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摘 要:隨著當下眾多教育者對語文教育的關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方式不斷地在創(chuàng)新探索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語文教育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孩子成長帶來的裨益,而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式日趨多元化。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xiàn)階段的新要求,考慮到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普遍較小,將故事和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相結合是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教師應該結合低年級小朋友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選擇合理的方法來開展故事教學活動,圍繞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小學階段;語文教育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不斷推進全面素質教育改革,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情況,社會群體把目光聚焦在小學階段語文教育上,如何對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教學方式進行合理有效的改革,已然是小學階段語文教育工作者普遍應該思考的重要事情。在此,本文引入故事教學法,將故事教學法作為語文教學模式中的一項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彌補傳統(tǒng)小學階段語文教育固有模式的不足,豐富發(fā)展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教學模式,并發(fā)揮其重要作用。故事教學法不僅能夠培養(yǎng)小朋友的思維模式,還能促進小學階段語文教育過程中的良性互動,推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一、故事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習得能力
初入學校,小學生在語言體系方面處于起步階段,對于語言的學習絕大部分是從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的。而小朋友正處于對周邊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如果能在這時充分運用這個條件,采用合理的方法來開發(fā)小朋友對于語言學習的興趣、好奇心,那么將會帶來極大的效果,而故事教學法就恰好能夠做到這點。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尚未掌握過多的詞匯,對語言的使用和對事物的描述缺乏訓練,如果教師單純地采用講解語言的方法,那么可能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時,教師可以采用一些小學生較為熟悉、簡單的語言,通過講解故事的方法,并運用形象生動的表情、有個性的語言,來傳達語言,幫助學生學習語言。例如,教師在教授《白雪公主》這篇故事之時,可以用生動貼切的語言對故事進行描繪,并在講述的過程中盡量補充完整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把握其整體性,有完整的情節(jié)。這就能夠讓小學生在聽講時,借助生動的故事,聽取教師的語言,逐步學習語言,接受語言環(huán)境的熏陶。
二、故事教學引導小學生的想象
小學階段的孩子充滿童真童趣,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在某個具體的情景下,進行特有的想象,產生奇特的想法。如果能夠合理地引導學生的想象,那么將會讓學生思考有一定的發(fā)展。而故事教學法就恰好能夠滿足孩子們的想象,并且能夠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
具體體現(xiàn)在教師在對故事進行講解的時候,會穿插自己的語言,對故事采取適當?shù)母木?,并用友善的語言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詢問,提問小朋友們對故事人物的喜歡與否,讓學生想象在某個情境下,人物會發(fā)生什么事情,逐步引導孩子對故事性情節(jié)的想象,培養(yǎng)其思考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豌豆公主》一文之時,可以分階段、分情節(jié)來講解故事。開始介紹豌豆公主的基本情況后,讓學生記住豌豆公主的大概狀況。然后繼續(xù)講解豌豆公主的病情,讓小朋友對豌豆公主有進一步了解,根據(jù)這些介紹,可以詢問學生對于豌豆公主的態(tài)度,做出一個情感上的表態(tài)。此時,先停下講解故事,讓小朋友猜猜豌豆公主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續(xù)編故事的結局??赡軙谢钴S的小學生提出這樣的情景:豌豆公主在另一個小伙伴的陪伴下身體逐漸好起來,以后她們一起出去玩之類的想法。而教師就可以對故事的發(fā)展給出提示,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以此來提高想象力,引導思考。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生動活潑。
三、故事教學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良習慣
小學學齡時期,是孩子文明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由于孩子們年齡尚小、智力水平低下,還未形成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能力。他們所能得到的一切信息,絕大部分是來自于周邊的環(huán)境。而孩子們在把信息轉化為自己內在認知的時候,通常會采取模仿他人、聆聽長輩的話語等較為單一的方式。且他們長時間和教師、同學接觸,因此,學生的習慣、禮儀等的認識,是經過教師培養(yǎng)、同學間的相互影響所形成的。由此可見,對小學生進行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任務之一。而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能讓孩子有效地理解這些,是當下眾多的教學工作者探索的重點課題,而故事教學法便很好地做到這點。教師選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分享給小朋友們聽,講解其中的生活禮儀、啟發(fā)意義,讓小學生從中學習吸收到一些良好的習慣,并在日常的生活中運用實施。這樣,借助故事講解,語文教師把較為抽象的文明禮儀、思想觀念等通過故事中人物的具體做法傳達出來,講解給小朋友們。這樣一來,故事教學法不僅能夠使小學生在故事中得到學習的樂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成長為乖巧懂事、明禮儀的好孩子。例如,教師在講解《狼來了》這個故事的時候,可以分析故事情節(jié),教導學生不能撒謊,從小應當做個誠實、不說假話的好孩子,并告知小朋友,誠實文明從小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總之,故事教學法是一種適應新時期教育的語文教學模式,有利于引導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學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征,選取適當?shù)墓适聛砼嘤龑W生。綜合上文的論述,可以看到,故事教學法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想象力,以及培養(yǎng)優(yōu)良作風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被廣大的小學階段語文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從而共同提高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質量和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宋立偉.淺議小學階段語文教育中故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素質與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7(35):262-263.
[2]周廣濤,王鴻雁.中國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發(fā)展淺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