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娟,魏承麗,魯誠,禹建羲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眼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弱視是臨床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多發(fā)于9 歲以下兒童,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單眼最佳矯正視力下降,對比敏感度下降且無立體視覺等,若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可致視力喪失,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和身心健康,因此近年來如何有效改善患兒弱視情況得到臨床的密切關注[1]。臨床發(fā)現(xiàn)人類視覺系統(tǒng)具有一定可塑性,通過相應治療及精細化鍛煉能有效提高患者視力、改善弱視情況,遮蓋法是臨床弱視治療的常用手段,操作簡便、費用低且無創(chuàng)[2-3]。但大量實踐表明對于一些弱視情況嚴重患兒單以短時遮蓋治療,對患兒視力恢復效果有限,因此有學者提出聯(lián)合藥物治療來提高視力。臨床發(fā)現(xiàn)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能通過抑制健眼神經(jīng)元活性、視覺皮層發(fā)育,從而起到改善患兒弱視的目的[4]。觀察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72 例弱視患兒以短時遮蓋、阿托品配合治療的臨床療效,旨在為今后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 4月本院收治的72 例弱視患兒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經(jīng)檢查確診,均為單眼弱視,均未接受過任何弱視治療,且無言語障礙,無眼部手術史,未合并眼底、屈光間質、眼前節(jié)病變,無用藥禁忌,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組,對照組35 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3~12歲,平均(6.9±1.2)歲,病程3~17 個月,平均(10.1±2.3)個月,弱視程度:輕度14 例、中度19 例、重度2 例;觀察組37例,男 21 例,女 16 例,年齡 2~11 歲,平均(6.7±1.3)歲,病程 3~16 個月,平均(9.8±2.1)個月,弱視程度:輕度15 例、中度20 例、重度2例。兩組患兒病程、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兒在確診后,行短時遮蓋治療及常規(guī)眼科檢查,將健康眼以眼罩罩住,2~5 歲患兒遮蓋時間為5 h 以內、6 歲以上患兒遮蓋時間為6 h,同時根據(jù)患眼視力情況配戴屈光矯正眼鏡進行視力矯正,每月復診,根據(jù)患眼視力恢復情況調整遮蓋時間。
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295,產品規(guī)格:2.5 g∶25 mg,沈陽興齊眼藥股份有限公司),每日睡前涂于患眼下瞼結膜囊中,用藥后輕微壓迫內眥部(5 min),用藥20 d、停藥7 d,注意用藥后在光照強烈處需佩戴墨鏡或遮陽帽。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均對患眼給予穿珠、描畫、插板等訓練,同時行色光功能訓練。
觀察患眼視力及圖形視覺誘發(fā)電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治療前后的變化情況,評估患兒療效差異,統(tǒng)計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視力采用國際標準E 視力表進行檢測,P-VEP 采用全自動視覺電生理檢查儀(型號:APS-2000AER,重慶康華瑞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檢測,觀察P100 波潛伏期和振幅的電位變化。療效評判標準[5]:以患兒治療后視力改進兩行以上或處于第一行,且半年后視力復查保持在0.9 及以上為顯效;以治療后視力改進兩行,半年后復查視力值保持在0.7~0.9 為改善;以治療視力提高及半年后復查視力值未達上述要求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改善)/總例數(shù)×100%。本次不良反應觀察:皮膚、黏膜干燥,面部潮紅,心動過速,發(fā)熱,眼瞼發(fā)癢、紅腫及結膜充血等現(xiàn)象。
本次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P-VEP 潛伏期低于對照組,PVEP 振幅和視力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VEP 及視力治療前后變化 (±s)
表1 兩組P-VEP 及視力治療前后變化 (±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37 35 P-VEP潛伏期/ms入院時108.1±9.7 108.7±9.4 0.266 0.791視力治療后98.5±8.5 102.6±7.4 2.178 0.033 P-VEP振幅/μV入院時18.9±5.4 18.4±5.3 0.396 0.693治療后23.8±4.6 21.0±4.0 2.749 0.008入院時0.3±0.1 0.3±0.1 0.000 1.000治療后1.0±0.2 0.7±0.1 7.979 0.000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3%,高于對照組的8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4%,低于對照組的 2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療效觀察 例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統(tǒng)計 例
兒童弱視發(fā)生與視覺發(fā)育異常有關,患兒受斜視、光學散焦、環(huán)境及形覺剝奪等因素影響,造成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及視覺發(fā)育異常,從而導致視覺立體成像功能異常且視力降低,若不及時治療可引發(fā)失明,給患兒的生活質量及生長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6-7]。
臨床發(fā)現(xiàn)健眼會對患眼產生抑制性,因此治療重點在于減輕眼部抑制性。本次試驗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2.9%,表明遮蓋法在弱視治療上具有一定積極性意義。根據(jù)遮蓋時間可分為短時遮蓋和全天遮蓋,考慮到患兒年齡較小,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全天遮蓋患兒依從性較差,故而目前臨床上比較推薦短時遮蓋。通過遮蓋健眼,來減輕患眼抑制,并通過相應的穿針和描畫等訓練,來刺激患眼發(fā)育、視網(wǎng)膜成像清晰,從而逐漸恢復視覺功能并提高患兒視力,達到治療目的[8-9]。本次試驗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3%,高于對照組的8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短時遮蓋、阿托品配合治療效果較好。使用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能麻痹患兒睫狀肌,解除眼部平滑肌痙攣,使患者健側眼成像模糊,抑制健側眼的神經(jīng)元傳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健側眼視力下降,進而促進弱視眼神經(jīng)傳導的增強,視皮層及視覺通路的發(fā)育,達到改善弱視眼視覺功能的效果[10-11]。
P-VEP 是反映視路、視網(wǎng)膜黃斑區(qū)及視皮質功能的敏感指標,弱視患者由于視覺沖動降低、視皮層驅動細胞減少,突觸傳遞電反應速度減慢,導致臨床多表現(xiàn)為振幅降低與潛伏期延長[12-13]。本次試驗觀察組治療后P-VEP 潛伏期低于對照組,P-VEP 振幅、視力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對兩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進行統(tǒng)計表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4%,低于對照組的2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試驗的結果表明阿托品聯(lián)合短時遮蓋治療的弱視患兒視覺功能恢復較好,安全性高,不易產生不良反應。分析原因為遮蓋療法讓患兒以患眼視物,但由于視物不清導致部分患兒會用健眼視物,影響治療效果,同時長時間遮蓋后遮蓋處皮膚透氣較差,易出現(xiàn)皮膚干燥、發(fā)熱等不良反應[14-15]。與阿托品配合能縮短患眼遮蓋時間,減少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同時使用阿托品會一定程度降低健眼視力,從而不需要家屬監(jiān)督,便能有效避免患兒不自覺用健眼視物,這有利于減輕患眼抑制[16-17]。并且使用阿托品能刺激患眼,從而促進患眼的視覺發(fā)育,所以短時遮蓋與1%阿托品眼用凝膠的配合應用能從不同途徑來提高弱視患兒弱視眼視力并改善雙眼視覺功能[18]。
綜上所述,臨床弱視患兒以短時遮蓋、阿托品配合治療,弱視眼的視力得到顯著提高,視覺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療效理想,且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值得推廣。