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 江蘇 揚州 225000)
時程分析法將實際的地震時程數(shù)據(jù)記錄輸入結構計算模型,直接分析結構在地震反應下,各關鍵部位的響應,是一種基于時域的分析法,可直接獲得在地震作用下,結構各時刻的動力響應。主要分為直接積分法和振型疊加法兩種。
一般來說,結構按橋梁抗震設防目標輸入相應的地震加速度時程,結構動力方程式(1-1)可以表示為:
(1-1)
反應譜理論[1][2]對地震場地條件的運動特性以及結構自身的動力特性進行了考慮,是一種以單自由度體系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應為基礎,已知結構的阻尼比,在結構固有周期內考慮最大結構地震反應的方法。
在地震作用下,多自由度體系一般運動微分方程為[44]:
(2-1)
式中,[M(t)]、[C(t)]、[K(t)]——t時刻結構總體質量矩陣、阻尼矩陣、剛度矩陣;
{P(t)}——地震力向量。
在一致激勵作用下,橋梁結構各點輸入同相位的同一加速度時程,可以用以下式子來表示:
(2-2)
式中,{F(t)}——荷載列陣,為n×1列陣;
[R]——結構總自由度數(shù)矩陣;
采用式(2-2)求解時成為加速度法,即一致激勵,在有限元軟件ANSYS中,通過ACEL命令就可以實現(xiàn)加速度一致激勵,可適用于線性分析和非線性分析。
本文采用《南寧至廣州線 黎塘西至桂平段郁江雙線特大橋(主橋)施工圖》圖紙,全橋長492m(36+96+228+96+36m),連續(xù)鋼桁斜拉橋,全橋為半漂浮體系,里程范圍為 DK106+290.1~DK106+849.50,中心里程 DK106+537,主塔高103.5m,采用C50鋼筋混凝土結構,斜拉索是平行鋼束體系,主塔兩邊的拉索各8對,邊墩和輔助墩采用矩形實體墩,基礎采用20根2.5m鉆孔灌注樁。281#、282#、285#、286#、287#、288#墩承臺和樁基均采用C35混凝土,283#、284#墩承臺采用C40混凝土、樁基采用C35混凝土,具體各部分材料參數(shù)列于表3-1。主橋立面布置如圖3-1所示:
表3-1 斜拉橋材料表
有大量相關的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當橋梁結構的跨度達到或超過所選地震動波長的1/4時,結構各個支承處所在的節(jié)點就不再被認為是一致運動,必須對不同支承節(jié)點間的運動相位差進行考慮,也就是所說的行波效應。為分析行波效應在大剛度法中,對橋梁結構地震響應的影響,通過控制施加地震力的時差,即考慮兩個塔底間地面運動的相位差,來實現(xiàn)行波效應。
計算結果表明:
所選取的地震動,根據(jù)罕遇地震加速度峰值0.4g的要求,調整地震動的峰值加速度,同時截取一致的地震持時,即保證地震動幅值和持時兩個要素完全相同,且控制車速及設計參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地震動頻譜時影響橋梁結構動力響應的唯一因素。具體可由表4-2看出,不同類型的地震動作用下,且考慮行波效應的影響,斜拉橋各部位的動力響應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