正常對照組相比,ICP患者血清CG,TBA表達水平明顯增高,孕婦肝功能受損比較嚴重,因此血清CG,TBA可以作為ICP患者病情診斷及評估的重要指標。
肝臟是大多數(shù)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場所,ICP患者因其肝功能可能受損,進而存在凝血因子的合成異常。有研究顯示,ICP患者由于凝血功能異常出現(xiàn)微循環(huán)障礙,可能引發(fā)胎兒在子宮內缺氧或酸中毒,嚴重危害胎兒的健康[8-9]。PT,APTT,TT,F(xiàn)IB和D-D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監(jiān)測出血性疾病的重要參數(shù),對了解孕婦及ICP患者體內凝血功能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狀況,延長見于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維生素K缺乏及嚴重肝病等,其明顯縮短則主要見于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APTT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狀況,血漿因子Ⅷ,Ⅸ和XI水平減低可導致其增高,而相關凝血因子增加可致使其縮短[10]。TT反映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的時間,當纖維蛋白原活性下降時,其往往會延長[11]。FIB主要反映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同時也是預測產(chǎn)后出血最有意義的因素[12]。D-D則可以診斷和預測靜脈血栓栓塞事件的發(fā)生,從而對妊娠期相關并發(fā)癥的監(jiān)測及抗血栓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3]。本文通過兩組血漿凝血功能比較發(fā)現(xiàn),PT,APTT和TT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ICP組FIB,D-D水平比對照組明顯增高,提示ICP患者凝血功能可能發(fā)生異常,動態(tài)監(jiān)測其凝血功能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妊娠期膽汁淤積癥患者CG,TBA水平變化顯著,存在凝血功能的改變,常規(guī)檢測CG,TBA水平及凝血功能對ICP的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